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为何成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日本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就是当时西方列强非但不忌惮日本的强大,阻止其近代化改革,反而竭力支持日本的变法革新,期待日本成为一个近代化国家。这是日本得天独厚的地缘位置,和极其特殊的政治体制所决定的。

十九世纪的日本,是欧洲以外唯一的“封建”国家,其国家组织资源是去中心化的。

这意味着,与相继打垮奥斯曼帝国、埃及汗国、波斯帝国、大清帝国,令其沦为半殖民地不同,西方欧美列强根本无法通过击败日本最高中枢权力,而彻底摧毁日本国家政权的组织能力。

萨英战争、对马事件都证明了,即使列强能迫使江户幕府签订一个有利于列强的条约,但要真正从日本攫取实绩利益,仍须付出极高成本,从而显得性价比极差,实在得不偿失。

“萨英战争”后,英国人发现,要从日本获得收益,性价比最高的办法是将日本纳入其国际贸易体系。同样是由于日本组织资源的去中心化,尽管幕府方面对于“对外开国”仍显得疑虑重重,但英国通过帮助萨摩藩近代化,建立贸易合作关系,而在鹿儿岛获得了贸易前哨站。这种贸易合作关系,反过来极大提升了萨摩藩的组织能力,使其成为倒幕运动的真正幕后推手。

在这种背景下,萨摩、长州两藩的倒幕战争,不再是一个传统帝国内部的改朝换代,而是一场初步近代化的地方联盟取代中世纪政府的革命。明治维新,实际上是将萨摩、长州的近代性要素推广到全日本,从而使得日本完成了由下而上的整体近代化。

倒幕战争和明治维新成功的另一个原因,则是日本相对孱弱的幕府政权,无力像大清这样的中央集权国家一样,有效地管控民间商贸这种有损于大一统政权的不稳定因素。

江户时代成长起来的民间商业社会,已经积累巨大的能量,很多大名藩主都因欠下商人的高额债务,实际上已经破产,才有所谓“大阪商人一怒,天下诸侯震惊”的俗语。

近代化的明治政府,需要的仅仅是将这种在幕府时代已经蕴藏的巨大商业能量释放出来。

而江户幕府同样因为经济上的极度资金匮乏,根本无力长久维持一支能强有力压制倒幕军的大军。

关键的决定国家政权归属的伏见、鸟羽战役,幕府只能勉强拼凑出1.5万人心不齐、各怀鬼胎的人马,而且一见到代表皇室的菊花纹旗帜,竟然会因此就丢盔弃甲,倒戈相向。这种笑话式的战争过程,在大阪两阵后,德川幕府的鼎盛时期,根本不可想象。

“万世一系”的天皇家族,虽然长久无权是传统,但同时也是举国上下一致接受的共同秩序,粘合国民的图腾和象征,可以作为国家近代化改革的“借尸还魂”的躯壳,更以此形成近代化民族国家,通过与列强的经贸合作,而获得地域性优势地位。

除此之外,日本当时确实出了一大批“开眼看世界”的人杰英才。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阪本龙马、高杉晋作、西乡隆盛、木户孝允、胜海舟、大村益次郎等人,几乎是日本民族数千年菁华的一次总体性爆发,空前而亦绝后。

和这些人的见识眼光、权谋手腕相比,被现代游戏公司美化神化的那些“日本战国名将”,固然只是一群县长乡长级别的土豪。

即使是二战时期一度打下七百万平方公里土地,称霸西太平洋的那些首相大臣将领,也只是一帮无脑误国、不知进退的贪婪白痴。

也正是明治群英的群策合力,让几个默默无闻数千年的小岛,跃入世界强国之林,连赌国运,击败大清帝国和沙皇俄国两个衰朽的庞然大物,跻身列强俱乐部的末班车。

只是好运终有尽头,他们的成功也让野心勃勃的后辈意欲效仿,多行不义终自毙,从此沦为任由美国操纵宰割的半殖民地至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