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历史文化名人戴戟文献资料拾遗(下)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

戴戟文献资料拾遗

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沈喜彭

摘  要:

戴戟不仅是宣城历史文化名人,还是安徽历史文化名人,甚或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大成老旧期刊数据库》、《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孔夫子旧书网”收录了不少有关戴戟的图文资料或手稿信札,这些文献资料多未被学界重视或采用。本文介绍了作者近年收集到的有关戴戟的若干重要文献资料,并对其中两则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的资料进行了扼要说明。

关键词:

宣城 旌德 戴戟 淞沪抗战

3
重要期刊资料选介

在上述期刊资料中,文献价值较大者有很多,无法详加说明,兹举其中闻筝所写的《人物小记·戴戟》以及戴戟所撰的《勿辜负上海及东北死难将士民众之血》两例,介绍如下。

其一:闻筝与《人物小记·戴戟》

1935年,闻筝在《人言周刊》上发表了《人物小记·戴戟》一文,该文较早系统介绍了戴戟的生平,现抄录全文如下:

戴戟,别号孝悃,原籍安徽旌德县,寄籍江苏吴县,故能以魁梧身体而操吴侬软语。少年时因家道中落,在苏曾在某商店学生意,勤谨逾恒。某年,忽不告而往粤南投军,仅任差遣,其后以战功升排长,不特为上司激赏,且为亲友探闻,再度南下,加入老第四军,与张发奎,同属李任潮部下,从此为党国宣劳,由连营团长逐渐因战功累升至十一军(陈铭枢军长)廿六师师长,民十八驻北海,地瘠路遥,苦不堪言,而戴自如也。惟部下远征至彼,闲常游当地海角亭,竟不无天涯之叹!戴下尤为归心。粤桂失和。张发奎由桂逼省垣,陈伯南大有束手被擒之势,戴引部兼师长方玮殉焉!此后与蒋光鼐分任六十及六十一师师长,追击张部入湘,使之无所用武,因能击败铁军也,一时有铁军之称。戴性素淡于名利,故曾有师长缩编为旅长以及离开部队任空闲之职等二三次,均奉公克尽厥职如故。及所部改十九路时,蒋升任总指挥,蔡廷锴任军长。戴自愿任军佐之职,而让师长与战功素著之部下旅长毛维寿。

戴之著名,由于在沪任警备司令时,其初,正直方严,舆论翕伏,各方口碑虽好,惟尚不足言功业也。(筝按:口碑舆论,在今世已成为达官贵人易于取得之物,不希奇!)其后,一二八之战兴,指挥若定,捍御强敌。虽风头尽管由蔡,翁之流出之又出,而运筹帷幄,决胜前敌之谋,多为在蒋光鼐侧之戴孝悃也!当其破敌消息传至美国,传闻有一美国老处女特致函于戴,歌功颂德之外,并致倾慕之意,附照片一张,则度其年龄已将及三十七八矣。淞沪停战议和后,戴重建司令部大礼堂,即名曰一二八纪念堂,见职员所乘公用汽车破旧即另制新车一部。终其任,该部无人加以私议,盖戴未就任以前,私议该部者实繁有徒也。闽变前,戴衔中央命往任闽民厅长,曾为蔡廷锴监视,卒设法逃至香港,表示不附异谋,其旧部毛维寿于戟离闽时,亦首先反正,使闽局得早安定。戴自闽变后,对仕途更心灰意懒,乃返苏州隐居。戴本擅书法,益以藏书习字为乐,三年来得丈夫子二,其状貌均英武有父风!

