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每小平:【严父的一生】(散文)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吧~

严父的一生

文/每小平

父亲每增(曾)辉生于1924年农历九月十二,卒于1999年十一月初三,享寿76岁。

我的父亲离开我们已经22年了,如同母亲一样我也时刻想念起他老人家。每当回到故乡老屋睹物思亲,不由得想念起他的严厉和养育之恩,我总是不由自主的热泪盈眶,泪流满面的哭泣。

22年来,我写过怀念母亲的文章数十篇,但很少写过严父的文章,这源于小时候挨过父亲尺子打手的事情,至今仍耿耿于怀的缘故。
记得6岁那年,我在父亲口袋里偷偷掏出伍角一张的纸币,严厉的父亲发现后令我伸出双手,连续狠狠用尺子击打我的小手心,痛得我撕心裂肺、手肿发红痛苦不堪而嚎啕大哭,严历的父亲板着冷峻的脸继续抽打、后被母亲强行夺下戒尺……另一次是因同小伙伴在麦场上贪玩至夜晚,寻不见书本未完成作业而挨打!教训深刻,刻骨铭心、至今难忘。
父亲严厉,也有仁慈和爱心。我是家中的长子,铭记父亲喂吃喂喝,将他碗内的好吃食用筷子喂到我嘴里的幸福记忆。儿时父亲将我双脚并拢双手举过头顶抛向空中的惊险儿戏,双手接住后再将我抛向空中逗我高兴的动人情景……
父亲聪明但生不逢时,命运不佳。父亲生于军阀混战的年代,身高1.74米,体健雄伟高大。姊妹六人,上有姐和兄,下有二个弟弟和妹妹。民国时我的大伯在西安经商,父亲上过初小,学习认真刻苦、学业优秀,聪慧的他双手能打(算盘)会写、无论钢笔、毛笔都是一笔好写,特别是拿手的樱桃小揩,那真是绝咧。在解放初期负责给单位行文刻蜡板(当时无打印设备)。
由于其兄经商,二个弟弟年幼,父亲先后替兄弟们当过四次兵(卖壮丁)。前面三次开小差回家,不愿当兵打内战。第四次当兵因他有文化在西安军官队,皇甫军校王曲分校担任过上尉秘书。
1950年父亲先在西安市习武园省农业厅工作,1952年支援地方到长安县畜牧兽医站当干部。县畜牧兽医站初期先后在申店村、水磨村海神洞等地方办公、艰苦创业。由于长安县耕畜数量少,父亲先后到甘肃、西藏等地为长安购买回上百头马匹,有效缓解了畜力不足的问题。他自学畜牧兽医理论,写出了大量读书笔记。他和其它干部跑遍了长安各公社的乡村。建国初期,长安县还没有乡镇畜牧兽医站,父亲组织民间兽医创建了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充实技术人员,指导畜牧生产和防疫治病,为发展长安县畜牧兽医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父亲虚心好学,除学习书本理论外,还向长安县四大“活马王”讨教,很快掌握了马牛防病治病的经验。特别是治疗马类结症,身高胳膊长的父亲不怕脏和苦,用手反复伸入患病马的直肠掏出结粪,直到肠道畅通,解除病症为止。即就是寒冬天,父亲也照常脱衣光胳膊在外受冻仍然救治患病畜,受到干部群众的称赞。我曾见过父亲到西藏购马时同藏民在一起亲切的合影,获得过村和生产队赠送的数面红锦旗,还获得过农牧渔业部的奖励(荣誉证书和胸牌)……
父亲为人友善正派,与干部职工和谐相处,没有文化人的架子,善于同群众打成一片。1957年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积极向上面反映单位和乡村的不合理现象,并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从我记事起,父亲以知识分子的身份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学会了耕种管理等农活,能打算盘的他担任过生产队会计。测量土地面积,因条件限制父亲用步丈量效果快又好,无论分地、承包地等事项都有父亲忙碌参与的身影。每年队上的预、决算,夏秋两季的分粮核算父亲也参加其中,公平合理对待每家每户每个人,在利益分配上可谓是全心全意、事事公道。
架子车顶半个儿!这是父亲对架子车形象的比喻。当时,架子车参与生产队的农活或运输,每天计五分工,而一个男壮劳力每天才计十分工。曾记得,高个子父亲弓背驾辕,母亲用绳系在车帮上拉偏套,给地里拉土粪,每天要拉十几趟,连装带卸、汗流浃背、直干得人困马乏。
