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故事】广东抗战纪事

我们节选了志书中有关抗战的5个战事以及广东受降的记载推送给大家,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南澳抗战

南澳岛位于广东和福建交界海面,距汕头25公里。地理位置重要,具有“潮汕屏障、闽粤咽喉”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全面抗战前,人口3.7万人。日军占领南澳岛目的,主要是加强海上封锁,并为侵占广东作准备。

1938年春,日本侵略军为进一步加强封锁中国南海,将海军作战舰只作了调整,新成立的盐泽幸一第5舰队,以“苍龙”、“加贺”号航空母舰,“妙高”号重巡洋舰,“多摩”号轻巡洋舰等31艘作战舰只,担任南海封锁作战,并于6月9日集结金门海面。11日侵占厦门。20日,日军第5舰队飞机轰炸南澳,陆战队约300人在长尾山、钱澳一带登陆。21日晨,南澳守军保安营在前江、塔边稍作抵抗,伤亡30余人,即全部撤退,陆战队长驱直入,占领县府所在地隆澳。营长罗静涛率全营逃往饶平县柘林。县长林捷之也称病职逃回大陆。南澳壮丁队为保卫乡土,在隆澳与陆战队进行激烈巷战,牺牲三四十人,终因弹尽援绝,或退入山中或藏匿于岛上,南澳遂被日军占领。担任潮汕地区守卫任务的第157师师长黄涛,将畏敌潜逃的罗静涛、林捷之扣押,经批准,将罗就地枪决,林押至广州囚禁。黄涛在汕头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以抗日民众自卫团第4大队洪之政部为先锋,以157师940团1营为主攻部队,统由1营长吴耀波指挥,统称“义勇军”,乘敌立足未稳,出其不意,以海山岛为反攻基地,渡海收复失地。

被日军炸毁的潮汕铁路汕头站

7月10日,先锋队洪之政部抽战斗骨干40人组成便衣队,打扮成渔民、小贩,分乘5只木船,从饶平县海山岛黄隆夜渡南澳,在南澳壮丁队配合下,乘日军白天上岸,夜回军舰机会,一举将维持会汉奸11人,全部俘回东陇,后解潮安一律就地枪决。14、15日,吴耀波率义勇军360人,分3批从海山黄隆出发,利用夜晚退潮,登上南澳。16日,吴指挥义勇军全部以及当地壮丁便衣共约六七百人,士气极高,向隆澳挺进,出敌不意,迅速收复县城,随即分兵向青澳、深澳进攻,将日军击溃,收复全岛。

日军第5舰调集大小舰艇30余艘,严密封锁南澳岛,企图将义勇军全部歼灭。19日,增派陆战队和伪军千余人,强行登陆。20日晨,在飞机、舰炮火力掩护下,向隆澳、前后港进犯。义勇军占据有利地形进行抗击。先锋队小队长陈标(陈训龙)率30人,携带轻机枪1挺,利用渔船、堤围作掩护,突然向正在登陆的日军开火,毙伤日军数十人,陆战队指挥官山野次郎被击毙。日军随即反扑,陈标小队一直战斗到弹尽援绝,全部壮烈殉国。义勇军在宫前龟山、金山、内埔、西阁港等地与陆战队展开激战。日军凭仗人数众多,武器精良,不断发起冲击,战斗一直持续到21日2时,陆战队才突破隆澳一部,义勇军乘夜暗组织反击,双方展开肉搏,又将失地夺回。

当天,汕头、广州市民举行游行、捐款、赠物,声援南澳义勇军。余汉谋慰勉吴耀波,并委任吴为南澳警备司令、洪之政为南澳县长兼副司令。《新华日报》等报都报道了南澳军民英勇抗战消息。

21日,日军陆战队和伪军人数增至2000人,分7路包围义勇军,反击隆澳。义勇军因伤亡过大、众寡悬殊,形势险恶,被迫放弃隆澳,将主力撤至黄花山、西山、长畔村等地,继续抵抗。日军强攻黄花山,飞机、舰炮向义勇军阵地猛烈轰炸。义勇军打退敌人多次冲击,并与敌展开肉搏,双方伤亡甚重。22日、23日,日舰出动大批飞机低空轰炸黄花山、西山义勇军阵地,义勇军集中轻机枪、步枪向低空飞机射击,击中1架,坠入柘林海面,驾驶员被日军炮艇救回。

