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王世襄传

▲ 王世襄、袁荃猷夫妇


艺术自媒体/ 同古堂、 撰稿人/ 林妹妹、图/ 中国嘉德

「史记·王世襄传

王世襄,字畅安,甲寅年生,原籍闽县,富收藏,精鉴赏,京华第一玩家也。其出身“西清王氏”,高祖王庆云,官至两广总督,加工部尚书衔;伯祖王仁堪,光绪丁丑科状元,梁启超、徐世昌为其门生;祖父王仁东曾官江宁道台,与兄同在京朝,时称二俊,诚可谓“一门风雅,余绪不绝”。

母家为“南浔金家”,亦是显赫门第,家道甚殷实,乃南浔“八牛”之一。其母金章,号陶陶女史,幼嗜六法,花卉、翎毛无所不工。四舅父金北楼、金东溪、金南金、金西厓,则皆艺林俊杰人物,享有声名。

王世襄(1917-2009)

畅安早岁时,有世家子弟习气,竟日优游于“畜鸽、斗蛐”等“雕虫小技”,业荒于嬉。及至舞象之年,又拜前清善扑营扑护为师,耽于“熬鹰、挈狗、捉獾、猎兔”,愈发荒诞不经,无所闻名。

数载,入燕京大学,习医学预科。虽学,而业不佳,有劝退之虞。转至文学院国文系,因得益于家学浸染,竟如鱼得水,治学亦游刃有余。其后,又以“优等生”升拔燕大研究院,专研中国古代绘画。

己卯春,慈母逝世,世道益艰,遂奋发自新,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未几,大通绘事之旨,作《中国画论研究》。其上起先秦,下迄清季,探源溯流,辨章考据,亦巨亦细,尽呈画论史之全貌,蔚为大观。

王世襄(1917-2009)

时日寇侵华,北平沦陷。畅安辞家,谋事西南。初遇梅贻琦总办,许之以文学助教,不就。辗转至山城,见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叔平激赏之,拟秘书一职,不就。因世交故,梁思成荐入史语所,为傅斯年拒。稻粱谋之事,一波三折。复拜世兄,入其主持营造学社,钻研古建。自此,始嗜明清家具、漆器、佛像等。

甲申年,抗战胜利在即。畅安司职校对中西文《战区文物目录》。翌年九月,经马衡、梁思成共荐,杭立武委其为平津区代表,清查战损文物。年底,娶妻袁氏讳荃猷,伉俪情深,相濡以沫。

王世襄、袁荃猷夫妇

旋踵,畅安不辞劳苦,悬金求索,追回被掠文物,数量当以万计,囊有“宴乐渔猎攻战铜壶”、“商饕餮纹大钺”等国之重器。其功累累,其心昭昭。

壬辰年,因昔日追讨文物之特殊经历,畅安被诬指贪腐,而蒙冤受辱,遭无妄之灾。其不甘摧折,身心俱疲。后虽得证清白,仍受牵连,被辞公职,乃愤而诗云:“人事不可知,无端系牢狱。只因缴获多,当道生疑窦。十月证无辜,无辜仍弃逐。苍天胡不仁?问天堪一哭!欲哭泪已无,化泪为苦学。”

王世襄、袁荃猷夫妇

畅安好古,遍访旧物,终日往返馆肆间,琉璃厂、海王村、潘家园等,无有不至。所涉门类亦广,又童真不泯,格物致知,为之著书立说。

如“养蛐斗虫”,则遍访善本,编录奇书《蟋蟀谱集成》;因“爱鸽成癖”,乃译经说谱,撰写经典《明代鸽经清宫鸽谱》;亦或“醉心匏器”,故胸罗万有,出版《说葫芦》两卷等,诚可谓“一虫一器见真情”。

王世襄(1917-2009)

其又著《竹刻小言》、《髹饰录解说》、《锦灰堆》、《金鱼百影图卷》、《明式家具研究》、《明式家具珍赏》等,只言片语皆华夏文明之注脚也。尤以《明式家具研究》之独到见解、系统阐述,被誉为古典家具“圣经”,西文译作甚多,堪称里程碑式奠基之作。

