根植汉隶•境由心造︱林劲松隶书风格浅识
8
月
24
日
周
四
8月24日,中共莆田市委机关报《湄洲日报》B3版《书画》刊发《林劲松书法欣赏》。为满足广大墨友粉丝的要求,小编特别图文报道这位青年书法家的成长足迹……
艺 术 简 历
林劲松
福建莆田市荔城区人
擅长行、隶等体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福建省书法家协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莆田市书协主席团成员
莆田市青年艺术联合会副会长
入展·获奖
第十届全国书法展
(入展、中国书协主办)
第四届全国隶书展
(入展、中国书协主办)
首届“农行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
(优秀奖、中国书协主办)
第三届全国四堂杯全国书法展
(入展、中国书协主办)
乾元杯全国书法展
(入展、中国书协主办)
齐白石奖全国书法展
(入展、中国书协主办)
首届张芝奖全国书法展
(入展、中国书协主办)
廉江红橙奖全国书法展
(入展、中国书协主办)
全国职工书法展
(入展、中国书协主办)
中国贵州百里杜鹃杯全国书法展
(入展、中国书协主办)
别克君威杯全国书法展获
(佳作奖、中国书协主办)
艺术掠影
分享习字心路历程
客串公益书法舞台
入选国际盛会书展
名家评点
根植汉隶·境由心造
林劲松隶书风格浅识
——何飞挺
隶书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五大书体之一。自汉魏以来,隶书一直都是书法爱好者亲睐学习的一方乐土,尤其清金石学中兴以来,汉隶碑学遂成书学的一大流派。爱之者众多,能有成就者甚少。产生这一原因,这是由隶书独特书法语言所决定。方劲古拙,蚕头燕尾,重浊轻清,斩钉截铁,力求从细微动作流露出轻松自如的笔意,写出方劲厚实的艺术效果,重则精神饱满,轻若秀气多姿,劲松兄深谙隶书这一书法语言的特殊性。
劲松兄自幼喜欢书法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早在学生时代,就是校报、书社宣传高手。幼年时的爱好筑就了劲松兄的艺术梦想,向老者求教,向能者学习,向传统索取。上下求索,“窥其根源,析其流派”。他把根深深地扎进了汉隶这块沃土。《张迁》伴随左右,追汉简之灵动,寻《张迁》之古拙,又从《礼器》中拿斩钉截铁的瘦劲。工作之余,“心不厌精,手不忘熟”。在他的办公室,时常在他桌案上有用钢笔临摹古帖的笔迹及对字法结构处理的一些原稿。他牢记石涛先生的“处处通情,处处醒透,处处脱尘而生机盎然。”他把隶书的笔法熟记于心,写时自如得意,野逸脱俗,古雅深沉,浑穆厚实,奇趣横生,颇受好评。
艺术的认识都是伴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而提高的,也是一个书家成就艺术成功的必要前提之一。劲松兄对“古拙”体会尤深。汉隶在美学较为亮丽在于自由书写的语境中,散发出苍莽、古厚拙趣的美学张力。但如果隶书的一味“拙”,会很容易走进一条书写上的死胡同,机械复制。许多学《张迁》者,及《爨龙颜》者,都无法从古帖里自拔,在“死雅”的书写中纠缠,难以脱身。而劲松兄主张隶书以汉隶为宗,化古为今用,不盲从随入,在深刻领会隶书汉碑的流变及演化,吸收有效的创作营养,找到适合于自己书写口味的切入口。用最大的功夫打进去,又用最大的功夫打出来。在“古”与“拙”的栈道上寻找理想的结合点,避开了“拙”而缺味,“古”而死板的空骨架的复制书写。在劲松兄的笔下“古”之有源流,“拙”而有味道。从而避免了斧凿的痕迹的书写,线中有篆味,扭而有姿态。古朴深沉,拙味无穷。寓观劲松隶书野逸脱俗又一亮点。理念建立书写风格,追求“随字生形,因字造形”,把野逸演化为脱俗的书法语言。王僧虔:“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又把神、气、韵三者辩证关系的书法原理进一步提升。在他的作品中,既计白当黑,又知白守黑,从而避免粗糙生硬,粗而不俗,糙而生境。把野的精神寄寓于“逸”的笔法之中。当代隶书名家刘文华及张建会先生在省书协组织的漳州采风,见到林劲松兄的作品时,都夸之有加,“这个作者在对隶书本身的理解和隶书书写语言的把握比较到位,既能掌控宏观的法则,同时又能捕捉一些趣味性的东西,字里行间透着一种艺术的灵性。静的不呆板,动的又不过分。”张建会先生也说:“横画的处理轻松自如……带着一种原生态质朴的东西。憨厚、稚拙、生动是该作者书写特征。”可见到行云流水的笔调,又品赏到节奏有序、挥洒自如的韵律气息。劲松还能把熟化雅,所以品读他的作品时,总有一种胜之在度、野之在逸的格调中,把控游刃有余,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有个性的隶书书法语言,达到了境由心造的理想境界及艺术风格。
