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培 | 校园歌声
【往期回读】
校园歌声
江都国际学校 徐德培
徐德培先生:1947年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66年高中毕业于江都县中学,1972年参加教育工作,1980年毕业于扬州教育学院,2008年退休。原江都中学工会主席、江都实验初中党支部书记。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
梦中的校园总是笼罩在歌声中。
在我许多有关学校的梦境中,学校的样子几乎都是一样的:门口两边各竖着一根高高的方柱子,柱子顶上各有一个圆圆的球,柱子及与柱子连为一体的圆球都用石灰刷白,右边柱子朝外的一面写有“xxx学校”几个黑色大字,算是校牌。校门是木质栅栏做成,总是半开着,从外面可以看到操场上做广播操的齐整队形,或是课间追抢皮球的成堆的男孩子,排着队按次序跳绳的女孩子……
其实,让我下决心放弃私塾生活,忙着去学校报名的原因,除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更是因为那些不时地从学校围墙飞出来的极有诱惑力的歌声。
从私塾来到学校,空气因歌声而自由,阳光因歌声而明媚,心儿因歌声而快乐。
很难忘记小学二年级那个儿童节,当时正是忙假期间,老师提前一天通知我们,六一晚上每人带一捆麦草到学校参加篝火晚会,同时举行新队员入队仪式。当晚我早早地找出一件浅色衬衫代替白衬衫,抱着一捆麦草去了学校。整个晚上,歌声不断:“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篝火红红的,红领巾红红的,一张张笑脸红红的,一遍遍歌声红红的……
那时候学校里的活动很多,校内的,校外的,公社内的,公社外的,有的甚至是在田野里、河边上。不管什么活动,我们总是一路欢歌。唱得最多的是《让我们荡起双桨》,尽管我们根本不是在小船上,唱起这首歌时,依然双手作出划桨的姿势,忘情地沉醉在歌声中:“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随着岁月的流淌,人长大了,歌也长大了,不知何时,儿歌慢慢远离了我们,青春歌曲闯入我们心中,真可谓人也青春,歌也青春。
到了中学,渐渐懂得了男声与女声的区别,知道了哪些歌更适合男声唱,哪些歌更适合女声唱。随着钢琴、手风琴进入我们的视线,我们也慢慢地“阳春白雪”起来,从张口就唱的原始阶段,过渡到追求艺术享受的初级阶段。
中学规模大了,师生多了,唱歌的格局也多了起来。在学校组织的唱歌比赛会上,有的学生也像模像样地讲究起服装与化妆,甚至提出伴奏的要求。记得有一个女生,全身村姑的打扮,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一曲《社员都是向阳花》,赢得阵阵掌声与喝彩。那时既无歌星的说法,也无追星的时髦,但唱歌好的同学会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后来大家在课间见到那个女生时,总有人指指点点地说:你看,那个女生就是向阳花!嗓子真好,表情也好,据说是音乐老师精心培养出来的。于是,“公社是棵常青藤,社员都是藤上的瓜,瓜儿连着藤,藤儿牵着瓜,藤儿越肥瓜越甜,藤儿越壮瓜越大……”这喜庆的曲调一时间充满校园,几乎无人不会。
那个年代,学校开大会,正式开会前总有拉歌的程序。“xx班,来一个!xx班,来一个!”还未坐定,拉歌的呼喊声就汹涌澎湃。被拉班级的文娱委员或班长会组织全班同学齐唱。歌声刚停,这个班级就齐声喊起来:“xx班,来一个!xx班,来一个!”如此传递,一个班接着一个班唱,好不热闹。有一次,两个班的文娱委员凑到一起耳语了一阵,突然鼓动:“x老师,来一个!x老师,来一个!”音乐教师遭到了突然袭击,正不知所措,就被两个体育教师架到台前,稍稍镇定一下便大方地唱起来。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苏联歌曲受到不少学生的青睐。一次在月光下散步时,起先一个同学哼起《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接着就有两三个同学跟着唱,很快十几个同学响应:“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只有风儿在轻轻唱,夜色多美好,心儿多爽朗,在这迷人的晚上……”大家唱着唱着,沉浸在优美的歌声中,沉迷在美好的情境中,竟多走了好远的路,记得那一天睡得很迟。
回首往事,我们这一代是在歌声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歌声是情感的泉水,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是青少年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乳汁。校园不能没有歌声,校园不应该没有歌声。我相信在快乐学习与幸福教育的旗帜下,校园歌声一定会越来越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