最辛苦劳累的是冬季后半夜给少陵原上拉土粪,面对三四十度的陡坡,父母亲和众人佝偻着腰,喘着气吃力地拉着五大筐土粪,一步一步挪动着艰难的脚步,车轮在慢慢的转动着。半个时辰,才从坡下拉到袁家沟,众人缓口气歇息又弓腰拉车向少陵原的田地前进。因为出汗内衣湿透,再不出力流汗人就冷得不行,甚至倒头想睡觉。众人埋头拉车,齐心协力向原顶慢行……
父亲拉着架子车拉过沙石,运过土和粪,从王莽、太乙等河道给杜曲村修潏河拉运过大石头。天不明就出发,三五人一帮,五六人一伙,到很深的河道搬运五六十斤重、甚至上百斤重的大石头,装满一车后众人帮忙拉运到公路上,然后各人拉各人的重车,一步一步拉到杜曲村修潏河指定处,过磅按重量计工分,每车能装700——800斤。有一次,父亲和我因拉的太多,返回时一个窝子把车轴闪断了,父亲和我只得卸下满满一架子车石头,扛起下件去修车铺换车轴。修好后再返回原处,重新搬石头装车,返回家时已到夜晚。父亲因拉沉重的架子车先后磨断襻绳七八条,损坏车轴十多个,这还不包括换架子车辐条、内外车胎、补气眼、换轴珠等等修理费用。
因村上大部分田地在少陵原上,夏季收割、拉麦捆(麦个子)也是最辛苦、最费神的事情。有人宁愿在炎阳下用麦镰割麦,也不愿用架子车拉麦捆(麦个子)。上原要出力流汗拉架子车,还要会装车才行。好多有劳力的人,不会装车,不是偏左就是偏右、或者不是朝前就是朝后,下S形陡坡稍不留神就容易翻车,造成更多的麻烦。
父亲是装车的好把式,他人一车装四五十个麦捆(麦个子),我和父亲就装五六十个,最多的一次,竟然装了73个麦捆(麦个子),老远看,还以为是拖拉机在拉麦个子,近看令人咂舌。
每年给生产队摞大麦秸积子也是父亲的拿手戏。只见父亲拿根二丈长的细竹竿,指挥摞麦秸积子的人,达到上下一致,不凹不凸,形似庵间房样。除在下面指挥外,父亲还登上一丈多高的梯子在大麦秸积子上指挥,将多余或凸出的麦秸括掉。摞好的大麦秸积子比三间庵间房还高大,既雄伟还有气势,并确保不塌陷、不倒塌、不渗雨水,确保麦秸干燥不变质能够喂牲口。
撒种是个技术活,既要胆大还要心细。地是靠茬地还是回茬地?犁的深浅、耙过没有?撒种力求均匀,土块大或犁沟深、势必造成麦苗的出苗率。父亲给竹篮内按亩定量倒入满麦种,左手挎竹篮、撒麦种时先迈左脚,右手在竹篮内抓把麦种再用力由后向前水平均匀抛撒成弧状,走一步撒一把麦种,做到步子大小一致,扬撒麦子的量相同似彩虹般飘落。土地的四周可来回撒,以防空地没苗现象。出苗后,满地麦苗均匀茁壮成长,没有空白地,就连四边和角落也有麦苗。每当忆起父亲撒种的情景,真正是个种地的好把式。
插秧竖看是行行,横看是样样。割过大麦或小麦后的地先放水泡软,再用马骡牛等家畜犁地、糟地并用大木椽拉平后再插秧。
父亲讲:插秧早的田块,每窝插7支秧苗,迟插时逐渐增加。插秧时须弯腰躬背退着插、每排5窝,每次插秧时要看前排秧苗对齐后再插,将根部插入泥水中,必要时用清泥护住,以免秧苗被风刮而漂起。每天在稻田泥水中插秧,对高个子父亲是很难受的苦累活。队长说你秧苗插得好,但整天弯背躬腰这可累坏了父亲的腰,每次结束插秧看着难以直起腰的父亲,我的心里也挺难受。
麦场上碾打谷物后的扬场,就是把麦秸、麦糠等异物通过抛撒而分离出麦子的过程。我姊妹6人,父母整天劳动也挣不够养家糊口的工分,只有通过加班劳动以获得更多的工分。为了多挣工分,白天忙完农活后,吃过晚饭父母亲会拖着疲倦的身子,胳膊下夹上被子来到麦场休息片刻。扬场多在半夜起风时,麦粒容易同麦糠分离。扬场前先穿上长袖衣衫,戴上草帽护住头和脸。在很大麦堆旁先确定立足处不动,在此处要一木锨一木锨原地迎风扬完比人高小山似的圆形麦堆。风小或无风很难分离麦糠,每次扬起麦锨的力量、弧度需一致,以免因力小而将麦子落入麦糠中再重新返工、加大劳动量。麦糠身轻多落到扬场人的周围,为了及时分离麦子上的麦糠等杂物,母亲给父亲拉下手,用竹扫帚轻轻扫除半月形麦子上的小秸秆、麦穗等。父亲在原地不动扬场,母亲在一旁供堆子,将四周麦堆推到父亲跟前。一锨一锨地向空中扬,一下一下将麦堆上异物清扫……黎明前,辛勤忙活了大半夜的父母亲,从头至脚被麦糠包裹成形似兵马俑,认不出真面孔。疲乏至极的双亲,扬完麦场后洗掉麦灰,吃点早饭又连轴转下地劳动去。每当回忆起这难以忘怀的场景,我双眼的泪水就止不住向下流淌。
