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党争史》(清王桐龄写于民国10年)
先秦学派冲突
1.南北思想之冲突。北地务实际切人事贵力行,畏天命。南地探玄理出世界齐物我平阶级明自然顺本性。此南北学精神。孔老争雄南北。孔学见排于南,老学见排于北。杨朱为老学嫡传。
2.东西思想法儒之冲突。法家兴于齐。齐海国,生出国家观,世界观,前衍为法家,后衍为阴阳家。法鼻祖内管仲,《管子》实国家思想最深切著明者也。
3.儒学之一统及派别。西汉初,墨老法各具势力,儒教确定为董仲舒之功,定2000年国教之局。《韩非子显等间》“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可分两种。一为说经之儒,分口说家,经世家(贾谊,仲舒,萧望之,匡衡,刘向等),灾异家(谶伟之学),训诂家(汉初大儒传经循大体举大义,王莽专政提倡校勘诂释之学,贾逵马融之徒覃心于笺注,破碎繁难相夸尚,学风为变)。"两汉经学学派今古文之争。今文传自西汉初,十四博土列于学官者,不尽孔学但为支流;古文兴于西汉末,新莽篡国刘歆校书以后出的,其意与孔子意相背很多。二是著书之儒。
4.北宋末年,金攻宋守,李纲种师道主战,邦彦主和,犹豫徘徊间灭亡,造靖康之耻。
5.南宋初年,高宗庸懦,丞相秦松久居外国,谋国主和,高宗杀岳飞,罢韩世忠,逐张浚,逼杀赵鼎,自坏万里长城而不悔。宋高宗赵构,黄潜善中书侍郎。
6.儒教自经宋儒改革之后变为道学,周程张朱之徒皆以一介书生教授后进,隐然以道统为己任。其学以致知力行为主而归本于诚,故宋室之亡节义之士独多。好名念之太重时或流于矫激。忠贞可敬但意气用事,多有抗疏谏事。书生气重,好争礼节,以细枝末节摇唇鼓舌,拖笔弄墨,争于天子。
7.明立案,移宫案,梃击案,红丸案,万历儿子光宗疾,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红丸翌日崩。
8.明东林党争。顾宪成为首。
9.魏忠贤与朱由校乳母客氏共谋,致帝无后。
10.六君子被斩后,康在南洋立保皇会,保皇帝不保太后。梁在日本著《戊戌政变记》详言太后失德事,后怨外国人。时白莲教余势称义和团“扶清灭洋”,后纵之杀外国人,引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挈帝跑西安,赔偿450兆两,时光绪26年。时俄据东三省,曰俄战争。此后太后后下诏变法。湘唐才常起兵汉口谋奉帝位不克。广东孙文湘黄兴但织同盟会起兵数次。溥仪即位。川铁路起义,武昌起义,黎元洪为都督,各省响应成互南京政府,孙文大总统。清下诏退位,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