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菲《花木兰》英文台词,“孝”竟被翻译成...老外狂点赞!

侃哥的第 1365 次原创分享

备受争议的迪士尼电影《花木兰》在国内终于上映了。

这部电影命运多舛,在海内外都不太顺。

国内豆瓣5分都不到,很网友认为导演完全不理解中国文化,以至于剧情完全垮掉;海外抵制因为主演刘亦菲之前关于“撑警”的言论...

今天倒不是谈论电影本身,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周末去电影院自行评判,今天跟大家聊聊片中一处细节,关于“孝”的翻译。

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传统故事,花木兰的身上也体现了许多令人称赞的品质,比如肩负家族使命保家卫国的忠孝,以及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独立意识等。

这次迪士尼版的《花木兰》为木兰贴上了四大美德标签,分别是:忠、勇、真、孝

我们来看看木兰在片中如何用英语定义这四种品质的:

忠,就是“忠诚”,翻译是 loyal

勇,就是“勇敢”,翻译是 brave

真,就是“真实”,翻译是 true

这三层品质西方人也能理解,因为它们也是西方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于最后一个“孝”字,就不像上面三个字那么好翻译了。

因为“孝”是中国传统文化极为重视的概念,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但西方文化中却不推崇这个概念。

这里先卖个关子,一会儿再贴出电影里的英文台词,先说说直译的话,“孝”的英文是什么:

你去查中英词典,最常见的翻译是这个:filial piety

filial(/ˈfɪliəl/ )是形容词词,表示“当子女的”;piety(/ˈpaɪəti/)是名词,表示“虔诚”,其形容词形式为 pious。

其实 filial piety翻译得真够准确的,用大白话来解释就是“对父母要虔诚”,说的再具体点,指儿女的行为应顺从父母及家族长辈的意愿,不至于行差踏错而使他们蒙羞。

举个例子,经常有人把这句话挂嘴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们认为,父母要你生孩子,你不想生,这就是大大的不孝,因为你没有顺从父母的意愿。

但西方人对这样的文化是绝壁想不通的,西方人对于子女的认知,纪伯伦的一首诗句讲得很明白: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译: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西方人认为子女是独立的个体,不能把父母的意志强加到子女的身上。

这里我要申明,文化没有对错好坏之分,正如白天不懂夜的黑,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

扯远了,回到迪士尼《花木兰》的台词。

我发现编剧人很聪明,用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诠释“孝”,从而得到西方人的高度认同:

“孝”字,被处理成“devotion to family”,即“对家族的奉献”。

这种价值观也是普世性的,西方人也很讲究家族的荣誉感,所以西方观众看到这样的翻译,纷纷点赞支持。

一位 twitter 用户这样评价:

“a great lesson from Mulan: Devotion to family is an essential virtue. ”

译:来自于电影《木兰》的伟大一课:对家族的奉献是一种必要的美德。

但话说回来,“devotion to family”和“孝”(filial piety)的含义偏差不小,充其量只能算一个意译,但这或许是为了跨文化传播的便利性而做出的善意妥协吧。

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