26、27日,日军分多路围攻西山,双方反复冲杀争夺,1营2连长陈永宸壮烈牺牲。28日以后,日伪军每天搜山围攻义勇军,义勇军被迫化整为零,分散藏于山洞,各自为战,与敌周旋。日军联队长田太一郎在山洞搜到负重伤的张奎标,张乘田太一郎不备,投出手榴弹将其炸死,张也光荣牺牲。

30日,义勇军电台被炸,与大陆失去联络,处境十分困难,粮尽、弹绝、势孤,主要靠南澳人民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扶伤、送饭、掩护转移。

8月6日,义勇军在处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集结全力约百余人,于深夜分别对驻守隆澳、深澳日伪军,作了最后一次袭击。8月上旬,义勇军奉命撤回,80余人越海生还。

南澳抗日纪念馆和南澳抗日殉难者纪念碑

南澳抗战,从7月10日至8月上旬约30天,毙伤日伪军近400人,击沉炮艇1只,击落飞机1架,义勇军壮烈牺牲者达260多人。1营渡海参战者150多人,只剩20余人生还;洪之政大队200人渡海参战,副大队长陈汉英、吴超俊负伤,中小队长陈序明、杨俊清、陈标、陈澄清、李居甲、吴承绵等壮烈牺牲,生还者约60人。

此战开创了华南抗战的先声,是军民合作抵御外敌的范例,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在省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被当时的《新华日报》誉为“南澳抗战精神”。

——节选自《广东省志·军事志》,略有编辑。

粤北第一次会战

1939年冬,日本侵略军为切断西南国际援华补给线,在发动南宁作战(即桂南会战)的同时,在广东又发动翁(源)英(德)作战,中方称为粤北第一次会战,也是中国军队“冬季攻势”的一部分。战役规模较大,时间较长,基本上是一场消耗战。       

一、战役发起阶段(1127日至1215日)

1939年11月20日夜,日军21军在广西南宁作战的同时,命令第104师团西山支队,从花县新街沿粤汉铁路北进。目的是修补道路和敷设粤汉线,并把余汉谋军队牵制于此,然后军主力实施中间突破占领翁源,尔后会攻曲江。

27日,62军152师454旅首先向北犯田狮岭的日军发起进攻。日军不支,退回新街。29日,日军千余人反击,在军田、银盏坳地区反复争夺9天。12月8日,日军集中三四千人在飞机掩护下,向152师阵地佛子帘、五子山、尖峰岭之线猛攻,争夺激烈,据守五子山的907团4连全部牺牲。

15日,12集团军为粉碎逐次北犯之敌,决定以62军的157师、65军的158师、187师向占据源潭、银盏坳的日104师团发起进攻。16、17日,157师在源潭东南高岑顶、鲜水坑、打银帘与104师团展开激战。18日,157师从青龙冈东,187师从青龙冈北向 104师团围攻,至15时,在源潭、伯公坳附近将104师团一部包围。与此同时,158师出敌不意,强渡北江,迂回敌后,一举克复银盏坳,截断104师团后路。由于正面部队前进滞缓,终使深入敌后的158师孤军作战3昼夜后,退回北江西岸。

二、日军全面进攻阶段(1215日至1226日)

正当日军第104师团与62、65军在源潭、银盏坳激战之际,日军18师团和近卫混成旅团分别由增城、从化向北发动全面进攻。

增城方向 12月15日,18师团万余人,沿增城至龙门公路北上,一路进展迅速。17日,突破63军151师铁扇关门防线,进占小楼、正果。19日进占永汉。余汉谋把独立20旅调到左潭,拨归63军指挥,企图力阻日军北进,但未能奏效。23日,18师团突破独立20旅及151师防线进占左潭。12集团军感到形势严峻,下令各部队发动群众彻底破坏英德、翁源、新丰所有道路,特别是官渡至梅坑公路,并指导民众实行空舍清野。25日,18师团突破独立20旅2团及153师916团阵地进占画眉堂、梅坑。再分两路:一路于26日合围金竹园;一路于28日进占新丰。余汉谋深感战况危急,乃电请蒋介石迅速增兵保卫曲江。

