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想让自己老得慢一点,请先做好“4个不”
《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尽终其天年”。
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也就是说,相传在上古之时,那些“葛天氏”之民,人人都能活到百岁。每个人、即使是鹤发童颜的老人,都能充分享受上天赐予的寿命。
用我们现代人的话来翻译,其实就是说:老的更慢、活得长久。
即使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谁不想自己的身体永远停留在20岁左右的健康状态?谁不想活到百岁?
可是,如今人类的平均寿命,大概还是在80岁左右徘徊。那么,如何才能老得更慢呢?
按照内经的说法,一个人想要老的更慢,想要活得更长,甚至是想要越活越年轻,至少要做好“4个不”:
一不、形劳而不倦:
《素问.上古天真论》:“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内经的养生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存在,形和神是相互依存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
什么是神、什么又是形?
“形”比较好理解,指的就是我们可见的身体外表,包括高矮胖瘦等内容。而“神”就比较虚了,大致包括一些外观的感觉,比如气色、精神状态,动作的灵敏度、反应的精准度等等。
如果想要养好“形与神”,就必须协调好“动与静”。“静”有助于培养元气,“动”能使元气更好地循环。这就是“静养神、动养形”的概念。
一个精神状态良好的人,平常的生活作息就会更规律,包括适时适度的饮食、有效的运动等等。从而使他们的身体有一种“越来越年轻”的感觉。这一点,很多偏远地区的老人,身体状态比城市老人要更好,这主要就是“动静结合”的结果。
二不、心安而不惧:
《素问.腹中论》:“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
一个人只有保持心态平和,才不会总是患得患失,才会有积极乐观的心态。
我们体内的很多生理活动,都会受“心情”的影响。唯有情绪平和,这些生理功能才能按照既有规律运行。
而 “怒喜思悲恐”这七情五志,都会影响体内脏腑机能的变化。从无形的“神”到有形的“形”,中间就是气血紊乱这个过程。
气血紊乱,阴阳失衡,这样的身体,自然就老的更快,更勿论长寿了。
我们常说的养心调神、闭目养神之类,和内经“心安而不惧”的理论是一致的。所谓心安,在志为喜、在声为笑。愉悦的心情、爽朗的笑声,就是身体最好的滋补品。
三不、德全而不危: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那些能活到百岁的人,为什么动作灵活又不显得衰老,原因就是他们道德修养的完备。
什么是“德”?
古人以“德”为立身之本,孔子就曾说“有德者寿”。只不过,我们现代人所理解的“德”,大多狭隘于“道德”。
但对长寿养生而言,内经的“德”,更应该包括一个人全部的品德。
“君子常坦荡,小人长戚戚”,道德水平高的人,自然更容易心怀释然,从而使得情志舒畅,体内气血平和。
而“德全”还应该包括那些远离危险的做法,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有认识风险的意识,更有规避风险的能力,这样才能远离自然界不可抗的伤害。
因此,养德,能够调理人的性情。由内而外地维护人的元气,而使人获得长寿。对每一个人来说,这是一种全方位修养提高。
四不、志闲而少欲:
《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做到精神恬淡、无欲无求,他的真气才能长留体内。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时候的正气,其实就是“志”,就是精神的内守,既然内收就能更好地避免耗散,于是,外邪就无法侵袭而引起疾病了。
因此,一个人想要自己越活越年轻,首先就得从掌控自己的欲望开始。位于先掌控住欲望,才能控制住无穷的消耗。
简单饮食、简单欲望、;少说话、人际关系简单、清心寡欲、减轻无谓的烦恼,这些都是一个人保持神气内涵的前提。这样才能保持气血平和且流畅,看上去,外形也衰老得更慢,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