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破的「富不过三代」魔咒?未来20年,在澳洲将有4万亿财富接棒下一代
阅读导航
前言
企业的财富传承,也有可能是一场家族的权力战争
打不破的“富不过三代”魔咒?
“不愿放手”的上一代vs“不愿接手”的下一代
结语
前言
正如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一书的开场白中写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而对于那些蝉联富豪榜的家庭来说,或许最令人遗憾的“不幸”莫过于,上一辈辛辛苦苦打下了江山,却白白断送在了下一代人的手上。
实际上,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澳大利亚,许多家族企业都难以逃脱“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继承者之间的权力斗争、财富与控制权的分散,都可能令一家崭露头角的企业王朝瞬间倾覆。
1
企业的财富传承,也有可能是一场家族的权力战争
事实上,根据PwC(普华永道)的研究统计:
未来二十年,在澳洲将有价值4万亿澳元的财富传承换代。——这也意味着,我们也将迎来澳大利亚有史以来财富传承规模最大的一个时代。
但有时候,财富往往也像极了一袭华美的袍子,里面却掩藏着各种不堪。
“有太多的家庭只应出现在澳大利亚的富豪榜上,而不是家庭破裂的名单上。”
曾任普华永道家族理财部执行董事长的David Smorgon(斯摩根)表示,“这些家庭中存在着紧张和冲突,可他们还没有为此采取行动。这些家族企业正面临着崩溃的风险,并非出于商业原因,而是家庭因素。”
斯摩根称自己目前正与12个“存在紧张家庭关系”的客户接触,而且据他估计,在富豪榜上可能约有三分之一的人都存在着“需要攻克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是两代人在企业传承上持有的不同意见——比如年轻一代想让老人们让位、能够有机会自己独当一面;
也有可能是在每一代人之间、由于价值观和认知差异造成的紧张关系,比如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嫉妒、恐惧,以及对一系列潜在问题的担忧;
此外,那些认为自己既不需要企业董事会、也不需要家族委员会的家族企业中,也往往会在结构和治理上遇到问题。这些人可能会说,’我们习惯了在跑步时做事,在餐桌上谈事,在办公室里见人’,也不想去遵守那些细枝末节的条条框框。
——正是因为这些大同小异的原因,企业的财富传承才常常会沦为一场家族的权力战争。
据澳大利亚家族企业协会(FBA)报告称,财富传承的挑战在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公司中都可能会出现,比如交通运输业、农业等第一产业、制造业等等。
Gina Rinehart
而人们最耳熟能详的,可能就是澳洲矿商巨头Gina Rinehart(莱因哈特)与继母及子女之间展开轰轰烈烈的分家产之争,以及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暗涛汹涌的运输物流巨头Linfox的Fox(福克斯)一家(点击阅读更多《争家产风波又起!澳大利亚女首富的豪门恩怨》)。
2
打不破的“富不过三代”魔咒?
