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童年不被重视的人,长大后不敢“幸福”

文/学乃身之宝

在多子女家庭,很多哥哥姐姐都被父母要求“让着”弟弟妹妹,或许很多人也认同了这样的想法和做法,认为那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懂事”、“大气”,但其实,这么做,对于哥哥姐姐来说,很可能是一种伤害。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说说。

1.“让着”,会让哥哥姐姐患上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在1967年以狗为对象做的一项研究中得出来的结论。

这项研究简单说就是,被关入笼内无法逃避电击的狗,会习得一种无助感,之后,这条狗就算处在可以逃避惩罚的情景中,也只会被动地选择畏缩。

这种受过电击狗的绝望心理,就称为习得性无助。

其实,这样的心理状态,不仅在动物身上,在人类的情景中,也同样存在。

就像前面说的,被父母要求总是“让着”弟弟妹妹的哥哥姐姐们,他们也表达过要父母多关注自己,自己不想什么事都让着弟弟妹妹的想法,但是,他们一次又一次地经历失望,甚至是绝望,最终知道了自己发出的诉求,都是没有用的,父母是不会给的,所以,他们会这样理解——这就是我的命,我命该如此,那些好的东西都与我无关。

而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患上“习得性无助”的人,容易否定自己,也容易自暴自弃,他们在生活中,很难体验到掌控感。

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些总是“让着”弟弟妹妹的哥哥姐姐们,很可能过着无意义的人生。

2.“让着”,会让哥哥姐姐产生深深的不配得感

综艺节目《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曾是:父母该不该教哥哥姐姐让着弟弟妹妹?

主持人、吴京的妻子谢楠当时的辩论成为那一场的最大亮点,她的观点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孩子不要被教会爱,应该去体会爱。他可以发自内心去给予,但也可以斩钉截铁地说,我不要。”

她说,自己虽然是独生子女,但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被父母要求“让”,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别的小朋友想要,但凡流露出一点不想分享的状态,爸妈马上贴标签“小气鬼”、“不懂事”,以及“我告诉你不懂事,以后不会有人喜欢你的”,这让她形成这样一种情感的链接——“不让”等于“不懂事”、“不让”等于“没人喜欢”,所以,一次一次物质上的“让”,就变成了她一种习惯性的情绪上的让渡。

这样的“让”如果放在多子女家庭,哥哥姐姐们就会觉得,自己是不被喜欢的,因为他们的想法父母很少关注,他们的需求父母也很少满足,父母只有在他们“让着”弟弟妹妹时,才觉得他们是好的,这其实就是有条件的爱,而这会让他们产生深深的不配得感。

不配得感,指的是一种低自我价值的信念,它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感觉,也是在头脑中形成的概念,它看不见摸不着,影响却一直在,其表现如: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好的、贵重的东西,不配爱上或者追求优秀的人等等。

其实,不配得感,就是一种低自尊。

3.童年不被重视的人,长大后也“不敢”幸福

前面说了,那些被父母要求“让着”弟弟妹妹的哥哥姐姐们,可能患上习得性无助,也可能成为一个低自尊的人,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可能成为一个“不敢”幸福的人。

因为他们对自己缺乏自信心。

孩子自信心的最早来源是父母的肯定,但那些被父母要求“让着”弟弟妹妹的哥哥姐姐们,很可能得到的是负面评价,诸如,“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啊”,“你怎么不懂得体谅父母呢”,等等,加上他们的内心感受没有被理解,他们很容易陷入严重的自我怀疑——我不够好,我不值得被爱,父母不喜欢我。

其实,他们自卑并不仅仅是父母否定或批评的言语导致的,还有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不被注意的言行,同样容易给他们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比如,他们可能和弟弟妹妹一起在大人面前表演节目,父母可能只关注到弟弟妹妹(或许他们小,更可爱),就算是父母无意的举动,在他们看来,就是非常大的打击。

当他们多次体验到被否定、被忽视后,长大后,那种深深的自卑感一直束缚着他们,于是“不敢”幸福。

正如《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一书中阐释的:“侮辱性的称呼,贬损的评价以及轻蔑的指责都会向孩子们传递非常糟糕的自我评价信息,并对他们将来的幸福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冒名顶替综合症”,指的是人们觉得自己配不上自己所拥有的成就,即便自己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获得了很多称赞和认可,仍觉得自己名不副实,不是自己的实力被高估了,就是别人看走了眼,并时常担心被“揭穿”,于是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和焦虑当中。

那些童年不被重视的“哥哥姐姐”,很可能处于这样的状态。

4.被忽视的孩子,依然可以自信地生活

从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来说,那些被父母要求“让着”弟弟妹妹的哥哥姐姐们,很可能是不幸的,但是,他们依然能够超越原生家庭,自信地生活着。

首先,他们要意识到问题。

也就是说,他们要明白自己成人后的自卑、低自尊,以及不敢真实做自己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当他们弄清楚原因后,才有可能找到相应的对策。

更重要的是,他们意识到问题,就是改变的开始。

其次,他们要理性看待自己。

理性看待,需要他们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意识到现在的自己和小时候的自己,是不同的。

比如,小时候被父母忽视或否定的孩子,长大后容易自我否定,但如果他们能理性看待自己,意识到现在和小时候的自己是不同的,就很可能恢复一些自信心,因为他们会看到自己的成长和成熟。就算小时候的自己真的做错事,现在的自己如果再遇到那样的事情,也是极有可能应对的,这样,他们就会慢慢从父母的否定中走出来。

二是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

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那些被父母忽视或否定的孩子,很容易忽略这一点,他们把父母对自己的评价作为评价自己的唯一标准,且深信不疑,但其实,真实情况不是这样的,因为父母的评价未必客观。更何况,独一无二的他们本身,就是足够好的,是值得被爱的。

