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技术撬动教育:从高考开始 参考论文

6月7日下午5点,当高考数学考试结束的一刻,两个特殊的考场开始了考试。考场似乎不够安静,时不时出现人群的对话声和背景音乐。但面对干扰,两位考生都表现出了极强的心理素质,分别用时9分47秒和22分钟完成考试,并取得了134分和105分的好成绩。想必您已经猜到了,两位考生并不是人,而是人工智能——由“学霸君”推出的Aidam和由成都准星云学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AI-Maths。高考恢复四十年之后,人工智能终于姗姗而来。

由于时间太近,我们还很难一下子看清这次人工智能参加高考的长远意义。不过,在我看来,如果人工智能能在高考这个教育的牛鼻子上有所突破,无疑是教育信息化的一大喜讯,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教育信息化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信息技术似乎一直有意无意地“躲着”考试,甚至和考试“对着干”。君不见,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强调的就是技术能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方式,强调让学生借助技术实现自主、协作、探究式的学习,强调技术带给学生个性化的、快乐的学习。唯独不强调用技术手段辅助考试、复习,因为技术和考试一旦“结盟”,在应试教育的“人灌”之余,岂不是会被扣上“机灌”“电灌”的帽子?

其实我们的心里都清楚,高考才是中国教育那根最大的指挥棒。假如有一天,技术能对高考产生影响,进而改变学生中学在校六年的学习方式,那才是迈出了技术改变学习的最坚实一步。

其实,换个角度看问题,我们就会豁然开朗。技术与考试相结合,就一定是要把学习的过程变成“机灌”“电灌”嗎?难道不能是把学生从重复的、机械的、繁重的考试复习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学科本身的意义,有更多的时间去体悟学习自身的乐趣,甚至是有更多的时间去拥抱蓝天白云吗?参考论文

学霸君创始人张凯磊对记者说,据他们的研究,以数学为例,中学阶段大概有3529个考点。对于高考而言,平均每个考点做3~4道题就够了。也就是说,出于纯粹应试的考虑,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试题量应该在1万道左右。可现实是,目前绝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面对的练习题有3~4万道。这就意味着,其中四分之三的题目是不需要做的,属于过度训练,一个学生花在数学学科上的时间,有75%被浪费掉了。

如果人工智能能够通过对考试科目的深度学习,在储存完备的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模型和算法的建立,找到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理论上就可以掌握该学科的最佳学习路径,进而优化现有的学习方式,把学生从过度的应试训练中解放出来。再进一步,人工智能通过对考试科目的深度理解,或许能为学生揭示出更多的学科本质,带领学生走入科学的殿堂去领略知识的奥妙。这些,难道不是学生的福音吗?

人工智能参加高考,不是来和考生PK的,它最终将成为考生的帮手。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今天,高考就如同一个支点,人工智能找到了这个支点,下一步能不能撬动现有的教育模式,真正引爆教育的革命?我们期待着。

参考资料;http://zimeitichuangzuo.com/index.php?c=show&id=219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