从化方向 日近卫混成旅团20日占领从化,21日,北进突破186师1093团黑山、白沙村等阵地,进占鸡笼冈。与1095团激战后,兵分两路:一路约千人占领桥塘村、米步,22日攻占石岭,23日攻占牛背脊;另一路3000人于22日突破186师主阵地蜈蚣山、热水、鸭洞,占领良口。由鸭洞派出一股与151师补充团激战于溪头。25日混成旅团集中七八千人突破151师阵地进占吕田。27日进占丹竹坑、沙田,28日进占金竹园、迥龙、青塘。29日占领官渡,30日占翁源,31日攻占新江。

花县方向 与此同时,日104师团也乘势向源潭、银盏坳增援,并出动飞机、战车参战。62军遭优势炮火袭击,伤亡严重。157、158师且战且退。12月30日,104师团攻占英德。

三、12集团军反击阶段(1226日至1940110日)

日军攻占英德、翁源、新江前后,12集团军8个师退守、集结在英德以东、翁源以南、佛冈以北地区,形成日军在前,12集团军在后,战场局势异常混乱。余汉谋采纳62军长黄涛的建议,于26日下达作战命令,令62军腰击良口、牛背脊;其他各部采取主动乘敌分离突进之际,全线反攻,各个击破;并命令65军除扼守主阵地外,集结主力于佛冈水头附近,策应62军行动。黄涛当即组织指挥152师向良口之敌攻击前进;157师由佛冈出发,27日拂晓向牛背脊之敌发起攻击。牛背脊地处翁从公路要冲,群山连绵,日军后勤兵站和仓库均设于此。东、西、北三面高地筑有据点,工事坚固,并有强兵把守。经过一昼夜苦战,157师占领牛背脊,达成拦腰截断日军之目的。此战,扭转了战局,争取了主动,打破日军的战略企图。

28日,战区机动部队54军由湖南抵韶关。30日,军主力进至马坝、乌石一带。31日该军第14师一部进抵新江,与日近卫混成旅团300余人接触,日军即向翁源退却。

1940年1月1日,日军开始全线秘密迅速向广州退却。日军退却时,第4战区部队立即发起跟踪追击。以35集团军进击北江东岸佛冈、横石以南地区;54军沿粤汉线及其以南地区向琶江口之线追击;12集团军附香翰屏部,分3路向牛背脊、吕田、梅坑、左潭之线进击。1月2日克翁源河口,4日克官渡,5日克英德青塘,7日至16日,先后收复清远、琶江口、银盏坳、花县、从化、龙门等地,恢复到会战前态势。7至11日,日军18师团和近卫混成旅团从黄埔海运至钦县,参加南宁作战。

此役,中国军队亡军官134人、准尉和士兵6340人;伤军官219人、准尉和士兵4335人;生死不明军官69人、准尉和士兵2896人;俘日军军官1人、士兵2人。缴获步枪35支、手枪2支、轻机枪3挺,重机枪2挺、步山炮1门、其他物品一批。日军方面:战死军官39人、士兵254人;负伤军官57人、士兵1224人;俘获1196人。缴获迫击炮9门、重机枪33挺、轻机枪188挺、高射机枪2挺、步枪1720支。

此次会战,是当时广东战区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斗最为激烈的战斗,最后以日军的败退结束,挫败了日本的战略企图,保卫了粤汉铁路和粤北地区,有力支援了桂南的抗战。

——节选自《广东省志·军事志》,略有编辑。

百花洞战斗

百花洞位于东莞城南20公里,是抗日战争时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创建的大岭山抗日根据地中心区。

1941年6月10日,驻莞城、厚街、太平、桥头日军长濑大队400人及伪军200多人,兵分两路奔袭百花洞,企图消灭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3大队,摧毁大岭山抗日根据地。

