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幸福到底属于什么样的商业模式?
这两天华夏幸福刚好出了几个大新闻,谈谈我对其风险的理解:
1.关于现金流的风险,结合最近发改委审批的华夏幸福发行20亿美元债的额度,联想到去年ABS融资,以及PPP资产证券化融资额度通过,由此可见,发改委对华夏幸福是真爱。另外股东大会王文学说到一句最经典的逻辑:传统房地产公司有钱必须买地,否则无米下锅;有地必须开发,否则无业绩支撑,业务进度无法真正掌握主动权。华夏幸福可以自己控制进度,有钱多开发点新的产业园,实在没钱可以暂停项目,现金流宽裕继续开发推进。
2. 地方政府支付能力的风险。华夏幸福的模式从根本上决定是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蛋糕做大了大家有钱赚,地方政府自然可以从新增加的财政收入当中支付华夏幸福的服务费。如果蛋糕不够大,或者根本没有蛋糕就谈不上支付了。但是蛋糕做大了到底是否还存在地方政府不给钱的情况呢?我觉得这个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了,第一,地方政府有蛋糕的情况下没有理由不支付。主动性积极性也会比较高。第二,就算不支付,要看谁欠谁的更多,华夏幸福明明要找地方政府拿地,需要支付更多的土地出让费,这个可以抵扣的嘛。甚至有些地方政府支付能力不足的,例如沈水,也可以一定程度上使用这种方法。
3. 异地复制招商能力的风险:目前我是比较偏乐观的。第一,固安用了将近10年才基本实现总现金流回正,目前的嘉善和来安只有了2-3年基本实现当年现金流回正,步伐更快,效果更好,由此可见一斑。华夏十年的累积没有白费。第二,河北和沈阳可以说几乎是全国经济最落后,观念最保守的区域,华夏尚且可以做得不错,目前签约的新产业园集中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区,中原地区,京津冀大本营。无论如何形势比当初的固安和沈水强了实在太多,所以基于以上两个理由,我觉得成功的几率比较大。
4. 政策风险:之前认为华夏幸福最大的风险在于环京的政策风险,目前雄安规划落地,可以预计的是环京地区政策最严时期已经过去,华夏最痛苦的阶段已经过去。几个原因:第一,环京政策已经到底,不可能更加严格;第二,雄安规划落地,接下来会有大把资金冲进去建设雄安,华夏幸福的产业园和楼盘集中在环京的雄安和北京附近,将来会有相当多的基础设施推动,第三,北京第二机场明年试飞,城际铁路要修,另外雄安不让建设住房,必然刺激附近的房地产市场。从远一点看,目前华夏的楼盘基本8500左右的均价对应环京的区域实在没有太多下跌的空间。所以我觉得这点只会往好的方向发展了。
综合以上,个人认为华夏幸福风险点基本排除,如果说实在有风险,至少也是值得一搏的。赢了可以赚取10元,输了只会输掉5毛。投资是概率的游戏,目前华夏幸福已经占我A股持仓部门30%,不排除有好价格继续加仓或者移仓的可能性。以上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自己日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