文人解疱,雅士之乐也。畅安亦擅此道,有“烹调圣手”之名,又南北菜肴饭点,精萃了然。其曾与汪曾祺因美食而笔仗,则人间烟火,余味无穷。

己丑年,畅安辞世。第一玩主,终成绝唱。太史曰:“畅安者,研物立志,自得其趣,世好妍华,我耽拙朴,文博泰斗也”。

案上云烟·王世襄旧藏

中国嘉德2021秋拍

时至如今,王世襄已然成为藏界传奇,其旧物亦为藏家所追捧。此前,中国嘉德曾分别以“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王世襄先生藏工艺品”、“王世襄先生藏古籍文献”、“俪松居长物”等为专题,致敬先生,轰动一时。

此次,中国嘉德2021秋拍,“案上云烟——文房雅玩”专场,幸而再度征得王世襄部分旧藏。是专题中,囊有其手稿、日记,旧藏书画、佛像、文房家具、古籍等,可窥其治学、心境、交游、审美旨趣等,皆难得之物,殊为可珍。

Lot5121 王世襄《中国古代家具》序手稿

在明清家具研究方面,王世襄功不可没。其《明式家具研究》是中国第一部古代家具专著,意义匪浅。《明式家具珍赏》亦是经典,书中在中国古典家具的阐述及品评,皆有深度与广度,译成多国语言,多次出版,令世界感受中国古典家具之美。

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明式家具珍赏》

是序手稿,王世襄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胡德生《中国古代家具》一书所作。

序中,王世襄提及抗战时期,其在李庄参加梁思成主持的中国营造学社,受此启发,开始研究古代细木工和家具。回北平后,其编写《中国古代家具——商至清前期》,费时十余年,乃草成。之后,其又删繁就简,再费时二十余年,截取其中明清部分,重新改写,此即《明式家具研究》初稿。

以数十年之功,为明清家具著述,知王世襄治学态度之谨严,亦可见其深入研究的精神以及内心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其又言早期书稿《中国古代家具》的学术构想,须全面、详尽阐明古代家具中,各个民族、阶层、时代背景、审美、材质等相关异同,才可称之为《中国家具史》。故而其书稿仅笼统定名《中国古代家具》,而不敢称“史”,此则可见王世襄治学之谦逊。

局部

而胡德生所作同名《中国古代家具》,分述不同家具品种,图文并茂,对于家具研究、文学创作、装饰等,皆颇有参考价值,认为其虽然没有把自己的著作称之为“史”,但已然完成了中国家具史的一部分重要工作,故欣然为之作序。

是序手稿,为王世襄亲笔所作关于中国古代家具的学术构想,并提及其代表作《明式家具研究》的源起、创作历程等,甚是难得。而其谨严、谦逊治学态度,亦令人钦仰。

Lot5122 清早期紫檀瘿木面小几

35.5×17.5×11.2cm. (14×6 7/8×4 3/8in.)

来源:王世襄先生旧藏。

出版:王世襄著,《自珍集——俪松居长物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第201页。

是王世襄旧藏“清早期紫檀瘿木面小几”,出版于《自珍集——俪松居长物志》P201。《自珍集》载“(上世纪)50年代后期,琉璃厂某古玩店将歇业,于玻璃柜中见此几,购之。店东说:'你拿走吧,可别看不起它,当年在上面放过成化斗彩和珐琅彩,现在用不上了。’”

局部

此小几,形制典雅,瘿木面心,紫檀边框,混面起边线。四面装板,开长圆形透光,沿透光起阳线,与边框阳线相呼应。造型方正,比例匀称,可上溯到陈置青铜器之禁,汉唐时期床榻之台座,而手法细致谨严,包浆浓厚,具有雍乾两朝精致而简练一类紫檀家具之风格。

瘿木在明清两代称为“文木”,褒义有嘉,倍受文士喜爱。此瘿木面心,瘿节孔穴,圆润朴拙,状甚苍古,影花则变化莫测,错落有致。紫檀色泽沉郁,水波纹纹理隐隐可见,亦颇是难得。

整体观之,清秀典雅,小器大样,置于案头,陈设清供雅玩,最为相宜,是文房逸品。又为王世襄“俪松居长物”,尤为可贵。

Lot5123 王世襄藏张大千、沈尹默书法、山水扇面

52.5×22.5cm. (20 5/8×8 7/8in.)