分粮喜煞人,慧眼估重量。春种秋收,分粮到户。每次2米多高的麦堆,按人咋分?按工分咋分?队长发愁……如果一秤一秤的称,既担误时间又费工费力。队长发愁?急忙请来父亲排忧解困。只见父亲背着手围着麦堆走上一圈,目测其高度和周长;然后用右手猛插进麦堆抓一把麦子摊在左手心,用嘴吹麦糠和尘土,看纯净度并用牙齿咬麦粒干潮。然后闭目养神几分钟,经过心算估出总重量,再根据人数或工分数计算出分配量,每次估重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此外,秋季队上给社员分谷子、稻子等也请父亲到场估重,此举深受俺队干部群众称赞。
是金子总会放光,父亲用言行放出他人生的光和热。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光芒,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回到农村父母亲同乡亲们打成一片,照常参加生产劳动。解放后农民文化水平低,父亲一笔好写。时常有乡亲们来家让父亲给其亲友写信,如申请入党、入团或申请庄基地,写毛笔字等,父亲再累也不耽搁动笔之事,有时还用自家纸笔写出,以此为荣。父亲爱学习善钻研、见多识广与群众亲密交流,乡亲们尊称父亲为“孔老二”。
至今,回村时有的老人不知道我是谁家娃,当闻知“孔老二”即刻就明白了,因为父亲在弟兄们排行老二有文化,用聪慧和善念争得好名声。
父亲爱好广泛,除读书看报外,还喜爱下象棋,并直接影响到俺弟兄三个。父亲下象棋在故乡很有名气,常有爱好者到我家切磋比试,父母亲烟茶招待,到饭口时还管饭!
下象棋是一种最公平的游戏之一,很适合父亲诚实守信的性格。父亲下象棋在故乡有名气,他下象棋果断迅速,稳中求进、不拖泥带水,很少悔棋成了他的风格!父亲常讲:做人要诚信,要说到做到!下棋不能翻悔,即就是赢咧,也无啥意义。而经过慎思后走出妙招,会对棋局、人生大有益处。父亲晚年,身体很好,假日晚饭后常同我兄弟三人轮番下棋,谁输谁下场,好几次都下咧个通宵。
向父亲学习他优秀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处世,我兄弟三人下棋也秉承父亲的棋风,落地生根,输赢无所谓,因而进步也快,收益良多。
改革开放好政策,落实政策后,父亲以高昂的姿态,积极投身到单位的各项工作中去。下乡防疫,畜牧生产调查;写材料,汇总报表和总结,有时忙到深夜,好多星期天还在加班加点忙活着。单位开会他给领导写发言稿,就连会场上的会标和标语,也是他用正楷毛笔书写而成!
父亲是单位的业务骨干,不属于份内的事他也抢着干,包括办公区的环境卫生等事情他早起床也干。领导给他配备了一辆自行车,他骑着自行车上下神禾原、少陵原分别到王曲、五台、子午和杜陵、大兆、引镇等地骑上车子调研指导畜牧兽医工作,并将实际情况向领导汇报,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退休后,同时将配备的自行车上交,受到干部职工的好评。
因意外事故剥夺了父亲的生命。埋葬时有四五百乡亲们前来送行,单花圈就有37个,装咧几车,待客40多桌。房屋内外人山人海,来来往往应接不暇,都是前来送葬的亲朋好友。
……
纪念父亲的一生,我很难用文辞将我最亲爱严厉的父亲表述于人,但他对子女的教育和家风家训我仍牢记在心,并不断发扬光大!
父亲的一生,与世人无争;与人人为善,落个好名声。作为儿子,我当继续发扬光大、尽力传承。
父亲,我的好父亲!您是我人生的好榜样,我要做您的好儿子!
天堂的父亲,祝愿您安好!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本文图片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每小平:笔名每牧、每文,长安区作协理事,民俗委员会副主任,市作协会员,市民盟科技委员会委员,省散文学会会员,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区政协委员,区政协特聘文史员,民盟长安区工委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人文地理、方言、习俗文化研究者。

