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男子落榜,觉得愧对妻子,做了傻事,结果却令人意外!
寒门学子李生进京赶考,他才高八斗,却因没钱送礼被奸臣严嵩除名。落榜后的李生觉得愧对跟着自己吃苦受难的妻子,一时想不开做了傻事,结果却令人意外!
李生是陕西人士,名叫李文正,和妻子赵氏情投意合。他整日埋头苦读,期盼有一天能金榜题名。妻子很支持丈夫的学业,日夜劳作,省吃俭用攒前供养他。
时逢京城会考,李生因为没有盘缠而愁眉苦脸,赵氏偷偷把嫁妆里的首饰变卖了,凑出银钱交给丈夫,让他进京赶考。
李生在考场上奋笔疾书,大显风采,谁想到放榜时竟名落孙山。后来听人议论,得知很多学子跟他一样,因为没有送钱送礼,都被主考官严嵩给除名了。
李生心中万分沮丧,想到妻子日夜耕作纺织,为自己付出太多心血,而今却一无所获,还有何脸面再回去见她?
更何况京城到家乡山高路远,自己已经身无分文,连吃饭都成问题。想到这些,李生心灰意冷下来到郊外,在一棵柳树下上吊自尽。
一个和尚途径此地,看见树下有人轻生,赶紧跑过来解救。好在李生气息未绝,被灌了几口水后,悠悠转醒。
这和尚是永福寺的主持洞明长老,在外云游归来。他问道:“书生是哪里人士?年纪轻轻为何要轻生?”
李生悲从中来,哭着把遭遇倾诉给长老听,然后跪地求道:“多谢禅师救了小生性命,小生已经绝了尘念,恳请禅师收我为徒吧!”
洞明长老叹了口气,说:“老纳能与你相遇也算是缘分,看你如此诚心,就跟我走吧!”
李升到了永福寺后剃度出家,法号为“法正”。从此以后,法正一心向佛,不问红尘事。
两年后,洞明长老让弟子去化缘筹集善款修葺寺院。弟子们纷纷到各地去讲经化缘,五年后,洞明长老找来工匠开始动工,还重新铸造了一口大钟。
修葺一新后,洞明法师亲自主持庆典法事,然而在撞钟时却数次撞不响,众僧徒和铸造工匠们都诧异不已。
洞明法师双手合十,念了几句“阿弥陀佛!”,说:“大钟不响,是因为有施主善缘未了,还请徒儿们再去募化一趟,铜板不在乎多少,以响为足。”
徒弟们听了再次下山,法正独自一人在路上捧着钵盂祈求布施,忽然听见“当啷”一声脆响,一枚铜板落入钵中。
他抬头一看,面前是为衣衫破旧的女子。那女子盯着他看了半天,忽然泪如雨下,颤抖着说:“相公,我终于找到你了!”
法正此时也认出来这女子正是自己的妻子赵氏。他想到师父说的“善缘未了”和“以响为足”,心头一震。
赵氏见丈夫做了和尚,心里更加悲伤,哭着向他倾诉这些年的离别之苦。自从丈夫进京赴考后没有归家,她便苦等了两年,后来背井离乡沿路寻找丈夫。
没想到苦寻了几年,苍天有眼终于让她跟丈夫重逢。她顾不得丈夫的身份,拉着他说道:“相公,你我夫妻分别数年,蒙佛祖保佑能再重逢,咱们一同回家去吧。”
法正退后一步,哽咽着说:“娘子,我……我对不起你。我已遁入空门,不愿再还俗了,你还是回家再找个人嫁了吧!”
赵氏听了心痛欲绝,怒骂道:“你怎么如此绝情?一点也不念夫妻多年的情分了吗?你若不跟我回去,我就一直跟着你,你去哪我就去哪。”
法正再三劝解,赵氏始终不改变心意,万般无奈之下,只能把她带回了寺院。
洞明长老看见他带了位夫人回来,很是不解,法正只得把实情告知师父。长老听闻,笑着说:“既然来了,就先请女施主到寺外的村舍暂住几日,待铜钟铸好,老纳自有安排。”
第二天,工匠们就来重新铸造铜钟,铜水溶化时,洞明长老将法正带回来的那枚铜板扔了进去,这时,铜水中闪出一道耀眼的光芒。铜钟铸好后,洞明长老再敲时,钟声洪亮浑厚,余音深远,众人欣喜不已。
长老让人把赵氏接近寺里来,又告诉法正:“你佛缘已满,妻子贤良忠贞,不可辜负。你就还俗回家好好与她过日子吧!”
法正泪眼朦胧,与师父告别,临走前,洞明长老赠银五十两,让他回去重新安家。夫妻二人一路奔波回到陕西,把旧屋修建后住了进去。
此后,李生无心追求功名利禄,只想陪妻子过男耕女织的生活。但赵氏知道丈夫有才,不愿意他就此埋没,苦苦劝导他。
李生实在不忍辜负妻子的用心良苦,于是重新开始苦读,三年后再次去京城考试,这时严嵩已经倒台,大考后他一举中第,钦点为头名状元。
李生一路从知府做到巡抚,他为官清廉公正,一心为民,造福了当地百姓。妻子赵氏陪伴在侧,二人生育了三个儿子,白首到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