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昌得到姜子牙的辅佐,三分天下有其二了!

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姜子牙是东海一带的人,他还有个名字叫吕尚。姜子牙的祖上,也是一方领袖,曾经协助大禹治水立过功劳。就是因为这个,他们家族的好多人都被封赏,有些人封到吕邑,有些人被封到申邑,不过都姓姜。

经历了夏、商两朝,姜氏子孙的发展情况就不同了,有的发展比较好,继续做官受封,有的就沦为了平民百姓,姜子牙就是平民百姓的后代。姜子牙的直系祖先,最早是被封到吕邑的,所以他们也以吕为姓,姜子牙也叫吕尚。

姜子牙年轻时候的经历,已经无法考证了,反正是过的很落魄,一直到年纪很大了,依旧穷困潦倒。可不管落魄也好,潦倒也罢,姜子牙这个人的本事还是有的,他的本事不是发家致富过小日子,而是经天纬地治国安邦。听说周国的西伯侯姬昌招贤纳士,有心取代商朝,姜子牙就利用钓鱼的机会寻求了一次偶遇。

那一天,姬昌外出打猎,临行之前他算了一卦,卦象大吉大利,说这次打猎收获巨大,得到的“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姬昌非常高兴,结果就在渭水北岸遇到了钓鱼的老头姜子牙。

一个求贤若渴,一个主动进取,两人老人家很自然的就坐在了一起。经过这么一聊啊,姬昌发现对面之人确实不是简单人物,天文地理、军事谋略、治国安邦之道,那是无一不通无一不晓。姬昌高兴的说,听我爷爷太公(古公亶父)说,会有圣人来到周国,周国会因此而兴盛,您就是这个人吧!太公已经盼望您很久了!之后就请姜子牙同乘一辆车返回,封他为国师。

因为姜子牙是太公盼望的人,所以称他为“太公望”,后人也称他为姜太公。所以要记住了,姜太公姜太公,并不是因为他年纪大才这样称呼的。

上面这种说法,是流传比较广的一种,对于姜子牙的的生平,《史记齐太公世家》还给了另外两种说法,这里也了解一下。

第一种说,姜子牙博学多才,之前就是做官的,曾经在商朝侍奉纣王,纣王残暴无道,姜子牙觉得跟着他没有前途,就辞官离去,而后在诸侯之中寻找英明之主。可拜访了好多诸侯之后,没有一个入他法眼的,最后听说西方的周国不错,有个仁义之主西伯侯姬昌,姜子牙这才前来投奔。

第二种说法,姜子牙是个高人,本来与世无争,隐居在东海之滨。姬昌被纣王囚禁之后,手底下的人着急啊,可不知道该怎么营救。姬昌手下有两位大臣,散宜生和闳夭久,他们听说有姜子牙那么一个世外高人,就派人前往拜访,希望赐教高招。姜子牙说了,我听说西伯侯仁义贤明,周国对老人十分友好,我干脆去周国算了。

到了周国以后,散宜生、闳夭久和姜子牙三个人开始商量营救姬昌的事情,最后决定要投其所好,他们寻求了很多奇珍异宝和美女,以此献给纣王。果然,纣王大喜,姬昌被释放回国。

关于姜子牙的来历,以及他跟周国的渊源,虽然说法各不相同,可结果都是一样的,就是他深得姬昌赏识,做了周国国师。

姬昌被释放回国以后,就开始跟姜子牙商量如何颠覆商朝的事情了,姜子牙教他在内修明政治、发扬道德,对外采用奇谋妙计对周边用兵,后世都认为,周国对付商朝的权谋手段,都是出自姜子牙的手笔。

几年之后,周国的声望更高了,周边国家有问题,会来周国寻求裁决,很多诸侯都称姬昌为圣人。姬昌又接连对外用兵,攻下了犬戎、密须国,后来还拿下了崇国,在靠近商国的地方营建了丰邑,把国都迁移过去,在那里大力经营。

经过这些年的经营,周国在天下诸侯中的声望和影响力,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商国。这么说吧,把天下的诸侯分成三份,有两份已经跟周国站在一头了,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姜子牙在后面谋划运作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