(一)题识:草草杯盘,寥寥笑语,闲秋知有安排处。高花自在倚春风,无心低逐江流去。蝶舞方酣,莺啼如故,青芜没尽门前路。此间信美不如归,为谁更向他乡住!海国长风,山城苦雾,云情萦惹江头树。入间能有几多程?迢迢不断天涯路。花底闲行,樽前小住,匆匆燕子来还去。寻常事已不寻常,年华总被东风误!右调踏莎行。畅安将北归,持扇索书,且欲得此二阙,即如其愿与之。乙酉秋日,尹默。钤印:秋明。边题:敬求尹默伯大人墨宝。赐呼鬯安。

(二)题识:五年前从渝州还成都,以寇警,飞机绕越峨眉两匝,得纵观三顶之盛。鬯安先生将之北平,因写此以赠其行,并请法教。乙酉九月三日蜀郡张大千爰。钤印:张爰、大千。

来源:王世襄先生旧藏。

出版:1、王世襄著,《自珍集——俪松居长物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第165、298页。

2、王世襄著,《王世襄集·锦灰堆》(合编本)三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第915-917页。

此“张大千、沈尹默书法、山水扇面”,王世襄《锦灰难》贰卷页578-580有详述其缘由。

1945年,抗战胜利在即,经由梁思成、马衡推荐,杭世武同意,王世襄担任平津区助理代表,负责清查战损文物。王世襄大舅金城与沈尹默乡谊甚深,早年即订交。故王世襄初至重庆时,即曾登门拜谒,期间,亦曾数次请沈尹默题写斋额、书签等。是次临行前,其至沈尹默家中辞行。

沈尹默视王世襄为子侄辈,得知其将北归,又要在胞弟沈兼士领导下工作,所以仔细询问将如何开展工作等,可谓关怀、鼓励有加。又正巧王世襄见沈尹默手书词稿,其中《踏莎行》二首,最是喜欢,遂请赐墨宝于扇面。

局部,沈尹默书法

扇面中,王世襄边题小字“敬求尹默伯大人墨宝。赐呼鬯安。”内容《踏莎行》著录于《沈尹默蜀中墨迹》P63,为其自作诗,依王世襄所言,当作于1942年前后。

诗词中“海国长风,山城苦雾,云情萦惹江头树。入间能有几多程?迢迢不断天涯路。”可见因战争而寄居山城的沈尹默,内心充满有家不得而归的苦闷。而“蝶舞方酣,莺啼如故,青芜没尽门前路。”则应是影射国民政府莺歌燕舞,醉生梦死,却全然不顾及门前青芜。“此间信美不如归,为谁更向他乡住!”亦可见其思乡之情。

沈尹默书法虽以帖学为宗,然兼收并蓄,笔法讲究,甚是精美脱俗。是作即气息典雅,字里行间亦行云流水,线条则笔酣墨宝,清劲遒健,观之如沐春风。时人谓之“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

北归之行途中,王世襄抵达成都,与翟萌一道拜访张大千。因得知其将参加文物清查工作,张大千当即以沈尹默书扇,为之挥毫,绘峨眉全景。

局部,张大千绘《峨眉图》

五百年来一大千。此张大千信笔所作峨眉全景,尺扇之间,气韵宏大,峰峦叠嶂,层次分明,有绵延不绝,横生之势。近景处,绘枝桠丛树,主景为峨眉三顶,屋宇成片,寓之以广阔,远景淡墨晕染,生纵深之境。

整作水墨纸本,山石随意皴染,苍茫万里,又无丝毫繁琐懈笔,以少许许胜多许许,峨眉山之雄、秀、奇、险,尽呈无遗。题识中“鬯安先生将之北平,因写此以赠其行,并请法教。”亦可见张大千对后辈之青睐与尊重。

是扇面,集沈尹默、张大千之书法、绘艺于尺幅之中,又饱含艺林中长辈对幼辈的鼓励、尊重、关怀等,甚是可珍。又来源清晰,著录于《自珍集——俪松居长物志》、《王世襄集·锦灰堆》中,为王世襄所珍爱,不舍得上扇骨,而以绢帕包裹,存放箧中。更显此“法书宝绘”扇面之难得也。

Lot5124 金章  (1884-1939)  画蝉册页十六开

设色绢本

31.5×20.5cm. (12 3/8×8 1/8in.)

