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毓琼:活用新课改理念调动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0月刊 
     活用新课改理念调动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

湖北省利川市沙溪乡高源小学   张毓琼    邮编:445425

【摘要】语文学科是小学整体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由于语文学科独特的学科属性,对于小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而言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命题,这是学科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本文紧密围绕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一主题,重点阐述和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   主动性   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直接影响学校学科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着力培育的学生素养。主动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从主观意愿到具体实际行动两个层面上的表现,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有较为强烈的学习意愿,同时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之中,而主动性不强的学生则学习意愿不强烈、学习过程中不积极、不努力。就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而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如何持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本文将重点围绕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一主题,立足当下的教育教学实际,阐述和探讨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具体策略。

一、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意义

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并为学好语文学科打下牢固的基础。自主学习的特点是要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而现今很多教学方式的弊端就是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想提升课堂效率,就一定要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比如在学习《石灰吟》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首先对古诗进行预习,去观看关于这首古诗的背景,作为一个课后作业进行,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益于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缺乏学习经验,他们一般遇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逃避,不愿意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如果放任学生这样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们应提倡学生积极面对困难,遇到困难要自己认真分析,慢慢解决。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需要教师不断地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而不是一味地沉浸在自己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训,自学是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如果沿用传统教育方式,以教师教授为主,整堂课没有互动时间,不仅会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才能让学生意识到主动学习的乐趣,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才能寓教于乐。

二、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策略

1.巧妙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习语文学习动力

高年级小学生的心性依然十分幼稚,没有形成成熟的学习观念,其学习态度往往被兴趣所左右。而语文课堂又常常给人一种枯燥乏味的印象,导致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其中。所以在高年级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妨采取趣味导入法。即在正式上课开始前,为学生展示故事、游戏、生活等趣味元素,借此引出课文内容。争取将学生的兴趣从趣味元素逐渐转移到课堂上来,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语文活动。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给学生呈现语文课堂生动有趣的一面,从而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好感,为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奠定基础。

例如:在学习《竹节人》一课时,我先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传统玩具,比如:拨浪鼓、陀螺、风筝等等。当学生的目光被吸引住后,我便以视频的形式给学生展示“竹节人”的玩法,学生很容易便沉浸在这一游戏情境中。之后我向学生提问:“大家有没有玩过‘竹节人’?你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这时很多学生表示并没有接触过这种玩具,于是我引出本节课的标题,并提示道:“这是课文主人公小时候的玩具,这个玩具给他带来了哪些乐趣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开始阅读课文。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上适当渗透趣味元素,对激发学生主动性、优化导入效果具有一定的作用。

2.妙用师生对话,引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独立思考是自主学习的前提,且思维能力也是学习能力的重要依托。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很多学生却不会主动思考和探索,而是呈现一种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不假思索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自身的惰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教师忽略了和学生的互动。并且高年级小学生的语文基础已经较为扎实,他们有一定的能力去思考和探索语文问题。所以在高年级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不能再唱独角戏,而是要加强和学生的对话。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跟随老师的步伐,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梅花魂》一课时,我先带领学生熟悉课文,然后我提问道:“大家对梅花有什么印象?”这时学生便主动回应我,举出一些描写梅花的诗句,并说出梅花不畏严寒、清冷高洁等品性。而在从第一段开始分析课文时,我先提问道:“第一段直接告诉我们外祖父葬身异国的结局,这是一种什么叙事手法?这么写有什么好处?”学生很容易便判断出这是一种倒叙的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感受说明这种叙述方式所起到的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兴趣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逐渐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3.开张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活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活动中使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若只是盲目地提倡多读多写,那很可能事倍功半,而在读写过程中加进了说和演,提供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开辟领悟和运用语言的天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很有裨益的。同时,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有益有趣有效的活动也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动力。可以说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了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更强。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是这样做的:
        3.1 演一演。我选择教材中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情节有趣的课文让学生 “当当小演员,亲自演一演”,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我采用了表演的学习方法。以一个小组为单位,小组合作,小组间展开比赛。先让学生挑选课文中自己喜爱的角色,再让学生仔细地研读课文,并确定具体演哪一个故事,然后写成剧本形式。还要求学生表演结束后评出最佳演员等等,整个过程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教学效果较好。
        3.2 游一游。在教学作文课《春天的发现》时,我首先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春游活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春天的景物,然后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春天景象用语言描述出来,最后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春天景色记述下来。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真正体会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的真理,充分调动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3 访一访。让学生当一回记者,采访充当课文中人物角色的同学。这种形式的活动放在课文教完后进行有助于巩固学习所得,学生也喜欢。比如《草船借箭》学习完后,选一位同学扮演记者角色,向扮演“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的同学问几个问题。当记者的同学只有对课文有较深的理解,所提的问题才深刻;被问的同学也只有熟悉课文中的人物,说话才机灵、流畅,颇具哲理性。

总之,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如何持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一个视角很小但相对系统和复杂的命题,关于其在新课改持续深入推进背景下的必要性以及相应的具体优化措施等核心要素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究、持续完善,我们相信借着新课改的强劲东风,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学生主动性培养这一命题就如帆船航行,一定会在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浪潮中劈波斩浪。

参考文献:

[1]刘运之.浅谈小学生语文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6(2):110-111.

[2]杨菊玲.变革语文教学模式,搭建学生创新的平台——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35 (35):180-18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