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卷10名实篇诗解1名符其实忘名体道立名修身窃名不得

颜氏家训》卷10名实解1名符其实忘名体道立名修身窃名不得

题文诗:

名之与实,犹形与影.德艺周厚,名必善焉;

容色姝丽,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

于世者,犹貌恶责,妍影于镜.上士忘名,

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体道合德,

享鬼神之,也非,所以求名;立名,

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也非,所以让名;

窃名,厚貌深奸,於浮华之,虚称也非,

所以得名.名实相符,实至名归.人足所履,

不过数寸,咫尺途必,颠蹶崖岸,拱把梁每,

沈溺川谷,为其旁无,余地故也.君子立己,

抑亦如之.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

物或致疑,皆由言行,之与声名,无余地也.

吾每为人,所毁,以此自责.若能开,

方轨之路,广造舟航,则仲由之,言信重于,

登坛之盟,赵熹之,降城贤于,折冲之将.

【原文】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於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
     人足所履,不过数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颠蹶于崖岸,拱把之梁,每沈溺于川谷者,何哉?为其旁无余地故也。君子之立己,抑亦如之。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余地也。吾每为人所毁,常以此自责。若能开方轨之路,广造舟之航,则仲由之言信,重于登坛之盟,赵熹之降城,贤于折冲之将矣。

【译文】

名与实的关系,就像形体和影子。德艺周厚,名声就一定会好;容貌美丽,就一定会有美丽的影像。如今有的人不修身而想在世上传好的名,就好比容貌很丑而要求镜子里现出美的影像。德行高的人不顾名声,一般人努力扬名,没有德行的人竭力窃取名声。忘掉名声,就是体道合德,享受鬼神的福祜,而不是用来求名的;立名,就是修身慎行,生怕荣誉会被湮没,而不是为了让名的;窃名,就是外朴内奸,谋求浮华的虚名,而不是真能得到名的。
     人们的脚能踩到的,不过几寸土地,然而在咫尺宽的路上行走,一定会从山崖上摔下来,从一两抱粗的独木桥_上走过,往往会淹没河中。为什么呢?因为人的脚旁没有余地。君子要在社会上立足,也是这个道理,最诚实的话,别人不会相信,最高洁的行为,别人往往产生怀疑,这都是因为这类言论、行动的名声太好,未留有余地。我每当被别人诋毁,常常以此责备自己。如果能开辟平坦的大道,加宽渡河的浮桥,就能像子路那样说话真实可信,胜似诸侯登坛结盟的誓约,像赵熹那样能招降对方盘踞的城池,赛过却敌善战的将军。

颜氏家训集解

【原文】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一〕,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二〕,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三〕。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佑,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四〕,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构,非所以得名也。
【集解】
〔一〕德艺周厚,谓德行文艺周备笃厚也。

〔二〕卢文弨曰:“左氏襄二十四年传:'夫令名,德之舆也;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

〔三〕卢文弨曰:“庄子逍遥游:'圣人无名。’又天运篇:'老子曰:“名,公器也,不可多取。”’后汉书逸民传:'法真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惧修名之不立。’逸周书官人解:'规谏而不类,道行而不平,曰窃名者也。’”

〔四〕卢文弨曰:“老子道经:'虽有荣观,宴处超然。’”器案:老子想尔注:“天子王公也,虽有荣观,为人所尊,务当重清静,奉行道诫也。”
【原文】
人足所履,不过数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颠蹶于崖岸,拱把之梁〔一〕,每沈溺于川谷者,何哉?为其旁无余地故也〔二〕。君子之立己,抑亦如之。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余地也。吾每为人所毁,常以此自责。若能开方轨之路〔三〕,广造舟之航〔四〕,则仲由之言信〔五〕,重于登坛之盟,〔六〕赵熹之降城〔七〕,贤于折冲之将矣〔八〕。
【集解】
〔一〕把,各本皆作“抱”,今从宋本。孟子告子上:“拱把之桐梓。”即以“拱把”连文。何焯曰:“此谓独木桥尔。”卢文弨曰:“梁,桥也。”器案:两手所围曰拱,只手所握曰把。淮南子缪称篇:“故若行独梁,不为无人竞其容。”高诱注:“独梁,一木之水桥也。”

〔二〕刘盼遂曰:“案:庄子外物篇:'夫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颜氏此文,正取庄意。”

〔三〕赵曦明曰:“战国齐策:'苏秦说齐宣王曰:“秦攻齐,径亢父之险,车不得方轨,马不得并行,百人守险,千人不能过也。”’”卢文弨曰:“亢父,音刚甫。”

〔四〕赵曦明曰:“诗大雅大明:'造舟为梁。’传:'天子造舟,诸侯维舟,大夫方舟,士特舟。’正义:'皆释水文。李巡曰:“比其舟而渡曰造舟。”然则造舟者,比船于水,加板于上,如今之浮桥,杜预云:“则河桥之谓也。”’方言九:'舟自关而东,或谓之航。’”

〔五〕宋本“言信”作“证鼎”,原注“一本作'言信’。”郝懿行曰:“案证鼎谓证鲁之■鼎也,韓非子以為展禽事。”卢文弨曰:“案证鼎非子路事,韩非子说林下:'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鴈往,齐人曰:“鴈也。”鲁人曰:“真也。”齐人曰:“使乐正子春来,吾将听子。”鲁君请乐正子春。乐正子春曰:“胡不以其真往也?”君曰:“我爱之。”答曰:“臣亦爱臣之信。”’'鴈’與'■’同,疑顏氏本误用,而后人改之。”器案:证鴈鼎事,吕氏春秋审己篇以为柳下季,郝氏以为韩非子作展禽,非是。

〔六〕赵曦明曰:“左哀公十四年传:'小邾射以句绎来奔,曰:“使季路要我,吾无盟矣。”使子路,子路辞。季康子使冉有谓之曰:“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对曰:“鲁有事于小邾,不敢问故,死其城下可也。彼不臣而济其言,是义之也,由弗能。”’”器案:公羊传庄公十三年何休注:“土基三尺,土阶三等曰坛。会必有坛者,为升降揖让,称先君以相接,所以长其敬。”

〔七〕罗本、傅本、颜本、程本、胡本、何本、文津本、别解“熹”作“喜”。沈揆曰:“后汉赵熹传:'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诸本误作'赵喜’。”

〔八〕卢文弨曰:“冲,冲车也。晏子杂上:'仲尼曰:“不出于尊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谓也。可谓折冲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