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见两头牛打架,让曹植作诗,诗中不能有牛字,成千古名典
公元220年,一代雄主曹操去世,偌大一片基业全都传给了魏文帝曹丕。
最初的曹丕,并没有这般顺利,曹操长子死得早,有希望继承曹操大位的有多位公子,其中当属曹冲最为聪明,深得曹操喜爱。
可没过多久,曹冲也去世了,当时曹操就这样对曹丕说道:“曹冲夭折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大幸”。
深得曹操喜爱的曹冲死了,剩下的公子们,曹操着重观察曹丕与曹植。
曹植才气逼人,名满天下,十分有才华,是当时最出名的才子,令曹操十分满意。
然而曹丕也不是吃素的,在众多谋臣的帮助与操作下,最终曹丕胜出,被曹操立为世子。
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丞相、魏王,拥有曹操生前所拥有的一切,更甚于曹操,汉献帝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根据《世说新语》所记载,曹丕继位之后,仍没有忘记曹植这位老冤家,但碍于他是自己的亲兄弟,再加上母亲的原因,也不好直接对其下手,于是便想了一个办法来对付曹植。
在那个年代,曹操、曹植、曹丕父子三人,都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人称为三曹,于是曹丕便想在文学方面下功夫。
世人都说曹植才华出众,可七步成诗,于是命令他七步内作诗,否则就判他欺君之罪。
就这样,流传千古的七步诗应景而生。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七步诗用简单的豆子来表达兄长残害弟弟的思想感谢,诗中不见兄弟二字,却处处透露出他对曹丕的强烈不满,反映了古代王室中的残酷内斗。
此诗一出,天下无人不为其称赞,就算是到了现代,也被人深感叹服,甚至选入了教材中。
曹植写出此诗后,曹丕作为兄长,惭愧不已,于是不再为难曹植,却也没有放置不管,对曹植一贬再贬。
世人都说曹植能够七步成诗,此事直接就验证了曹植的真才实学,完全没有一丁点水分,也能说明他的才思之敏捷,真正能出口成章。
然而除此之外,还有一则趣事,同样是发生在曹丕与曹植之间,仍然是曹丕让曹植作诗,曹植并没有被难倒,作出了一首《死牛诗》。
这首诗难度同样巨大,可信度是要比七步诗低的,因为它是出自于《太平广记》,这是一本宋朝成书,多参考于民间故事传说,因此真实性比较低,大家可以当作野史逸闻趣事来观看。
“魏文帝尝与陈思王植同辇出游,逢见两牛在墙间斗,一牛不如,坠井而死。诏令赋死牛诗,不得道是牛,亦不得云是井,不得言其斗,不得言其死,走马百步,令成四十言,步尽不成,加斩刑。子建策马而驰,既揽笔赋曰:两肉齐道行,头上戴横骨。行至凼士头,峍起相唐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泄毕。赋成,步犹未竟。”
说的是曹丕与曹植一同出游,途中见到两只牛在相互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打斗,其中一只牛掉入井中死掉,于是让曹植作一首诗,诗中不能有牛字。
在曹植苦思冥想后,便有了这首《死牛诗》:
两肉齐道行,头上戴横骨。行至凼士头,峍起相唐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泄毕。
曹植巧妙的用肉来代替牛,并且在最后一句说道,你我手足兄弟,咱们今后不要再搞这些幺蛾子了,我们之间的浓情厚意,不要给糟尽完了。
对于曹植的才华而言,《七步诗》的可信度还是比较大的,但记录在《太平广记》中的这件事,多半是后人为了证明曹植的才华,编造出来的。
参考史料:《太平广记》、《世说新语》,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