微闲,戴因处行伍久,份属军人,未免有三W主义之嫌,故时或纵酒选色,但其事殊不多见,未足为盛名累也!戴向不治产,在苏仅有祖遗田亩供日用,在沪有住宅一,为蒋光鼐所赠,汽车一亦为某饭店主人所赠,其挚友也。现闻沪宅已售出,车亦早转赠友人矣![14]

与蔡廷锴(右)合影

显而易见,上述文章对戴戟将军的记述颇有溢美之词,但并不影响我们对戴戟生平、性格及为官处世的大体判断。闻筝撰写此文,似乎并非是因其与戴戟之私交甚笃,理由有二:一是闻筝系《人言周刊》的专栏作家,经他之手撰写的同时期人物小传达19篇之多,如《人物小记·蔡廷锴》、《人物小记·蒋光鼐》等;二是,在撰写《人物小记·戴戟》的第二年,闻筝根据他人提供的资料重新撰写了《为戴戟将军更正》一文,更正并补充介绍了戴戟的有关情况,“自其曾祖父树祥先生始,祖父邦彦先生亦事于吴,遥在洪阳时迁地寄籍苏州,父钟秀先生优贡生也,母氏高”。[15]本篇文章的珍贵之处在于,它大致厘清了1932年以前戴戟的个人生平,为以后诸多[16]有关戴戟的传记或回忆性论著提供了重要参考。除了名人效应外,从文中“戴本善书法,益以藏书习字为乐”字句不难理戴戟本人虽不以书法闻名,然亦有不少书法作品及题词传世之缘由了。

其二:戴戟与《勿辜负上海及东北死难将士民众之血》

如前所言,戴戟是十九路军的重要指挥官之一,“一二八”淞沪抗战是戴戟将军军功及政治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他于1933年也即淞沪抗战结束周年之际撰写的《勿辜负上海及东北死难将士民众之血》一文对我们了解戴戟本人及抗战本身都具有重要意义。抄录全文如下:

十九路军敢死队

一二八悲壮惨烈之一幕,忽又经年矣。午夜心魂,痛定思痛。一年容易,万劫未回。我不得不为战地殉国民众与诸同胞致沉痛静默之哀悼!淞沪之事往矣!然闸北真茹大场蕴藻浜吴淞之壕堑未尽平,荒郊野外之累累战骨未尽收。颓垣败壁之惨象未尽泯,日寇铁蹄下之残迹,无一非我同胞之创痕,事过情迁,俄而奋兴,俄而熟睡,时间空间之催眠与疲弱,殉国英灵,当为恸哭!

当战事之酣也,民众之热情与将士之慷慨,直有“可使制梃以挞秦楚坚甲利兵”之概,物质贫乏,而精神奋发,今日并此有死无二之精神而日就死亡萎灭,当此日此时,愿与国人恢复此壮烈之精神,进而为国防上物质上之准备,以还我东北大好之河山!血的事变已一年矣!在此一年中,中国民众所获得者,系无数生命财产的损失,与一纸空文之李顿的报告书。回想战时情景,愿与全国同胞一来体认此惨痛战争中血的教训。十九路军及友军之抗战,虽以粮尽援迟而退,然而我们试想:如果没有这一次的抗战,上海将是何等景象?几万人血肉,保存一隅的残破土地,固然是痛心的事;然而继此血迹而起的全国民众反日潮流,应该是中国民族复兴的朕兆。血不会白流的,而也只有在血中寻求中国民族的自由和独立!十九路军等的抗战,原无必胜之算,而这战争唯一意义,即在表示中国民族不屈不挠之精神,抵抗的精神!无抵抗主义之误尽天下苍生,我们已经看见了,与其束手待毙,何如一战求存?如果全国能作持久的抗战,中国民族何止没有复兴之机?

日本是我国全民众的第一个敌人,在中国之肆毒深矣,惨矣!甲午以来,杀人越货,言之痛心!欧战之中,中国本有自强之暇,而此时援助中国北洋军阀,摧残中国革命者,就是日本。从九一八而一二八一直到最近之残杀东北义勇军,都表示其非将我民族沦为朝鲜不止。欧洲帝国主义者且利用其监视镇压东亚革命运动,默认其凌迟我国。日本,不仅是中国民族生死存亡之敌人,而且是东方黑暗势力之柱石。我们要反抗一切帝国主义,尤其要反抗这穷凶恶极的日本!沪战起于东北之沦亡,而今日本正以全力扑我东北之将士与我义勇军矣!苏炳文将军漂流俄境,马占山将军在冰天雪地,仅留一息以搏斗。东北战争已历十五六月矣。东北之抗日战争,较之淞沪战争犹艰苦十倍,故吾人纪念“一二八”,犹当以实心实力,援助东北苦战的同胞!