上下滑动查看作品释文详情

款识:1、浙东女史金章;2、吴兴陶陶金章;3、金章画;4、浙东女史金章;5、陶陶女史;6、吴兴金章;7、金章画;8、吴兴浙东女史;9、陶陶金章并题;10、浙东女史;11、金章;12、陶陶女史金章;13、浙东女史金章并题;14、吴兴陶陶金章;15、陶陶女史;16、广仁三姐雅玩,甲戌五月,吴兴陶陶金章画。钤印:1、陶陶书画;2、金章私印;3、陶陶;4、吴兴金氏;5、金章之印;6、金章女史;7、陶陶女史;8、金章书画;9、章;10、金章;11、陶陶书画;12、章;13、陶陶女士;14、吴兴金氏;15、金章之印;16、金、章。

鉴藏印:郁文(16次)

题跋:1、意园录旧作于大梁。钤印:侯汝承印、意园。2、鸣雁亭叟。钤印:侯汝承所作金石文字诗画长寿之印信。3、红蓼溪渔。钤印:画工侯生□白头。4、忧天翁。钤印:侯汝承书画印。5、庚申生。钤印:侯汝承印。6、秦印轩主时年七十又七。钤印:侯汝承印。7、桃陵老农。钤印:庚申生。8、怡园老人。钤印:侯汝承印。9、雁乡书于大梁。钤印:汝承。10、兰宝主人书于夷门。钤印:诗画宗南田、侯氏意园手笔。11、丙子冬,小痴居士。钤印:小痴。12、意园老人。钤印:红蓼溪渔。13、希和倚声。钤印:王希和印。14、是亦山庄后人。钤印:师恽斋主人、侯汝承长寿印。15、意园并题。钤印:桃陵老农。16、钤印:意园染翰。17、红蓼溪渔隐。钤印:家在不足征之国。18、侯篆。钤印:意园七十以后作。19、丁丑三月沈钧儒。钤印:沈钧儒印。20、广仁女士清鉴。尹默。钤印:沈尹默。21、丁丑菊月,朱自清。钤印:自、清。22、丁丑仲春,白龙山人王震。钤印:王震大利、白龙山人。23、广仁女士属题。柳亚子。钤印:羿楼。24、丁丑六月,双溪许世英病后倚枕书。钤印:许世英印。25、开封顾承曾敬题。钤印:伯寅。26、广仁女士以为何若,时二十七年元月,俞平伯于燕京。钤印:俞平伯印、古槐居士。27、丁丑秋日,寄苹邱祖藩题于大梁。钤印:邱祖藩印。28、胡先骕题。钤印:胡先骕印。

朱自清、沈钧儒、沈尹默、柳亚子、俞平伯、王震、许世英、侯汝承、顾承曾、邱祖藩、胡先骕等题跋。

张广仁上款。张广仁(b.1910),号育文,复旦大学文学士毕业。曾任第一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届立法委员、泛太平洋暨东南亚妇女协会台湾分会委员。张大千在台湾时期与其交往甚密,并欣赏其观蝉、画蝉之细腻生动。

金章(1884-1939)民国时期著名的女画家,为王世襄先生的母亲。字陶陶,号陶陶女史,别号紫君,浙江湖州南浔人。金章自幼从长兄金城(民初著名画家,字拱北,号北楼)习画,花鸟之外,尤擅鱼藻,又工诗词,精楷书,两度出国,通英、法两国语言文字,故一时有才女之誉。她的画作清秀灵动,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法国巴黎东方美术馆等国内外大型博物馆、美术馆收藏,有《濠梁知乐集》、《金陶陶女士画册》、《金章/金鱼百影》、《金鱼百影图卷》等佳作传世。

⩓⩔

是册页为王世襄母亲金章绘蝉画,设色绢本,计十六开,另有数页题跋,囊有朱自清、沈钧儒、沈尹默、柳亚子、俞平伯、王震、许世英、侯汝承、顾承曾、邱祖藩、胡先骕等,皆俊杰名彦也,齐聚一册,甚不易得。

局部

金章精于鱼藻、花卉、翎毛等,颇有声名。艺坛谓之“世间但知金陶陶以画金鱼得波涟灵动之感,实则其花卉翎毛亦楚楚有致,皆有宋元遗意。”

1920年,其兄金城在北京组织成立中国画学研究会,一时入会者颇多,包括周肇祥、陈师曾、吴镜汀、徐燕荪等,而鱼藻非其所长,乃请三妹金章担任画会的画鱼“评议”。彼时,其余“评议”,另有陈汉第、胡佩衡、溥雪斋、溥心畲、张大千、黄宾虹、萧俊贤等人。由此可见,金章绘事造诣之深厚。王世襄亦是于此时,在中国画学研究会上得始见张大千。

