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说教吗

『写在前面的话』

“说教”一词,亦正亦邪。

有人拥护,也有人反对。有人身体力行“说教”二字,却并非身体力行;有人全盘否定,却不知什么更好。

说教,是对,还是错?

『正文』

这里先自定义几个概念。

说教方,试图通过采取摆事实、讲道理、举例子等方式,以期待对方的言行与其设想一致的一方,通常指父母一方等。

受教方,接收说教方的各种说教方式,但其进一步的言行对于说教方具有较低预判率的一方,通常指孩子一方。

初始方案,说教方一开始准备的说教内容。

后续行动,说教之后,受教方所采取的行为。

澄清几个概念后,我们再来提几个问题。

我们为什么会说教?说教会带来什么?是我们期待的吗?如果不是,那又为何离不开说教?

后续行动与初始方案之间有无关系?如果有,那是什么?如果没有呢?

除了说教,还有其他的办法吗?会更好吗?或是更差?

说教真的一无是处吗?而我们也真的离不开说教吗?

当我们说教时,其实我们真正想说的是什么?换句话说,说教的背后,我们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说教,往小了说,是一个人尝试影响另一个人,期待言听计从;往大了说,一个国家试图将意识形态强加于另一个国家,妄想天下归一。

无论大还是小,说教方都笃信居高临下的压迫,以及迷之自信地认为受教方会顺理成章的听从。

“我是为你好啊;我是过来人啊,我有你没有的经验啊;我最不忍看你走了弯路,误入迷途啊;将来你后悔了,还是会想起我的好,又何必当初呢。。。。”

然而,说教方强势的自信背后,很可能藏着不相信受教方自身力量的不自信,因为相信对方本身也是一种自信力的体现。最终,由于受教方的后续行动背离方案,说教方第一次感到挫败。

接着,说教方因力量的优势,促使其再次毫厘不差地输出同样的方案。结果可想而知,“我说了八百遍都不听。”

这时,说教方内心开始发生微妙的转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不断的失败,而竟使得说教方产生幻觉,“也许我这样说下去,说不定哪次就说通了。”

此刻,说教方已经忘却了说教的初衷,经过数次的说教,现状仍未改变,而说教方已经不在乎是否会发生改变了。说教方的注意力已经完全不在其初始方案的成效上,而仅仅是为了说教而说教。

看,你不听,但我还在说教啊。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去了。一方面还在给自己进行无谓的打气,另一方面,受教方已经彻底厌烦,甚至都懒得争辩一下。这时,说教方是气馁的。

在这个过程中,受教方也许会突然发生改变,让说教方以为自己显了灵。这里的改变对于受教方,更有可能是内因起了作用。

受教方在初始方案时,其实有另外一个尚未解决的更大的问题被说教方的初始方案所遮蔽。当受教方解决了这个问题时,自然也就会关注到说教方的初始方案,或者说,即使没有说教方,受教方也会注意到这个初始方案。

实际上,初始方案更像是海平面上浮出的冰山一角,受教方自身的后续行动更有可能撬动冰山之下所隐藏的部分。

对于说教方,最大的自信其实来源于其相信受教方会在适当的时候,自己觉察初始方案。当初始方案只为争论的对错,方案便毫无意义;只有方案成为行动的利弊,那说教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说教的后果,一是拒绝执行,并渐行渐远;一是强制执行,强制执行,又分为明行和暗行,明行即不得不做,或愤怒或妥协;暗行即阴奉阳违。还有一种较好的方式,是同意执行,但在行动中加入个人想法,适度调整。这一种体现了受教方的高超情商和智慧,不具有普遍意义。

难道当说教方说教时,说教就真的一无是处了吗?

有时,说教也具有正面意义。但说教的正面意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需要考虑说教方与受教方的关系,说教的场合。

说教可以提供一种可借鉴的可能,当行为发生改变或将要发生改变时,成为参照的样本。如果样本与提供样本的时间间隔足够小,甚至可以即时证明有效,说教会成为一种无需验证即可遵从的捷径。

但有个前提,说教一方具有足够的榜样力量,且初始方案具有较大的可执行优势,说教一方与受教方具有稳固的可信任关系,三者缺一不可。

说教也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当受教方相信初始方案时,说教方需认真对待当下的说教。这更像是银行的存款与取款之间的关系,存的越多,可支取的当然也越多。

同时,应当注意,当某个说教方案被证明是错误的,当受教方发现时,可主动指出,并与说教方共同改进,当说教方无法参与时,受教方可自行判断,并采取新的补救行动。当说教方发现时,应主动告知并建议中止,同时坦诚道歉,并与受教方共同找到新的行动方案,并主动在后续行动中,积极观察,及时沟通。

说教一词本无褒贬之分。当我们坦诚沟通时,说教反而加固了彼此的关系。

『写在后面的话』

当棉棉开始第一次使用“为什么”的时候,我便知道我们之间的一种新的沟通方式开始了,并将贯穿我们生命交叠部分的全部。

“为什么”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怎么回事,一个是为什么要这样做。

无论她问什么,我都会耐心回答,如果回答不上来,我或如实告诉她,或和她一起去找到答案。

回答“为什么”也是一种说教。

『题外话』

周末上完画画课,我问棉棉今天学的什么。

棉棉说是野兽派的马蒂斯,特点是明亮跳跃,又说这是温妮她们穿越时遇到的一个画家。

我突然想起之前温妮那本书是在幼儿园学的。于是,我说,“幼儿园老师教过吧。”

棉棉说,“是的。看吧,这就是学习的重要性。”

『日有所思』

指责与推卸是一对双胞胎。

一END一

*** 第二百四十五篇原创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