总而言之,唯有全国民众一致武装抗日,武力收复东北,中国民族才有一线之出路!上海是悲壮抗日战争爆发的地方,在战争中上海民众了诚恳的援助。死难同胞之之血犹热,在含泪追悼之日,我们应该勉励:如何不辜负上海阵亡将士之血及东北死难同胞之血!而也只有全国一致,扩大抗日宣传和运动,从经济抵制,到准备全国民的武装抗战,才可以慰死者之英灵,亦即求国民生路之唯一手段了。而今而后,国际情势将日益尖锐化,而太平洋之次中国,益将为俎上之肉。“一二八”之惨剧,会见层出不穷。国难方殷,愿与全上海及全国之同胞共勉之![17]

为《淞沪御日血战大画史》一书题词

全文使用了10余处感叹号,掷地有声的语言非感慨良多、言之悲切,实难为之。1935年,该文作为《十九路军抗日血战史料》[18]一书的序言之一,署名之外,戴戟还补有“华强素兄朱伯康君书十九路军血战史竟,血泪之迹,血泪之文鼓暮晨钟,聊志数语,愿与同胞共勉之!”之语。[19]毋庸讳言,本文的文献价值,较之戴戟后来所写的《十九路军淞沪抗战回忆》[20]、《忆“一·二八淞沪抗战”》[21]两篇文章并不逊色,尽管前者并不像后两者那样为世人所熟知。

4
结  语

从上文所述不难看出,有关戴戟的文献资料为数并不算少,只要用心搜索、挖掘,所得史料无疑还会更多。除了文中所未言及的《东方杂志》等期刊资料外,包括《申报》在内的有关报纸也会有一些有关戴戟的图文资料。但愿本文提供的资料信息能够对戴戟将军的未来研究工作有所裨益。

此外,在整理本篇论文相关资料的过程中,笔者深感对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人物史的研究尤应注意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如对“一二八”运动、“福建事变”及“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的研究,不应该忽视中国一直处在日寇铁蹄践踏之下之实情。对历史人物的研究,亦应如是。如果我们不考虑特殊的历史背景,仅仅拿个人的得失说事,胡乱张贴所谓“剿共”、“投诚”等标签,则不仅不利于学术研究,甚至还会有让历史悲剧重演之风险。

注释:

[14]闻筝:《人物小记·戴戟》(载《人言周刊》,1935年第2卷第40期)

[15]《为戴戟将军更正》(《人言周刊》,1936年第2卷第48期,第959页)

[16]沈席珍:《回忆皖南行署主任戴戟》 (载《泾县文史资料选辑》, 1986年 第2辑》;县政协文史委员会:《我县兴隆乡人民回忆戴戟先生》(载 《旌德文史资料》,1987 年  第1辑);傅佰儒:《我所知道的东南补给区司令部和戴戟将军》(载《铅山文史资料》,1987年第1辑);韦大林:《门前老将识风云——戴戟传略》(载《人物春秋》,1987年);扬武:《守土御侮报国心——戴戟将军纪事》,(载 《历代名人与宣州 (续集)》,1988年)。

[17]戴戟:《勿辜负上海及东北死难将士民众之血》((载《读书杂志》,1933年第3卷第1期)

[18]除本书外,其他比较珍贵的有关淞沪抗战的图书有:《十九路军抗日战史》(战地新闻社,1932年)、《十九路军抗日大战史》(上海民强书局印行,1932年)以及《淞沪血战回忆录》(申报月刊社,1933年)等。