局部

是册,金章绘蝉画,取景各有不同,花卉、瓜果、丛树等,勾描填彩,兼参以部分没骨写意,色彩丰富,摇曳生姿,枝干遒健,光彩效果则似乎受西画影响,整册描绘笔力清劲,形神具备,画面则清新自然,天趣盎然,甚有其妙。肃亲王善耆曾赞其“此卷若入鸥波馆,不输风流管仲姬”,比之管道昇。

其中一开题“广仁三姐雅玩。甲戌五月吴兴陶陶金章画”,知为1934年五月,其为张广仁所作。张广仁(b.1910),号育文,复旦大学文学士毕业。曾任第一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届立法委员、泛太平洋暨东南亚妇女协会台湾分会委员。

张大千在台湾时期与张广仁交往甚密,并欣赏其观蝉、画蝉之细腻生动。而是册,金章绘十六页不同蝉画,亦可见用心良苦,知彼此交谊情深。

局部

此外,侯汝承题跋十六处,其字意园,清咸丰九年( 1859 )出生于河南杞县名门望族。曾任直隶署布政司理问、行唐知县、晋州知县等职,1914 年利用职务之便保释被捕的国民党员(据传为于右任)。后擢升陆军部部监长,在职数年,政绩卓著,授中大夫政事堂存记任用道尹,政府南迁始解职。1934 年自北京回汴侨居,应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长的于右任之邀赴南京叙旧,游玩数月始返。

受家学熏养,侯汝承亦善长书画,又以花卉草虫最精。著有《意园印石录》二卷传世。上世纪八十年代,张广仁为之结集《侯意园先生诗画金石纪念册》出版。

侯汝承题跋,局部

侯汝承题跋,局部

另有其余名士题跋,可谓群贤荟萃。

朱自清题跋

此朱自清长跋,录诗词六首,皆未见载。当为其自作诗。朱自清散文造诣甚深,而其亦极是擅于古诗词研究,故散文中常见融入古典诗词,增色不少。如其跋中所言“词虽小道,特有别肠”,所以,其首先是顶尖古典文学家,其次方为散文家。

以朱自清文学地位,其文字倍受珍视。而是跋文,实有补阙之功,远胜寻常跋语也。所作六首,清新秀丽,真情细腻。如第六首“园色香初腻,霓裳露未干。一宵云雨梦,巫山翠袖不胜寒。”读之悠悠远芳,别有清香。

题识“丁丑菊月”即1937年农历九月,抗战爆发未久,其内心忧思苦闷。此则契合第一首“风雨度黄昏,金屋无人,一腔情绪向谁论,只有夜灯常识我。”更可知其之难得。

沈尹默题跋

此为沈尹默书《忆北平山桃花二绝句》,诗中充满生机,枯树上的残雪在东风中慢慢融化,山桃花也逐渐绽开。而“残雪压枝寒尚健,浅红轻白家难忘”则亦是有思乡之情。在沈尹默看来,山桃花的生机,终将胜残雪,似有隐喻彼时抗战虽艰苦,然充满信心。

沈钧儒题跋

王震题跋

柳亚子题跋

许世英、顾承曾题跋

俞平伯题跋

邱祖藩、胡先骕题跋

是册,绘事、书法皆精湛,而题跋累累,诗文唱和,俊彦名流,令人叹为观止矣。

Lot5125 王世襄袁荃猷日记

来源:王世襄先生旧藏。

此为王世襄、袁荃猷夫妇1947至1949年日记手稿两册,纸本,以毛笔、钢笔书写,共一百零八页,约一万字。一册记录时间为1947年7月26日至9月2日、1948年4月21日至12月31日,共九十六页;另册为1949年1月1日至2月22日,共十二页。

局部

其中1947年部分共十六页,为王世襄先生手书,此间正值其任职故宫博物院古物科长,所记内容多涉及故宫提集、开辟库房、修缮房屋、添置储藏设备、分类编目、拟定工作程序等工作,并涉及闲暇时间逛古玩店,与汪孟舒、杨乾斋、管平湖、张伯驹夫妇、周士庄、郑珉中、关仲航等友朋古琴往来事宜。

