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挤地铁过成了慢生活
“人生的一大挑战是,在一个丧失自我的世界中保持自我。”
一
上周KY有个话题是关于探索自我的方式,对其中一个留言很有共鸣。
他说每天早高峰,都要挤电梯,一开始觉得很痛苦,后来发现身体放松随人群流动,戴上耳机放一首《海草舞》,反倒成了享受。
看到这篇文章之前,我在某天像往常一样挤着地铁,在引流通道缓慢移动脚步,或因人流过多不得不停在原地的时候,也有那么一瞬间觉得整个快速运转的城市变得缓慢起来。
当抱着这样的想法时,整个人也不由放松,对挤地铁的厌倦再也没有了。
至此,工作日挤地铁竟成了每日的期待项目之一,尤其是在工作上遇到瓶颈的时候。
而且我发现挤地铁对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坏处,毕竟早高峰我必须依靠外力才能上车。
每当人流拥挤,人群中有人还对这种推搡为乐的时候,我甚至还有种穿越感,特别像小时候的冬天,我们用推挤的方式来取暖。
当然,额头上不断外冒的汗让我瞬间出戏,大夏天的还嫌不够热?
总是,地铁能不挤最好,如果挤地铁已然是常态,就只能去找到乐于接受的方法。
痛苦和烦恼也是如此,如果在当下的生活中实在无法避免,就为自己找一个容易接受的理由。
这样看来,我悲凉的底色里,本质却是乐观。
二
来新地方也快两个月了,2016年初来这里短暂旅行,印象尤其好,乃至后来常常念及。
大概是那次意犹未尽的感觉,在每个城市兜兜转转,最终选择了这里。
去年在深圳待了几个月,自认为享受孤独的人,那段时间因为没有一个熟识的人,竟时常觉得孤独侵蚀人心,乃至我哥都说“你也会怕孤独”。
后来毅然跑去有熟人地方,发现根本原因不是孤独,而是深圳居住的环境令我心境不适。
当时租住在被称为青旅的地方,每天除了睡觉之外,片刻都不想停留,咄咄逼人的房东,更是让人心情不愉悦。
在一个城市接触到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一座城市的印象。
仅存的美好回忆,就是工作上遇到的伙伴以及前辈,还有没有机会见到的四四。
之前很羡慕一个前辈,养了一只猫,每天只要有空就自己做饭,甚至晚上工作到很晚也会在家好好吃顿饭。
当时我说,期望自己以后也能那般享受生活。
如今,也算是慢慢向自己的期望靠近,因为我发现生活中不可控的事情太多了,而做饭却是目前我觉得最可控的一件事。
选择做一道什么菜,选择油盐酱醋的比例,选择火候,都在自己的掌控中,此外还有叫外卖所不能给予的满足感。
因此,即便去了这个城市之前很想去的几个地方都感觉挺幻灭的,即便有时会被生而为人的焦虑困扰,还是偶尔会在心里说:我爱这狗日的生活。
对抗孤独,不是往熟人扎堆的地方去就行了,而是能把一个人的生活过得充实而快乐。
三
其实很久不更新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之前那么多时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某一部分变得很麻木,很少再有情绪上的波动。
前辈说,写文章首先要把自己打动,但我迟迟不能打动自己,迟迟不能让自己信服,深度怀疑文字表达的能力。
自我怀疑的时候,我总是会想起十一二岁时的自己,那时饱满的写作欲望,至今回想起来我都深感叹服。
无论环境怎么嘈杂,都能专注于自己的书写,一字一句填满整个本子。
在乎的不是能被谁看见,在乎的也不是能得到多少赞誉,在乎的只是自己写作的冲动。
在热情推动下,总能表现得不赖,而现今所有的写都不是为了自己的诉求,那种喷薄的热情这些年慢慢磨损掉。
觉得可惜,但依然不想这份热度消亡,所以依然会继续写。
这段时间太痴迷于柴米油盐,书和电影都没看多少,周五去看了是枝裕和的电影《小偷家族》,此前麻木的神经瞬间被激活,乃至走出影院回到家,都沉浸在情绪里。
难得的为电影连发两条微博【有意愿的,可以关注一下微博(如沙漠胡杨),头像是手画的小男孩】。
一直都很喜欢是枝裕和的电影,之前文章里也多次提及,他描述平凡的生活,有点肮脏的世界。
他不给平凡的生活圆满,也不会让你从肮脏中感到绝望,唯一的答案只有一个:生活无论好坏,都会继续下去。
而我此地的生活,也会继续下去,不会始终不好,也避免不了某些不堪。
没有人能活着离开这个世界,希望依然善良,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