在“家族企业撑不过几代”这一问题上,斯摩根本人或许也深有体会。因为除了四大事务所的职位之外,他还有另外一重身份:
澳大利亚曾经最富有的家族之一“斯摩根家族”其中的一员。
1995年,当时澳洲最大的私企斯摩根综合工业(SCI)被解散。该公司在巅峰时期价值高达15亿澳元,业务横跨肉类、纸张、化学品、塑料、电子和钢铁,家族中的四代人都曾参与管理。但公司解体之后,仅剩的三代人也只能匆匆各奔前程。
此后,斯摩根设立了一个属于自己和三个儿子的家族办公室,名为“一代投资”,董事长则是来自Wingate的行政总裁Farrel Meltzer(麦特泽),一个独立的非家庭成员。
“你需要一个独立的执行者来主持家庭会议。” 斯摩根补充,“毕竟在会议上,我不希望自己以父亲的身份出现。”
实际上,像斯摩根一样为了避免家族内斗而引入独立第三方的思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澳洲家族企业重视并在管理中实践。
去年,澳洲知名烘焙连锁商Baker’s Delight面包房的创始人Roger Gillespie(吉莱斯皮)在一场采访中,直言不讳地指出了由独立非家庭成员、前KPMG全球董事长Michael Andrew(安德鲁)担任该家族委员会董事长的重要性。
多年以来,安德鲁一直充当着这家知名面包店老一代和年轻一代之间的桥梁。目前,该企业的国内业务由吉莱斯皮的女儿Elsie与其丈夫一同经营;而儿子Aaron则经营着企业的北美和加拿大地区业务。
吉莱斯皮在采访中毫不吝惜对于安德鲁的称赞,“他对我们来说太好了。他打破了许多困境,甚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
“他知道,在什么时机下他必须介入,比如当孩子们对于某事提出问题的时候。”
还有更多的家族企业正在制订「家族基本法」,以确保企业兴旺发达、基业延绵。
通常而言,一部家族企业基本法罗列的内容包括一个家族的价值观和愿景、甄选企业领导的标准,以及参与或不参与企业经营的家族成员的权利和责任。不过,不同家族企业的基本法在细节方面也并不尽相同。
“家族企业基本法确实没有统一的长度、形式或内容,完全都是根据各家族量身定制,” Taylor Wessing律所合伙人Mustafa Hussain(侯赛因)表示。在他为中东和亚洲的很多家族拟定的基本法中,篇长从6页到30页不等。
“人们倾向于遵守成文的规定。将来,当一名家族成员希望买断或者离开的决定使大家无所适从时,就可以回头查阅基本法。”
侯赛因强调,除了这些规章制度之外,其实最重要的还是那些旨在确保家族全体成员团结的条款。
“保持财富和家族成员的团结,才可以避免最终出现‘富不过三代’的后果。”
3
“不愿放手”的上一代 vs “不愿接手”的下一代
不过,家族企业说到底还是以“家族”为核心——这也就意味着,再多理性的规章制度,有时候也仍然无法走进人们感性的内心。
这一点充分体现在了那些“不愿放手”的上一代、以及“不愿接手”的下一代身上。
根据2013年德勤与新加坡管理大学对一些家族家族进行的一项调查统计,62%的“创一代”受访者表示,他们这一代应该在70多岁时交棒;但这一数字在第二代和第三代受访者那里分别跌至23%和24%,而第四代以下仅为10%。
事实上,在澳大利亚富豪榜排行榜前250名中,富豪平均年龄高达65岁。而且据斯摩根估计,对于那些已经打拼了四十多年、年逾古稀的“创一代”来说,约有一半左右的人都存在着将公司“放手”的问题。
“我这里指的不仅仅是放权,”斯摩根强调,“而是辞职,能让他们的孩子或家庭成员真正担起责任。”
“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说服这些为人父母、祖父母的人们相信,最重要的不是资产负债表的大小。他们最重大的资产是他们的孩子。”
他补充,“他们必须鼓励年轻一辈熟悉自己的业务,熟悉财富和投资。这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采访并研究过多家传奇家族企业的Andrew Keyt(基特)在《神话与凡人》一书中指出,领导者越是年长、在位的时间越长,继承者就越是难以走出他们的阴影。
老一辈的不愿放手,在另一层面实际上也造成了继承者的“巨婴化”。娇生惯养的继承者没经历过长期残酷的商业斗争与现实,就被推上了一个他们无法胜任的位置。这意味着老人会突然回来挽救局面,继而又加深了子女的依赖性——直到他们再也无法回来。
而对于年轻一辈来说,许多人也越来越勇于选择自己中意的道路,却不愿接替父母掌管家族企业。他们宁可自己在其他领域创业,或在银行、投资和科技等热门行业工作。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及金融研究所主任范博宏(Joseph Fan)指出,“从我作为一名专家的角度看来,六成以上企业主的子女都不愿接管家族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