王世襄手书,局部

如“八月二日”载“四时离院陪杭先生至琉璃厂东四花市各处”中,“杭先生”即杭立武。“八月三日”载“早杨乾斋、管平湖两先生来。杨燕曾先生送来琴学丛书一部。”提及杨乾斋、管平湖。“下午……海王村及琉璃厂取回琴三张。五时送沈兼士先生灵至嘉兴寺”中,提及古琴,以及沈兼士。沈兼士是八月二日去世,深有民族志士的正气与大节,曾多次阻止国宝外流,如文溯阁《四库全书》等。其对王世襄亦有诸多照拂。

王世襄手书,局部

“八月十日”记,“早赴杨乾斋先生家,同至伯驹家。午饭后去故宫”则是提及张伯驹。张伯驹与王世襄,虽有年龄之差,然据其日记中“伯驹”称呼,已足可知二人亦师亦友的莫逆交谊。据闻,王世襄一直想要亲眼目睹陆机《平复帖》,以偿夙愿,而张伯驹立时答应,并放心将倾尽所有乃得的《平复帖》让王世襄带回家仔细研究。君子之交,令人钦仰。

袁荃猷手书,局部

其余为袁荃猷手书生活记事,此期间恰逢王世襄先生1948年6月到1949年8月赴美国、加拿大参观博物馆,通过袁先生日记可知其临绘画、写信、弹琴、整理琴书等日常习惯,其中亦提及“高山”、“霜天铃铎”、“梅梢月”、“松风”、“凤鸣岐”等古琴。

其曾从汪孟舒、管平湖学习国画及古琴,于1947年与张伯驹、管平湖、王世襄等一同发起组织北平琴学社,与杨乾斋、关仲航、溥雪斋等经常琴会雅集。

袁荃猷手书,局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日记中,袁荃猷有多次记“寄畅安一信”,并细心编号。仅短短几个月内,编号已经有63号,可知彼此伉俪情深,虽相隔万里之遥,却时以书信相互倾诉衷肠。

Lot5126 王世襄《刻竹小言》稿本

《刻竹小言》是王世襄与舅父金西厓合作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好评如潮,被誉为“对竹雕作出最全面研究之作”。惠孝同评价此书学术价值,谓“理论叙述阐究独详,竹雕艺术不坠于世,端赖是书矣”。

此拍品为王世襄先生批校《刻竹小言》完整稿本,260余页,系复写稿,毛笔手书标题,并含二十余处毛笔修改,删改增补之处均与刊行本吻合,知为出版前的定稿本。复写稿下真迹一等,然若原稿不存,则依旧以原稿视之。此稿有多处毛笔修改,为定稿本,更是难得。稿分简史、备材、工具、做法、述例及金西厓自序、王世襄后记、附录等部分。并附《刻竹小言》目录文稿五页。

《竹刻小言》署名“金西厓著、王世襄整理”。然考金西厓的初稿只有三千字左右,后来正式出版的版本则有六万余字(含题跋、后记),尤其是书中的自序、简史、述例、附录、题跋均初稿所缺,这多半自然要归功于王世襄的整理。

插图:王世襄《刻竹小言》自印本

整理《竹刻小言》的同时,王世襄开始嗜好竹刻,并相继出版了系列竹刻著述,成为此门类的泰山北斗。其自述诗中亦写道:“外家才艺殊,两舅工刻竹。小言命编校,敢不忠所托。从此癖此君,耽爱情颇笃。”

而为了纪念金西厓的竹刻成就,上海博物馆也曾于2019年12月7日至2020年2月23日举办跨年展览“金石筼筜——金西厓竹刻艺术特展” ,以慰前贤,轰动一时,为文化界盛事。

此外,是次所见稿本是继清代金元钰的《竹人录》和近人褚德彝的《竹人续录》之后的第三部竹刻专著,系王世襄手书复写后寄予金西厓。金西厓在该书《自序》中道:“吾甥畅安(王世襄),笃好工艺,今夏(1948年)过沪……乃拣平时札记,寄付畅安,属为编次缮正”。王氏遂“谨受命,略加整理,析为简史、备材、工具、做法、述例五篇。”又以“原稿《述例》,至清人所刻而止”,而“《可读庐刻竹拓本》《西厓刻竹》两书中,佳制尚多”,故另作《附录》,置于卷末。