驻厚街仙桥的日伪军出动后,第3大队厚街情报站立即把日军行动的情报,送到百花洞。适大队长曾生随民运部驻百花洞,第1中队驻大沙长圳村,第2中队驻大环村,大队部及第3中队驻大王岭村。全在队200人枪。曾生得到情报后,即率领民运队员和百花洞抗日自卫队占领村西南高地。同时,派通讯员到大王岭村向总队长梁鸿钧和政委林平报告。他们接到报告后,当即命令副大队长邬强率3中队赶往百花洞支援曾生,又命令1中队迅速占领百花洞东侧大公岭,2中队进至连平圩新屋场,抢占据有利地形,迎击日伪军。随即,林平和梁鸿钧率领大队部机关人员从后山转路来与曾生会合。

奔袭中的游击队员

11日拂晓,两路日伪军刚到百花洞村,部队尚未展开,游击队、自卫队即突然以密集火力狙击,日伪军遂仓惶占领村北山头,一部沿田埂往前冲。1中队长彭沃集中轻机枪和步枪火力,击毙骑马指挥的日军军官,日军大乱。各中队和大公岭、髻岭、连平圩、大沙等地抗日自卫队用机枪、步枪、猎枪、土炮猛烈火力压制敌人。第1小队长杨仰仁率队与日军展开白刃格斗。1个日军军官举起马刀向班长吴提祥劈来,吴眼明手快,闪身躲过,一枪把那个军官击毙。在战场附近活动的第5大队及各乡抗日自卫队先后赶来将日伪军包围。日伪军疯狂反扑,用枪炮向游击队猛烈射击,多次发起冲锋,还两次施放烟幕企图突围,均被击退。又放出军鸽向驻石龙日军求援,被大沙抗日自卫队员击落,求援报告和作战地图被缴获。曾生、林平、邬强决心围歼敌军,不予突围北窜。入夜,日伪军收缩队伍固守待援,游击队组织突击小分队袭击,杀伤疲惫日伪军。

12日,日军派空军空投粮食弹药,部分为游击队和抗日自卫队所获。日军曾向连平圩方向突围,但在3大队和抗日自卫队顽强阻击下,又未得逞。有3名日军士兵突围逃窜至大径村,被抗日自卫队包围击毙。直至下午,日军从广州、石龙派步、骑兵1000多人前来接应,始得逃脱。

百花洞战斗旧址

这次战斗毙伤日伪军50多人,日军大队长长濑被击毙,缴获长短枪10余支及弹药、物资一批。日军自称:“这是进军华南以来最丢脸的一仗”。战斗后,大岭山根据地在连平圩召开数千人军民祝捷大会,展览缴获战利品,鼓舞了东江地区抗日军民的信心。

——节选自《广东省志·军事志》,略有编辑。

西海战斗

1941年上半年,广州市区游击队第2支队(简称广游2支队),以顺德西海抗日根据地为依托,多次袭击日伪军,给驻番禺、顺德及广州外围军事据点的日伪军造成威胁。从7月中旬开始,伪军第20师副师长兼第40旅旅长李辅群(李朗鸡)指挥40旅和护沙总队共2000人进驻西海外围,企图摧毁西海抗日根据地,消灭广游2支队。10月5日,伪军以1个营的兵力对西海进行试探性进攻,被广游2支队击退。

当时,广游2支队驻西海及其附近部队有:独立第1中队、警卫小队和第2大队何保中队,加上中共南(海)番(禺)中(山)中心县委办的军政干部训练班,能直接参战的兵力约250人。支队领导林锵云、谢立全、刘向东等获悉伪军即将大规模进攻情报后,当即集中小队长以上干部研究作战部署。决定整个战斗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充分利用西海周围水网地形和甘蔗田形成的“青纱帐”以伏击、袭击等手段,迟滞消耗敌人,挫其锐气;第二步,当伪军消耗到一定程度后,即集中兵力歼其一路,伤其元气;第三步在歼敌一路后,即对其实施全面反击,将其击溃。各级干部遂即分头进行战斗动员,迅速作好战斗准备,组织群众坚壁清野,把能参战青年民兵及妇女都组织起来,配合部队作战。

10月17日6时,伪军40旅和护沙总队从南、东南、东北3个方向向西海发起进攻。南路,由79团副团长祁宝林率领,从西海涌口和隆围登陆,冯剑青带领的前哨小分队当即猛烈射击,予敌杀伤后撤进甘蔗林。79团攻占糖厂,并向南炮楼右侧广游2支队司令部驻地进攻,受到陈胜带领的军政训练班小分队和部分民兵阻击。9时许,79团一部突破南炮楼涌尾阵地时,冯剑青、黄江平两个小分队立即展开反击,歼灭突入之敌数十名,俘10余名,封闭了突破口,79团退至南炮楼对面堤围。