[19]华振中、朱伯康:《十九路军抗日血战史料》,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1935年。

[20]蒋光鼐、蔡廷锴、戴戟:《十九路军淞沪抗战回忆》,(载《文史资料选辑》,1986年第13辑,第1-14页)

[21]戴戟:《忆“一·二八淞沪抗战”》(载《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精选:抗日战争写真》,2006年第6期,第48-57页)

(作者系安徽颍上人,史学博士,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皖南非遗与安徽文化产业)

(0)

相关推荐

  • 独居小记|一个清晨

    冬,见影如晤,愿你我,温如春熙.

  • 《小记》采药。

    May14,2021.<小记>采药. 前几天,一患病老同学想找一种草药,问能否帮忙.该同学一年前做了肝癌手术,自术后未见面. 昨早刚好有车返穗.记得之前在寻访文物古迹工作中,在陈子壮墓侧有 ...

  • 宣城历史文化名人戴戟文献资料拾遗(上)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 戴戟文献资料拾遗 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沈喜彭 摘  要: 戴戟不仅是宣城历史文化名人,还是安徽历史文化名人,甚或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大成老旧期刊数据库>.<民 ...

  • 元代今宣城地区历史文化名人的学术文化成就(二)

    元代今宣城地区历史文化名人的 学术文化成就 陈 瑞 今天的宣城市,下辖宣州区.宁国市.郎溪县.广德县.泾县.旌德县.绩溪县.在元代,今天宣城这一省辖市的辖境大致相当于当时的宁国路所辖宣城.宁国.泾.旌 ...

  • 元代今宣城地区历史文化名人的学术文化成就(一)

    元代今宣城地区历史文化名人的 学术文化成就 陈 瑞 今天的宣城市,下辖宣州区.宁国市.郎溪县.广德县.泾县.旌德县.绩溪县.在元代,今天宣城这一省辖市的辖境大致相当于当时的宁国路所辖宣城.宁国.泾.旌 ...

  • “名人、家族与宣城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暨安徽省历史学会年会在宣城召开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119期 "名人.家族与宣城历史文化" 学术研讨会暨安徽省历史学会年会 在宣城召开 2013年9月21日至22日,由安徽省历史学会主办.宣城 ...

  • 娱乐圈中,有哪些明星是历史文化名人之后?

    虽然娱乐圈给人的感觉浮躁.名利.复杂且多绯闻,但里面不乏一些出身名门世家的明星,下面就来说说几位目前在娱乐圈名气较大的历史文化名人之后: 1.韩雪 祖父是解放军高级将领韩曙,一生南征北战,获得过许多国 ...

  • 历史文化名人与云梦山

    云梦山,又名青岩山,位于淇县城西南15公里的太行山东麓,主峰海拔584米.这里峰峦叠嶂,云蒸霞蔚,泉涌涧飞,险奇秀幽,素有"云梦仙境"之称.千百年来,许多历史文化名人慕名而来,或创 ...

  • 古代朝鲜、日本历史文化 古代朝鲜、日本资料简介

    古朝鲜 朝鲜北部一带出现的最早国家.古朝鲜建国的确切年代不详,但可知其在公元前5世纪便已存在.关于古朝鲜的建立,史学界有不同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古朝鲜乃殷末周初(前12世纪末)中国的殷王族箕子所建;另 ...

  • 潍县历史文化名人:广东福建巡抚张兆栋

    明清之前的潍县,不论是经济繁荣还是社会名流,都不算鼎盛,明清之后,甚至民国近代,潍县城发展越来越好,不乏诸多历史文化名人,比如大名鼎鼎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就在潍县做过县令,还留下"三更灯火 ...

  • 潍县历史文化名人:郭麐

    麐,汉字,"麟"的繁体字. 麐lín 1."麟"的繁体字.拼音:lín 部首:鹿,部外笔画:12,总笔画:23 五笔86:YNJH 五笔98:OXXG 仓颉: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