往期推荐
【三秦文学】每小平:【杜曲社火】
【三秦文学特刊】每小平:【鸡子殿大蜡花】
【三秦文学】每小平:【窗外飞行的鸟雀】
三秦文学团队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文 学 总 顾 问:鹏 鸣

平 台 总 顾 问:边士刚

平台 法律 顾问:李木子

顾  问:段恭让 白忠德 邓汉章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昆 仑 史 波

     李 静

策  划:李书忠

平台讲师:方 天

宣传推广:鼎 文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慧质

总  编:鱼儿姐姐 徐萱波

主  编:白云故乡 杨洪民 高 涛

副 主 编:长青山人 陈杰

编  委:水云天 唐桂英 米兰花 刘马陵

     张巧莉 凤尾竹 吴远红 张小鱼

     刘旭平 冯 彪 谭文群 刘军英

     王宝群 润 隆 梦而诗 张晓强

     秦岭人家  莲 生  秋日私语 

孙传志 吴风平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1、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3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三秦文学》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头条功能,敬请关注。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稿件由《三秦文学》编委统一安排。

3、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稿费低于二十元者不予发放。赞赏到账后三日内,作者不主动与平台联系、不领取稿费者视为自动放弃。

4、由平台主播诵读的作品,赞赏发放比例为:作者30%,主播20%,余50%为平台运营费用。

5、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6、因作者原因要求删除已发作品的,需向平台支付费用,每删一篇200元。

7、主编微信:15705450195,qq:406073222

诗词群群主:白云故乡,微信:baiyunguxiang1472589

诗歌群群主:杨洪民,微信:YANGHONGMIN

综合群群主:鱼儿姐姐。微信:sanqinwenxuezhubian

(0)

相关推荐

  • 又是芒种麦黄时

    芒种见麦茬,说的就是芒种要收麦子了.好几年都没有守在麦地里割麦子了,今年,芒种时分,却想起了很久之前收麦子的情景. 那时候,没有大型收割机,收麦子之前,得先轧好麦场.我家和大伯家的地是连在一起的,先把 ...

  • 【散文】孙利芳/夏风吹过打麦场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网络版 孙利芳 我喜欢夏天的风,尤其是麦收时节的夏风,不仅仅是给人以凉爽,还因为,那风里,飘着一股夹杂着泥土芬芳的麦香,飘着农人心底收获的希望. 记得小 ...

  • 《西北作家》悠悠岁月||高安让:穿越麦收季节

    首届杨凌小麦文化节,我扮演了"农神后稷",从主持人手里接过镰刀,走进了金灿灿的麦田里,顶着火热的太阳,挥汗如雨地割起了小麦-- 此刻仍然记忆犹新,我仿佛穿越回那遥远的收麦季节. 1 ...

  • 【望安山文学】张永智||六月的乡村(散文)

    六月的乡村 作者:张永智     主编:非   鱼 一到麦收季节,心里就莫名发紧.太阳大早刚升起,她热情光芒就笼罩着大地.时至正午吋分,三四十度的高温,黄绿的麦子一晌就变成焦黄.这也是农人所说的&qu ...

  • 山东作家‖【消失的场院】◆张景木

    作者简介 张景木,山东利津人,高级教师,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学政史地><天津散文><东方散文><凤凰城文学><现代作家文学>& ...

  • 郭西明丨儿时麦收的记忆

    人间五月闲人少,男女老少收麦忙.又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最近网络最流行的就是回家收麦了.是呀,昨天回到老家收麦,看着一台台大型的联合收割机开过去,一块块的麦田就收割完毕,在地头一堆堆的麦子干干净净的,丰 ...

