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炮立功,可以被封为将军,可是打了败仗却要受到这种惩罚

众所周知,清朝被列强凌辱的原因除了士气不佳,就是在装备落后之上,清朝的各种军舰大炮不在少数,甚至很多火炮都有诸如“神威无敌大将军”之类的名字,但在打败仗的时候,不仅军官要挨骂,士兵要受气,就火炮也要受惩罚,它能受什么惩罚呢?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由于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接连爆发,导致本就羸弱的清朝逐渐病入膏肓,为了拯救和自救,曾国藩、李鸿章和爱新觉罗·奕訢等人打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开始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大量的投入资金,从外国购入新式装备,企图通过装备的革新来挽救清朝的命运。

事实上,清朝本就有很多火器,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乾隆颁行《钦定工部则例造火器式》的条例,其中记载有各种火器85种,等到了道光、咸丰年间,清朝军队火器的装备率也达到了60-70%,可以说火器的普及率十分地高。更拉风的是,清朝的火炮有很多都被冠以“将军”的头衔,比如现存最早的清朝大炮1643年制“神威大将军”,还有黑龙江博物馆的“神威无敌大将军”,为何火炮大都被命名为将军呢?

由于清朝处在冷热兵器交替的时间段,当时大口径的火炮大都会被神化,最早从朱元璋开始,各种火炮就开始被赐予“将军”的名号,以此彰显出它们的功劳,朱元璋为何要给大炮起名为“将军”呢?这就要回到公元1655年,当时的朱元璋刚兴兵三年,尚处于事业起步阶段,可是他却意外地得到了几十支大炮,文献记载其“势若飞龙,洞穿层革”,威力十分巨大,随后在一次战争中,这些火炮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认为大炮就是将军,炮弹就是军队最厉害的武器,所以这才有了以将军命名大炮的先例。

从清朝开始,每年秋天皇帝都要钦派一两个朝中大臣,前往卢沟桥附近祭祀大炮。最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每当要打大仗的前一晚,大炮都会被推进军营中,军官会指挥着士兵们,在大炮的周围摆上酒肉,摆好之后,主帅还要亲自向大炮三次揖拜,以此祈求大炮能在战争中火力全开,发发命中,揖拜结束后,各个士兵都可以来到大炮面前祭拜,诉说自己心中的话语,仿佛大炮真的有生命一样,此时的大炮就是他们心中强大的精神支柱。

在清朝时侯,只要大炮帮助军队取得胜利,那自然没得说,上至皇帝下至军人,都会对它感恩戴德,不仅会好好擦拭,而且还要净水泼街、黄土垫道地迎接它回家,炮身上自然是披红挂绿,还有铜锣大鼓为其声威,活脱脱一位大将军凯旋回朝一般,圣上还要亲自接见,对立下战功的大炮进行褒奖。

如果有大炮“带领”的军队打了败仗怎么办呢?不好意思,将帅大概率被革职,大炮的“神威大将军”头衔是没有了,还要挨上一百军棍,大炮又不是人,用棍子打它,它可不知道疼,反倒是适用于牛顿第三定律,反作用力震的士兵手生疼,而为官者也不管,就是要劈头盖脸地,对这炮管子痛打,仿佛只要惩罚够了,下次它就能够百发百中一样。

战争惨败了,怪罪大炮,这纯属是蛮不讲理,而战争胜利了,所有人都来夸赞大炮神威,没有一个人会来总结胜利经验,就这样“闭着眼睛”,靠天意打仗的队伍,恐怕就是给予他们“核”武器,他们也能打歪吧?打仗需要唯物主义,面对敌情,需要客观分析,不掺杂个人情感,期待下一次继续获胜,这才是应该做的事情!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晋小舟

资料来源:1、《黑龙江外纪》西清【清】著;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