Lot5127 辽铜鎏金佛像

H:12.5cm. (4 7/8 in.) ,492g

来源:王世襄先生旧藏。出版:王世襄著,《自珍集——俪松居长物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第52页。

王世襄《自珍集》中载“眉目锈蚀已不甚清晰,衣裙因双手高举,均贴身上。虽仅有直纹数道,却流畅有致。莲台由双层花瓣组成,下有壼门台基,辽代造像颇常见。审其手势,乃中与无名两指拳屈相挨,小指互勾,食指伸直抵头顶,不知所结为何印。当年于冷摊购此像,并不以为制者在艺术上有特殊造诣,只感到手印值得研究。多年以来竟未见形象与此相同者。直到1996年,在天津文物商店楼上见铜像大如真人,残存上半身,手印亦如此。惟乃无人能告我佛名及印名。”

知此佛像为王世襄当年冷摊所请,其造型庄严,衣纹流畅,双层花瓣莲台辽代造像亦常见,而手印则甚是少见,可谓别具一格。

细节图

此件应为铜鎏金大日如来坐像,面形圆鼓,肉髻平缓;身着袒胸式长袍袈裟,衣褶以平行弧状水波纹表现,刻划自然流畅,且极具织物的质感。后背处有楔钮痕迹,推测原像应是有身光或头光的。

尤其独特的是佛双臂高举过顶呈双环形,双拳拳心向上相抵,两手食指指向头顶正中相接呈灌顶之状。佛陀盘腿坐于莲花座之上,双层莲瓣造型饱满,底承壼门台基。

佛造像背面

大日如来,又名“毗卢遮那”,梵文为“遍一切处”,大乘佛教认为佛祖释迦牟尼有三种不同的“身”,即“法身”、“报身”和“应身”。其中“法身”就是佛祖显法时出现的身,其形象就是大日如来佛;报身即证得绝对真理而获得佛果的身,其形象是卢舍那佛,应身即佛祖原来的生身,即释迦牟尼。

Lot5128 许荣初作 王世襄先生画像

78.5×78.5cm. (30 7/8×30 7/8in.)

许荣初(b.1934),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擅长油画、壁画、美术教育。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其亦是连环画《白求恩在中国》插图的创作者,素描作品也被选作美术院校的教材。

据李经国《忆许荣初先生为几位文化老人画像》(节选)中,可知许荣初先生曾为周绍良、启功等文化名流绘像,之后经李经国推荐,为王世襄作画。是作,以王世襄提供照片,并参考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博名家画传·王世襄》中的大部分照片,乃成。

画中,王世襄身着蓝衣,神情自然放松,端坐于官帽椅,二手交叉横于身前。身后则悬挂一轴中国北宋古画郭熙作《早春图》,甚是契合王世襄深厚文化素养与审美。

款识,局部

许荣初介绍此画像创作历程,如是言:“王世襄先生的学术成就以及他一生的为人是我十分崇敬的一位学者。所以在构思肖像时,我突破一般的构图常规,把人物形象放在画幅的正中位置上,以强调王先生为人的一身正气,同时也在人物姿态上追求一种舒展,以获得形象上的张力。背景则画了一幅郭熙的《早春图》,以这样一幅宋画来衬托王先生的形象,我觉得还是合适的。在这幅肖像的绘制过程中,除了郑在勇几次来沈阳我画室提过意见之外,鲁美的老先生晏少翔先生是王先生几十年的老友,他也被我请到画室中来,晏老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意见。还有就是杨仁恺先生也对这幅肖像提过一些有益的建议。”

此亦可知,是作复经郑在勇、晏少翔、杨仁恺等人建议。王世襄性情虽是随和,然其亲自准允画家绘其画像却鲜少可见,知其难得。

Lot5129 明晚期王世襄旧藏《宝绘录》二十卷

来源:王世襄先生旧藏。

(0)

相关推荐

  • 01龙顺成 序

    第一次作序,战战兢兢. 2009年夏秋,承蒙帝都同好推荐,得以上京,零距离了解京作·龙顺成. 简单地说,京作的传承,如今就是龙顺成. 仔细地说,请阅读随后连载的文字. (王世襄先生为龙顺成题字) 十一 ...

  • 展品选粹之二 ‖ 其安易持—陈巨来先生归里展

    ▲ 本次展览外景 ▲ 本次展览展签 ▲ 晚年陳巨來治印照片 其安易持-陈巨来先生归里展暨陈巨来流派印风邀请展已于4月30日圆满开幕,本次展览向海内外47家藏家.机构商借藏品,遴选陈巨来及相关作品共计1 ...