东南路为护沙总队,在河窑登陆后,绕开村庄,沿路尾围北面堤围直上,企图占领横岸岗后向西海攻击,途中被埋伏在番稔基的梁国僚小分队以重大杀伤。当进至石尾岗时,又遭霍文小分队伏击,死伤多人,余部逃窜。

东北路的80团和补充1团,从碧江、泮浦方向向桃村岗进攻,被郭彪和陈绍文带领的队伍顽强阻击,不能前进。

战斗至12时,伪军行动严重受挫,士气低落,十分疲惫。广游2支队决心首先围歼南炮楼方向的伪军第79团。谢立全率预备队并集中10挺机枪和迫击炮,向79团左后方攻击,夺回糖厂,断其退路,将其压缩在糖厂与南炮楼之间的堤围和蔗林里;林锵云、刘向东率独立1中队一部和民兵向79团侧面攻击,伪军顿时慌乱,有的跳到河里逃命,有的跑进甘遮林乱窜,民兵和支前妇女也纷纷拿着扁担赶来搜蔗林,一些伪军士兵吓得举枪投降。79团副团长祁宝林突围时被击伤,逃至林头河口毙命,该部大部非死即伤或落水溺死。

歼灭79团战斗刚结束,80团和补充1团占领桃岗村、横岸冈后,进至西涌东北面。谢立全立即率部组织反击。先将两座人行桥拆掉,迟滞伪军过涌,并把轻机枪架在房顶扫射敌人。接着,又向伪军发起攻击,80团,补充1团均被击溃。战斗于当天16时全部结束。

西海抗日烈士陵园

此役,歼灭伪军1个团,击溃2个团和护沙总队;击毙伪军前线代理总指挥、副团长祁宝林以下200余人,俘110余人,其中少校副营长以下军官14人;还有百余人溺死江中;缴获步枪400余支、手枪50余支、轻机枪5挺、子弹1万余发。广游2支队仅伤亡各1人。此役是广东敌后抗战以来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被誉为“西海大捷”。

——节选自《广东省志·军事志》,略有编辑。

植地庄战斗
1944年6月,广游2支队突袭番禺市桥,袭击日伪军据点、伪警察分局、联防总队部等,俘虏伪军100多名,缴获一批枪支、弹药、物质等。
为了进一步扩大番南敌后抗战的大好形势,1944年7月23日,广游2支队新编第2大队250余人,在番禺县市桥以北乡村集中,准备第二次袭击市桥。部队开进途中,恰遇台风暴雨,无法前进,遂改变计划,转移至植地庄隐蔽待机。被潜伏在植地庄的特务发现,报告日本特务机关。特务机关又立即向驻广州日军司令部报告。
26日2时,驻广州市郊石榴岗日军独立步兵第8旅团500多人,奔袭植地庄第2大队。日军首先占领植地庄后高地。拂晓前,大队领导接到哨兵报告时,日军已开始从村前、村后包围植地庄。情况十分紧急,大队领导立即组织突围,副大队长卢德耀率领一个班抢占村后长大岗高地掩护部队突围;中队长何达生率领小部兵力坚守植地庄抗击日军;由副政治委员李海率领部分兵力殿后,大队长卫国尧、政治委员郑少康率主力分路突围。
突围途中,与日军展开战斗。日军居高临下,以密集火力拦击使第2大队行动十分困难。当指导员黄平率部分非战斗人员冲向长大岗时,遭日军机枪火力扫射。梁绮卿、陈汉仔、黄纪合、卫雪卿负伤,仍互相搀扶,顽强地向前冲。冲到山岭一侧时,黄平等十二三人全部被从制高点上冲下来的日军用刺刀残酷杀害。大队长卫国尧率部向西南方向突围时,在塔沙岗遭日军猛烈射击,卫国尧和指导员黄杰、政训员黎干之等8人,亦先后中弹牺牲。郑少康率领的部队边打边撤,冲出了日军重围。
日军向突围部队进行火力拦截的同时,以3路纵队急速向植地庄内冲击。坚守庄内的何达生端起机枪,向日军密集队形猛烈射击,毙伤日军10多名。日军又连续多次发起冲击,何达生带领植枝、黎明、陈耀祥、梁细九、黄贤、曾九、孔联7名战士,利用纵横交错的窄巷、土墙、门楼和地堡巧妙地与敌周旋,战斗持续至8时许。日军几十人在机枪掩护下,又匍伏过来,何派战士关上闸门,待日军逼近时,机枪、手榴弹齐发,又将其打退。何估计日军不会罢休,便与村内民兵商量,依据有利地形,把战士、民兵分成两组,由植枝带1个组坚守拱北门,何带1组机动作战。这时,一名日军官带领数十人在炮火掩护下,利用被炸塌的拱北门右侧高墙冲进村内,何等用机枪突然猛烈射击,日军官和数名士兵被击中,其余日军便拖着被击倒的军官和几具尸体后撤。中午,日军用迫击炮猛烈射击,轰倒几间房子后,再次向庄内发起冲击。一部分日军从村东南面,劈开密集护村竹林,冲进一条小巷。战士们立即将这条小巷与其他3条小巷相通的3个闸门紧闭,从3条巷内以火力反击,打退入巷之日军。双方激战至16时,何等8人及民兵仍控制植地庄,日军始终无法进村。日军发现第2大队大部已经突围,追击已迟,天已黄昏,只好抬着几十名伤兵和尸体向大石撤退。