再次,他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让自己变得更好。

当他们能够理性看待自己,离超越原生家庭就又近了一步,这时,他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想想当下的自己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以摆脱父母对自己的负面影响。

比如,他们可以以成人的身份和父母对谈,目的不是报复他们、惩罚他们或从他们身上寻回些补偿,而是敢于直面他们,告诉他们自己的真实想法,彻底克服面对他们时的恐惧,同时,也是在为以后的关系定位。

当然,这么做需要勇气。不过,那一定是值得的。

正如《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中说的:“无论对峙期间或之后发生什么事情,只要你有勇气付诸行动,就是胜利者。”

写在最后:

前面,我们从“哥哥姐姐”的角度,阐释了怎样超越原生家庭,但其实,如果父母能够“一碗水端平”,这样的伤害就可能避免。

从这个角度来说,多子女家庭的父母,就要做到公平。

就像英国评论家戴维·弗罗斯特说的:“当你只有一个孩子时,你是一个家长。当你有两个孩子,你就是一个裁判。”

当父母教哥哥姐姐“必须让着”弟弟妹妹时,这个裁判就是有失公允的,更重要的是,弟弟妹妹还很可能被宠坏,而这也是一种伤害。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0)

相关推荐

  • 你的偏心,会伤害孩子一生

    热播的影视剧<小舍得>最近迎来大结局. 很多观众都说,这部剧太令人窒息了,"太压抑了,看完自己都要抑郁了". 有人心疼里面的孩子,有人说,简直就是自己的童年翻拍版. 一 ...

  • 如何教出乐观的孩子?

    你的孩子在家做数学作业,又一次被数学的逻辑所困扰,哭丧着脸说:"我觉得我永远也学不好数学了." 这个时候,作为家长的你会怎么做呢?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你就继承了我数学不 ...

  • 端水大师上线,父母带孩子,一碗水端平对孩子到底有多重要

    相信很多有兄弟姐妹的家长,在小时候都或多或少地成为过重男轻女.重女轻男当中的一员.不论是被重视的,还是被轻视的那一个,从小就体验了很大的一把辛酸泪,即使是长大了想起来也还会心有余悸. 只是一个孩子的时 ...

  • 能促进夫妻关系的两本书

    有句话说的好:当你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读书吧!当你遇到痛苦的时候,读书吧!当你时时刻刻都在忙碌的时候,读书吧!....... 不知道做什么,书籍会为你指引道路:当遇到痛苦,书籍会为你化解,因为痛苦的大 ...

  • 家有二胎无非这4种情况,你家是哪款

    二胎政策的开放,不管官方怎么认定,政策调控下的独生子女时代都宣告暂一段落了.说不生,还是有不少家庭都添了二宝.本来添人进口自古以来都算喜事,可随之而来的烦恼也多了,什么育儿成本增加啦,育儿方式改变啦, ...

  • 每个人的童年梦想,都不是长大后买套房子

    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 第一眼看到这张漫画的时候,我滑动手机屏幕的指尖慢下来,停下来了. 除了画面内容吸引了我之外,就是画上面题写的这句话: 每个人的童年梦想,都不是长大后买一套房子. 童年梦想?这个 ...

  • 人之初性本善,为什么人长大后,性格会有所不同呢?

    其实这个问题非常难以回答,唯心主义者会认为,这是因为个人的秉性所造成的,比如说老鼠的基因里面,他就是那种钻山洞,偷东西.而对于猫的秉性来讲,他就是捉老鼠,仿佛一切已经注定. 唯物主义者会客观的认为这都 ...

  • 童年亲子关系好的孩子,长大后身心更健康!

    关于童年,你还记得多少呢?即使当我们长大成人之后,还是可以记得许多小时候的事情.在某种程度上,童年的经历和回忆无形地影响我们长大后的个性. 近年的研究结果发现,童年的亲子关系会影响成年后的身心健康-- ...

  • 上港不重视的人离队后爆发,表现堪称国脚级,未来或选择落叶归根

    天津天海与重庆斯威的比赛,对于天海队来说是必须拿下的一场比赛.如果,天海队能顺利拿下重庆斯威,那么球队就会在未来保级大战中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所以,天海队一开场就向重庆斯威展开了猛攻.天海队老将王晓龙 ...

  • 鲁迅《故乡》:人是分层次的,许多人长大后,再也做不成朋友了

    鲁迅《故乡》:人是分层次的,许多人长大后,再也做不成朋友了

  • 为何有些人长大后不善待自己的父母?

         Hi大家好,我是小编永熙.今期は永煕随筆第63期で.2021年の第47期です.本期内容围绕着我对本期标题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如果你父母小时候真正的去善待你,总是去肯定你的梦想,优 ...

  • 这类孩子,长大后会更幸福!妈妈很知足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了一生!@创作者小助手 @视频薯 怎么才能让一个人长大了,以后内心还能得到喜悦和快乐的就是你让他在童年的时候获得爱和安全感,一个在内心有着爱和安全感的人知道自己的爸爸和妈妈是爱自己 ...

  • 心理学:这3种需要没被满足的人,长大后注定自卑敏感,活得压抑

    在漫长的一生中,童年对人的影响最为深远.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人现在的个性,在童年时期就有迹可循. 小时候想要一个玩具,却总被父母拒绝,长大后,便需要用更多的玩具来弥补.考了一百分,却没有得到想象中的表扬 ...

  • 经历过童年创伤的人,长大后都怎么样了?

    作者:碗仔 图片:unsplash 来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1  经历过童年创伤的人,长大后都怎么样了? 记得那时候,阿娇快大婚了. 她和老公赖弘国参加了一档真人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