  • 质胜文则野319 风华绝代·上博 210413林海微澜

    2006年末台山大江的伍氏兴隆之后,2007年,走进明式家具殿堂:上海博物馆明清家具展厅. 殿堂上陈列着陈梦家王世襄两位泰山北斗的藏品. 王世襄先生关于明式家具的研究,号称二十世纪中华文明社会学科三大 ...

  • 名贵的明清家具,你知道它有哪些特征吗?看完就能鉴别真伪

    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的区分,不以年代为界限,清代早期的许多家具也属于明式家具.明式家具的特点是简约.明快.淳朴.线条流畅.而清式家具则具有威严.华丽.多用方料.装饰繁琐等特点. 目前,家具拍卖的世界纪录 ...

  • 文俶生动有趣的花蝶册

    文俶,又作文淑,字端容.吴(今江苏苏州)人.文从简女,文征明玄孙女,嫁赵灵均,与丈夫一同隐居.擅花卉,长于写生,多画幽花异卉.小虫怪蝶,能曲肖物情,颇得生趣.作品笔墨细秀,风格娟丽,深得时人赏识.有& ...

  • 王世襄:收藏的乐趣在于获得知识和欣赏

    (1914-2009),号畅安,1914年生于北京,祖籍福建福州.小学.中学就读北京美国学校,燕京大学文学学士.硕士.曾任中国营造学社助理研究员,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平津区助理代表,故宫博物院古物馆 ...

  • 同古堂 | 王世襄家族的人脉关系网究竟有多庞大?

    ▲中国嘉德2021春季拍卖会 艺术自媒体/ 同古堂. 撰稿人/ 林妹妹.图/ 中国嘉德 「一门鼎盛亲风雅」 西清王家,诗梦暖于春 一门风雅,诗书绵延. 西清王氏的祖宅,至今尚存,在福州津泰路灯笼巷7号 ...

  • 鉴定的最高境界——王世襄的“望气” ! 

    气韵和器型是时代的反映,人脱离不了时代的大背景,只要你把握住时代气息,再有能力.再狡诡的造假者,也难以超越历史,完整复现当年的气韵."望气"之准,道理即在于此. 王先生评价艺术品, ...

  • 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无所不玩无所不藏,沈从文启功都爱他家小院

    "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秋斗蟋蟀,冬怀鸣虫,鞲鹰逐兔,挈狗捉獾,皆乐之不疲."--王世襄 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的王世襄花费半生,让自家小院堆满了珍贵 ...

  • 我所知道的王世襄先生 | 学海遗珍

    - 学海遗珍 · 第六十五期 - 我所知道的王世襄先生 文 / 朱传荣 原载 <人物>杂志,2004年第2期 01 百年通家之好 王世襄先生和我家是世交,太老伯和我的祖父都是故宫博物院马衡 ...

  • 跟着王世襄老先生 看看老北京的饽饽铺和萨其马

    北京的"饽饽铺"正明斋(佚名 摄于1948年) 北京的老饽饽铺,时常引起我的怀念,因为从店铺外貌到柜内食品都很有特点,民族风味很浓,堪称中国文化的象征. 饽饽铺字号多以斋名,金匾大 ...

  • 王世襄家族的人脉关系网究竟有多庞大?

    ▲中国嘉德2021春季拍卖会 艺术自媒体/ 同古堂. 撰稿人/ 林妹妹.图/ 中国嘉德 「一门鼎盛亲风雅」 西清王家,诗梦暖于春 一门风雅,诗书绵延. 西清王氏的祖宅,至今尚存,在福州津泰路灯笼巷7号 ...

  • 六百年故宫鉴赏②|祈愿平复,曾缝入张伯驹棉衣的《平复帖》|王世襄|草书|隶书|张大千

    今年是故宫600年诞辰."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推出的"600年故宫鉴赏"系列本期关注的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我国古代存世最早名人法 ...

  • 马未都:我收藏了王世襄的“天下第一”

    和王先生在一起 不聊收藏 由于年轻时酷爱古家具,马未都结识了王先生, 但见面聊的净是家长里短的平常事, 聊专业都是一句半句的,全靠心领神会. 那些日子,王先生给他的感觉是文物伤着他了, 少说为佳.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