我和劲松兄同为兴咏亭书画社成员,都有共同的志趣和雅好。虽书体各异,风格不尽相同,但我们都有相同的语言。相处时,谈及都是书法之内的话题,尤其是“奇”与“趣”是我们谈论较多的内容,在对“奇”、“趣”的探索中,注重结体空间与对比空间的搭配及经营。劲松兄的隶书作品,平中强调“奇”,又追求“趣”,在“奇”、“趣”的层面上可看到结体的风尚信号。劲松兄把“隶楷”进行隶书书写语言的整合,把魏楷的“横画宽结”“斜划紧结”的书写特征相互交换,在结体上既扩张了线的张力,又增强结字的中心的紧缩,显得放之有法度,收得有情理。又散发出一股浓浓的未曾谋面的远古气息,把“奇”、“趣”延伸到了极致。在奇趣的背后,劲松兄更多的是“悟”。
徐渭先生强调“悟”的重要性。在书法史上有久负盛名的“悟”的例子。张旭见担夫争道而知主次,文与可观蛇斗而悟草法,雷太简闻江声而笔法精进,而劲松兄的作品里也隐含着“悟”的书法信号,可从作品中看到书者体验书法的用笔方法的奇特技巧,有些如石压蛤蟆,重有千钧之力,有的如巨莽奔袭,尤如闪电来回。
前日品读他的旧作《录郭尚先诗》,大的章法写得迭荡起伏,大开大合,意味无穷。在结构的处理上劲松兄处理是独到的,使作品中隐含着一股婀娜多姿的飘逸仙气。劲松兄之所以有如此风尚语言,首先得益于对传统的深度挖掘,任何一个书家没有对传统的深刻理解及吸收,那正如无水之源,泛燥无味。劲松兄除了对传统的吸纳消化,并在技法上不断深化自己的书写语言,用秃笔书写是他另一探索。在他的笔下,那种不计工拙,那种粗犷、浑大气象跃然纸上。“师法古贤,推陈出新”,印证了他的追求思想。那种线质的斑驳、拙厚的笔意在他的笔下流淌着,他书写的是生命,演绎的是艺术,真正在追索着一种“向生而活”、“为艺而生”的生命观。
一个艺术家所取得成就,除了技法娴熟之外,道法自然,更在字外功夫。劲松兄受公务之约束,无法浏览大山名川,但他常存惦念故乡的心,一颗恋家爱故土的山山水水赤子之心,这在他的落款上可见端倪,常以“霞山人”为号足以佐证。霞山赋予了他从容质朴的书法语言特性,霞山又赋予了他滴水穿石的韧性的书法人格,霞山更赋予了他真挚坦荡的为人情怀。
劲松兄常回老家,品山川之灵气,采自然之风貌,尽孝道之古风。在劲松的内心存有自然而然的艺术书风。朴实、不躁动的自然书写观。山里那些叫不出名的花花草草,溪里那些嬉皮遨游的小鱼虾米,催化他的艺术心灵,促发了劲松兄在书法艺术上的创作灵感。家乡的山水滋润着这位莆阳北洋土地上的儿子。他怀着对艺术的挚爱,继2010年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大赛劲松兄入展以后,在短短几年间,在全国性的书法各类大展中斩获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奖。真可谓是成功的背后是辛勤的劳动和日夜的付出。
劲松兄正值有为之年,胸襟旷达,更不自持孤高。在书法寂寞的道路上进行身心的践行,建立起以书之妙道,契与天地之常,灵府之玄微,故佳书肇乎自然,又复归于自然的书写观。劲松兄深知,一个书家需要完善的东西还很多,书法学习创作又非常私有化行为,提练、修美、充实、自强,犹如陈酿的酒越陈越香,艺无止境,路在脚下,如能再线性的把控上沉实,粗细变化,“拙”的趣味过渡上再自然,墨法的处理大胆采用王铎涨化的机巧,若能如此,书景更佳,我们有信心,更有耐心地期待劲松兄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奉献给书法艺术及社会。
佳作品鉴
小编这么拼
记得关注哦
真爱和鼓励
打赏是美德
延伸悦读
☑ 因为分享·所以精彩 CK1314
接触真诚
同享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