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位的当天晚上,汉文帝就连下三道诏书,将帝王权术运用到巅峰
汉朝建立以后,朝局还算平稳,虽然有着些狡兔死,走狗烹的嫌疑,但并不影响刘邦整体的成就。刘邦在位期间注重恢复国力民力,休养生息,这片饱受战争之苦的大地第一次有了真正恢复的机会。
刘邦去世之后,刘盈登基。这个时候朝局也出现了问题,吕后一族开始插手朝政。惠帝刘盈为人温和,待人宽厚,唯一的一个问题在于他的性格软弱了一些,在看到戚夫人的人彘之后,郁郁而终,仅仅在位七年。
刘恒登上皇位
吕后为把持朝政,先后立前后少帝,并且压制刘氏家族,封赏吕氏家族。直到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这一趋势才有了逆转的机会。
周勃、陈平趁机夺取吕氏兵权,至此吕氏之祸彻底结束,刘氏集团回归到正轨。由于后少帝是吕后所立,群臣一致认为不能再用。
随后大汉董事会应声召开了,主持会议的是陈平与周勃,经过了激烈的讨论,最终得出了两条结论:“第一,后少帝决定不能再用,吕后所立,非正统。第二,要在外围藩王找一个,势力不大,还能听话,最好母亲势力薄弱(避免下一次吕后之祸)。”
深思熟虑之后,刘恒光荣地成为了这个幸运儿。当所有人都在感叹刘恒命好的时候,刘恒却没有这么想,毕竟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如果太大,也是可以把人砸死的。
刘恒深知,斗倒吕氏家族的陈平和周勃是两条真正的狐狸,也许自己一件事不谨慎,就有可能重蹈覆辙。他一边启程,一边派遣自己的叔叔去京城打听打听相关事宜。
经过一段时间的路程,刘恒到了西汉集团的重心——长安。当然与之相伴的还有他登基时候的第一个考验。
百官都已经做好准备在渭水迎接圣驾,周勃眼珠一转,出了条毒计,也就是密献玉玺事件。一个皇帝未在群臣之面奉天承运,而是在私下接受玉玺,这是不符合礼法的。
刘恒知道,这是一件两难的事,如果不接那就是不给周勃这位大功臣面子,但是接了就等于授人以柄。
刘恒拍拍脑袋,此时灵机一动,他派遣宋昌给周勃传去几句话:“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核心意思就是作为皇帝,不受私礼,要登基也要堂堂正正的。
这是刘恒与群臣的第一战,最终刘恒胜,百官妥协,他堂堂正正走进了大汉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成为大汉的第五位皇帝——汉文帝。其实这个时候刘恒仍旧不安全,他身边仅仅只有六个心腹,以及皇帝的空号而已。
颁布三道圣旨
正当大臣们绞尽脑汁如何瓜分皇帝权力的时候,刘恒出招了。这位刚刚登基年轻皇帝展现了自己出色的政治素养。他在继位的当天夜里,连下三道圣旨,将帝王权术运用到了巅峰。
当时周勃作为太尉执掌着大汉军权,刘恒当天夜里的第一道旨便是命宋昌为卫将军,统领两宫卫队南北军,任命张武为郎中令,负责巡视殿中。
军权收归才能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否则一旦逼宫,自己一点反抗的力量都没有。周勃这个时候很不爽,但是也无可奈何,毕竟刘恒已经是皇帝。
夺取军权之后,群臣之间有了一些小小的恐慌。刘恒为了稳定朝局,下了第二道旨:一度被废的刘家的爵位和土地悉数奉还,并对拥立他做皇帝的大臣进行封赏。
其实就是给个巴掌,再送一个甜枣。汉文帝恩威并至,一面夺取军权,一面稳定朝臣人心。至此,他做皇帝的位置才真真正正的确立下来。
军权到手,群臣服了,这个时候就得想想怎么处理周勃,此人平定吕氏之祸,威望很高,对于刚刚登基的汉文帝还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当天晚上一共发了三道圣旨,这第三道圣旨正是针对周勃的。如此可看出刘恒的帝王心术十分成熟,张弛有度,颇有刘邦当年驭下群臣的风范。
第三道圣旨是任命陈平为右丞相,周勃为左丞相。西汉的丞相制度与其他朝代的略有不同,丞相上呈皇帝,下驭百官,属于是真正的实权掌握者,最初设置于战国。在秦国统一之后,规定设置左右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事。
西汉制度沿袭于秦朝,所以也设置了相应的左右丞相,但是左右丞相的大小有一些不同。战国时,朝官尊左,所以左丞相为大,秦朝依旧尊左,但是西汉尊右,所以是右丞相最大。
帝王之术的运用
周勃作为平定吕后之乱的首要功臣,又是推举刘恒上位的第一人,于情于理于功,右丞相都应该是周勃,而绝非陈平。
汉文帝这一招体现了他的心术之深,古今罕见,可以说把帝王心术运用到了巅峰。汉文帝此时的心理潜台词:“陈平,周勃一文一武,这一联合于我无益,不如分化,让这两个首要功臣争个长短。
帝王驭下,无非就是让臣子一争长短,互为政敌,彼此博弈,最后勤于朝堂,亲于皇帝,则政令清和,朝堂稳定。
从此可以看出,汉文帝究竟多可怕,但是陈平也不傻,他不想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却也不想驳了皇帝的意思,于是称病自动让出右丞相的位置,又默许周围的人与皇帝一起与周勃博弈。
“术家之流,不能创制垂则,而能遭变用权,权智有馀,公正不足,是谓智意。陈平、韩安国是也。”三道政令一经发出,迅速生效,仅仅一个晚上,汉文帝便巩固了自己的皇位。
当然,周勃经过同僚的警告,也了解自己功高盖主的事实,再也不敢瞧不起汉文帝。
不久之后,陈平去世,汉文帝便剥去了周勃的丞相,让周勃回到了自己的封地。周勃两次为丞相,后虽有狱情,但幸归善终,于汉孝文帝十一年去世,谥号为武侯。
至于汉文帝,在巩固自己的皇位之后,励精图治,再一次使用了刘邦无为而治的宗旨,与民休养生息,减少税赋,停止兵戈,与匈奴和亲,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