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诺妈
首发:诺妈家有男宝(aihuagushi)
向来活泼开朗的孩子,不知为啥,突然开始“怂”了额!女儿的变化,妈妈很心烦,就在刚刚,孩子拽着早教中心的门框,哭着喊着不愿意上课。哄没用,凶也无效,妈妈只好带孩子回家。可一踏进家门,孩子仿佛变了个样,开开心心,活奔乱跳了。
明明不是性格内向的孩子,为什么突然开始怕羞?从小见人就亲的孩子,怎么就怕生了?
家长别急!孩子有这样的表现是正常现象,因为大多数孩子都会经历心理上的“认生期”。有些来得早,有些来得晚,有些孩子突然“一夜来到”。
《儿童社会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指出:
1-3岁,孩子开始发展自己的独立意识和羞怯心理。“羞怯心理”指的是当孩子意识到自己暴露无遗,会产生恐惧的自我意识。并且,这种意识,孩子越长大越拥有。
记得第一次带小诺去篮球馆训练,人还没进馆门,他就担心了一路:我不会打球怎么办?我不认识教练怎么办?我不认识队员怎么办?当孩子需要独自面对陌生环境时,失控感会引起他们内心不安,紧随其后产生恐惧感。这会让孩子下意识拒绝融入,甚至产生想把自己隐藏起来的愿望。敏感的孩子表现得强烈,大条的孩子,也会有这种心理,只不过很多父母不曾察觉而已。然而,当父母认识到孩子羞怯表现后,往往会试图强行改变孩子:要么拼命鼓励孩子变大胆,要么激将法试图唤醒孩子的“不服气”,结果却发现:效果不尽人意。很多父母会担心:孩子胆小内向,长大后是不是会改变?对此,心理学家卡格恩曾对一批两岁左右具有害羞倾向的孩子,做过跟踪调查。
10年后,三分之一的孩子克服了羞怯心理,三分之二的孩子依然害羞。改变,主要来自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父母能不能从小做好引导,对孩子的性格培养起着深远影响。
有些家长急于改变孩子状态,于是采取一切手段,利用一切时机逼孩子“变大胆”。比如说,家里来客人,家长逼着孩子喊叔叔阿姨,或者逼孩子唱歌跳舞当众表演。“逼”,只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相反,允许孩子“害羞”,让孩子的恐惧落地,他们自己会悄悄观察判断:此时此刻,他所处的环境,是否安全?记得儿子小时候,路过小区楼下活动广场,看着一群欢快玩耍的小朋友,他躲在我的身后不敢上前,眼神却巴巴流出渴望。我鼓励他自己迈开步,他喊着“怕怕”说不敢,于是,我主动和小朋友玩了起来。见我玩得欢畅,儿子渐渐放下戒备,也忍不住参与了进来,后来竟然也和其他小伙伴相处愉快。为了让孩子克服自己的羞涩心理,后来我还专门买了一套《拜拜了,坏情绪》绘本,用故事的方式,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各种情绪,其中有一本讲的如何克服害羞情绪。故事中的小朋友在陌生的幼儿园感觉无助,看到客人拜访,只想往角落里躲,在群体环境里因为不被邀请而感觉无助……这些故事中小朋友发生的事,实际上也是生活中小朋友会经历的事,通过故事的方式,让孩子明白,有这样的情绪很正常,并且,故事潜移默化给出解决方法,也给孩子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3~6岁是孩子性格培养关键期,愿每位父母关注到孩子的成长变化,引导孩子向阳成长。
我是诺妈,成长路上的男宝妈,教育专业,媒体从业,专注孩子成长研究,为父母提供有价值的育儿之道。关注我,一起成长精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