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拼命工作,不存在第二条通往成功的路!稻盛和夫这个说法对吗,不一定……
众所周知,稻盛和夫十分推崇工作的意义,他认为工作是修行,年轻人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是一心一意,埋头苦干,“让自己喜欢上工作”。
唯有如此,才会有一个充实的人生,人生才会硕果累累。
我曾经很喜欢这个理念,工作嘛,就应该全力以赴,专心致志,干一行爱一行,这才是敬业。
但我自己常常是做不到这点,年轻时候我换过多次工作,只要是觉得工作乏味无趣了,就说什么也干不下去。
我也知道继续做下去才符合利益最大化,可心里就是无法忍受,结果就是“意气用事”了。
按照稻盛和夫所说,我这样做肯定是不对的,我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也觉得是心怀愧疚,认为自己不成熟不理智,浪费了时间和机会。
但现在我不这样想了,我觉得还是要“爱一行干一行”,人和人不一样,稻盛和夫可以干一行爱一行,也有些人确实是爱一行干一行。
因为我只有在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的时候,我才能全身心的投入,不然的话,就十分勉强,好像是自己跟自己做斗争,事情做不好,自己也难受的要死。
确实,人生苦短,我们要力争朝夕。但有的人就是性子慢——比如我,我就非常不适合那种急功近利、特别勉强的状态。
从过往的经验看,凡是我着急想要做好的,通常是欲速则不达,结果不理想。
还是慢下来更适合我,我特别喜欢金庸先生的一句话:
我的性子很慢,不着急,做什么都是徐徐缓缓的,最后也都做好了,乐观豁达养天年。
真的是心有戚戚啊,性子慢的人看起来笨笨的,做事慢慢悠悠,让性子急的人看得是着急上火。可他就是快不起来啊,奈何。
而从人生的全局、整体来看,性子慢的人和性子急的人都是抵达同样的终点,而性子慢的人做出的成就未必就比性子急的人要少。
金庸以武侠小说闻名,但总共是写了十来部小说,算不上“高产”。跟现在网络上写小说动辄一本数百万、上千万字,每天更新上万字,论勤奋,论速度,论“高产”,金庸真的没法比,甘拜下风。
但金庸的作品是永远的经典,他创造出的人物和故事被无数人耳熟能详,这也是那些“高产”的网络作家所不能比的。
实际上,所谓工作,本身就有苦的含义,有些人不想吃这个苦,有些人却可以从这种苦中寻找出趣味来。
我自己觉得,只有在工作中找到趣味,才能把工作做到极致,才可以走向成功。
下面引用梁启超的一句话来说明这个道理: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这个趣味表现在4个方面:层层叠叠的曲折、变化之趣;奋斗之趣;竞争、胜利之趣;专心、杜绝胡思乱想之趣。
这才是工作的乐趣,光去“拼命”是远远不够的,工作光有苦不行,还要得趣味。不然无法进入一流的境界。
古人练武,一开始非常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天不能停。但如果练对了路子,就会越练越有趣、有意思,这时候就算不让你练,你都不愿意。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如此,“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只有趣味才会让我们沉浸其中,将我们带到至深之境。
如此,敬业、乐业的人是幸福的。而相比他们,闲游浪荡的无业游民才是天下最苦的人,他们“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其次是那些以工作为苦却逃脱不得、不得不拼命去做的人。
成功快不得,它有个慢慢成长的过程。所以最后我想说的是,人生有很多事都是急不来的,我们只有认真过好每一天,做好自己手头上的每一件事,直到自己找到那个让你沉浸其中的“本业”、工作,成功之路才会显露在你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