  • 麦天忆事 | 作者:​杨洪昌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故乡的麦子熟了吗?

    故乡的麦子熟了吗?   文/邯郸陈勇 六月,我携着夏风,披着晚霞,行走在沁湖湾的长堤上.十里长堤柳丝倒垂,如帘似幔搅动着夏风.夕阳切割了湖面,把湖水的一半染成了火红色,风吹浪起,水景艳丽.湖堤下,茂盛 ...

  • 党克荣 | 记忆中的收麦

    记忆中的收麦 文/党克荣 又是一年麦子黄,收麦就要开始了,收麦是农民收获的季节.现在农民收麦,开着车或骑上车,地头一坐,等联合收割机一到,一会工夫就收完了,有车的麦子地头装袋,没有车的麦子直接就送到家 ...

  • 【三秦文学】小壹娘:【雨夜碎碎念​】朗诵:小壹娘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三秦文学 [三秦文学第三届"年味"]全国征文大赛启事 雨夜碎碎念 作者:小壹娘 归来,本已疲惫,洗漱一番原打算休息一下午,躺在床上却了无睡意. 离家这几日,地板没 ...

  • 【三秦文学】小雨滴:【游金丝峡】(散文)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三秦,梦盛开的地方 平台栏目: 诗词歌赋|诗歌|散文|小说|杂文 名家作品欣赏 商务合作:15705450195 微      信:15705450195 编       辑:浅浅 ...

  • 【三秦文学】小雨滴:【老家门前的核桃】(散文)

    老家门前的核桃树  作者:小雨滴        国庆长假,我陪母亲回老家散心,阴雨连绵,很少出门.我反复看国庆阅兵,看文艺演出.一次次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欢呼雀跃,慨叹祖国的变化,感恩现在的生活.剩余 ...

  • 【三秦文学】小雨滴:【学车记】(散文)

    学车记         作者:小雨滴 己亥初,春寒料峭,大地万物呈复苏之态.学车之意蠢蠢欲动,但念古语"三十不学艺",余已过知天命之年,不自信.心虽忐忑,决意一试,遂纳费报名. 初 ...

  • 【三秦文学】司平莉:【一个被历史湮没了的改革家——商纣】

    一个被历史湮没了的改革家--商纣 作者:司平莉 商纣,一个被历史湮没了的改革家. 夏王孔甲因"好方鬼神,不事祖宗"而获罪宗室,引起部落不满,最终导致将国拱手相让于成汤. 这对才刚从 ...

  • 【三秦文学】李春平:【冬天·腊梅】(外一首)

    冬天·腊梅 (外一首) 文/李春平 这季节 冰冷 寂静 标配 温度计里的红线 急剧坠落 怕给这个世界 温暖 连阳光 都藏着 稀有 丰富的 风雪 雾霾 像利刃在飞旋 飘洒 游动 这世界 朦胧 残酷 生命 ...

  • 【三秦文学】李俊平:【纪念二月河】(诗歌)

    点击关注,让我带你欣赏精彩内容! 纪念二月河 作者:李俊平 二月河 <康熙王朝> <雍正王朝> <乾隆王朝> 二月河 从一个士兵 走向一个著名的作家 让故事说理论道 ...

  • 【三秦文学】小草 :【 时间都去哪了 】(散文二则)

    点击"三秦文学"加关注 时间都去哪了 文/小草 "你的关注在哪,你的成长就在哪."一次偶然,心动这句话的含义.在五彩缤纷的大世界,色彩斑斓让人眼花缭乱.感动蝴蝶 ...

  • 【三秦文学】小草:【公园一角】(散文)

    点击"三秦文学"加关注 公 园 一 角 天,刚蒙蒙亮,只能隐隐约约听见由远而近的汽笛声划破天际,这里没有农家小院的鸡鸣,每天早上的七点左右,窗外,鸟雀叽叽喳喳,欢快在枝头,唤醒熟睡 ...

  • 【三秦文学】李春平:【烤红薯】(散文)

    关 注 关注三秦文学 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烤 红 薯 作者:李春平  编辑:谢雷 现在的人们虽然早已不再把红薯作主粮,但每到深秋和冬春,城里的大街小巷,街头巷尾,做烤红薯卖的,用面巾纸裹着吃着香喷喷的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