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战力爆表,明清被看作是战五渣!江浙人的战力和吃得有关?

关于江浙民众的战斗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截然不同的评价。明清时期的大佬们都看不起江浙一带的民众的战斗力,嘉靖年间那句著名的吐槽大家都知道,太平天国时期满清的封疆大吏也看不起江浙民众,认为江浙风气文弱,对江浙团练的看法是能守住家乡乖乖当“钱包“就行了。但在秦汉时期江浙民众却是硬汉、战斗民族的代称,司马迁就认为江浙民众“其俗剽轻,易发怒”,七国之乱爆发前吴王、楚王就征召了封地上的江浙民众组成了西汉政府军都要暂避锋芒的强军,项羽的江东子弟更是打出了千古威名。 同样是江浙民众,战斗力的不同,其实和生活习惯也饮食也有不小的关系。

战国秦汉时期的吴越民众饮食上有着显著特点,和中原、秦陇一代的饮食习惯截然不同。吴越民众当时的饮食有两个特点,一是“饭稻羹鱼“,是水稻大规模种植的先锋,吴越民众的稻米很富裕,甚至酿造了楚国王室都视作珍品的吴酒(吴醴白糵);吴越民众也是抓鱼养鱼的行家,抓鱼时还培养了强大的水上作业能力。二是吴越民众特别喜欢野味,在屈原屈大大写的南方美食大全《楚辞招魂》里(楚国当时已经吞并了吴越之地,所以《楚辞招魂》就是吴越和荆楚美食的汇总赞美诗)一共出现了22种肉类,其中属于家禽家畜的,只有猪羊牛狗4种和两种鸡,剩下的是12种野味和4种水产品。这些高等级的动物食材可是需要吴越民众自己捕捉的,因为直到司马迁时代吴越经济依旧不发达,“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但物产丰富(地埶饶食,无饥馑之患)吴越民众人人动手从大自然要吃的,这自然也练就了好身手,培养了胆量。

在唐宋以前,整个南方都是地广人稀,就连京口这种地方也有不少华南虎。孙权找老虎的运气比周某人要好得多,经常和华南虎对练。江浙土著和外来移民为了防身,为了改善生活也就练就了好武艺,战斗力也很惊人,江浙豪族也时常以打猎练习武艺。

但是到了明清时期,江浙经济以桑、稻、棉三种经济作物为主,江浙民众以精耕细作、能工巧匠作为主要收入来源,江浙普通民众的食物也重视热量、轻视营养,在动物蛋白摄取上明显不足。更坑的是江浙民众中血吸虫、钩虫病患者不少,很影响战斗力。江浙下层居民战力下降,上层也好不到哪里。从明清时期开始,江浙上层社会的饮食就以精细著称,营养上很过剩,但上层子弟也早就没了“亲射虎”的能耐和勇气。江浙在明清时期是有很多武举人,但这些人可和三国、南北朝时期的豪族子弟不同,他们少有战争经历,不像后者可以时常同山越PK,群战经验几乎是零。

在人类战争史上能把日常生产劳动和战争结合的族群往往战力强大,在战国秦汉时期吴越民族要靠打猎捕鱼补充动物性蛋白,吃的野蛮打仗也彪悍。到了明清时期,江浙民众成了最好的农夫、纺织工和匠人,生活远离了野蛮争斗,战力自然就下降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