植地庄抗日战斗烈士纪念碑

这次战斗发生突然,第2大队和植地庄全部群众被日军包围。大队领导果断组织掩护,边打边撤,冲出重围,使日军的围歼未能得逞。战斗中,毙伤日军70多人,其中尉级军官3人。此次大队长卫国尧等48人牺牲,22人受伤。何达生、植枝、陈耀祥、梁细九、黄贤、黎明、孔联、曾九8人坚守植地庄,英勇战斗,不怕牺牲,连续打退日军8次冲击,掩护了部队突围,保护了庄内群众安全,被誉为“植地庄战斗八勇士”。

——节选自《广东省志·军事志》,略有编辑。

广东受降仪式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政府将中国战区划分为15个受降区,其中,第二受降区以第二方面军张发奎为受降主官,日本投降的部队集中于广州,并在广州办理投降事宜;第三受降区以第七战区余汉谋为受降主官,日军集中和办理投降的地点在汕头。

侵粤日军投降仪式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

张发奎于8月下旬开始由广西向广州进军,29日收复曲江,31日收复广州。9月6日,由张发奎率领前进指挥所驻广州,开始筹划受降诸事。第二方面军广州前进指挥所命令日军集中河南区解除武装。9月7日,第二方面军新一军进入广州,正式接防。国民政府任命罗卓英为广东省政府主席。此时,日军在广东大陆共有兵力10.6 万余人。
1945年9月16日,侵粤日军投降仪式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9时30分,中国第二方面军司令官张发奎、参谋长甘丽初及美国联络官博文少将、广州市市长陈策、新编第一军军长孙立人入场。9时55分,日方投降代表日本南支派遣军和第23军司令官田中久一中将、参谋长富田直亮少将、海南岛日军指挥官代表肥后大佐3人乘车抵达。参加受降仪式的代表和观礼人员共180余人。签字仪式上午10时开始,受降司令官张发奎端坐礼台正中,日代表登台后,向受降官鞠躬致礼,立正候命。张发奎询问田中久一等身份,命令坐下,随即下达国字第一号命令。宣读完毕,日方代表田中久一签署投降书。受降仪式历时45分钟。

在中山纪念堂举行的受降典礼

余汉谋派12集团军副总司令徐景唐和闽粤边区副司令欧阳驹为国民政府“潮汕前进指挥所”正、副主任,委徐景唐为受降长官主持受降事宜。9月28日,徐景唐在潮汕前进指挥所礼堂,举行受降典礼仪式,接受侵汕日军投降书。徐景唐对日侵略潮汕派遣军发布第一号命令。至此,潮汕地区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本文转自方志广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