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章——董国华《风干的岁月》系列之五
董国华:《霜林散文集》特约作者,六零后,从教三十余载。朴实无华,心存善念,喜欢文字,热爱生活。
石磨
闲置在角落里的大磨,曾有人用过的痕迹,这简陋却不简单的物件,小的时候常常出现在生活里的是他的同门兄弟——小磨。小磨被架在一条硕大的类似板凳叫做磨架子的物件上,也分上下两片,上片带有推动磨盘转动的形如刀把状的磨拐子,比锄杠粗一些的木制磨拐子,一头栽在磨盘侧边拐了半个丁字形然后竖直竖直向上,推磨人分坐在磨架两侧,密切配合,各自做着划圈的动作,手握磨拐自对方怀前转着圈把磨拐拉到自己怀前再划着弧形送入对方怀中,节奏均匀而得体,磨盘上方有个填料孔,或圆形或方形鸡蛋大小,主推人控制推磨速度,所磨食料是浸泡好的豆类或米类。主推人一手推磨一手不断地往填料孔添加食料,不急不躁或三圈一添或五圈一添,磨盘下方放一比磨盘大出一圈或几圈的器皿,被磨成糊状的食料沿着两片磨的夹缝汩汩流出再大片大片地滴入器皿中。做豆腐,做淋饼,还能做香香甜甜的沫子粥。家用小型石磨是童年求之不得的玩具,比磨拐子高一点点,就期盼着坐在母亲对面帮她推磨,只是因为好玩,经常被呵斥——一边去!还没磨拐子高呢,就想推磨?如果遇上不听话调皮的孩子非得要推推试试,一试才知道推磨必须要胳膊足够长有撼磨的力气。我能帮母亲推磨的时候最先是帮她填料,她自己推,后来有了点力气胳膊足够长也是半推半就被母亲带着转上几圈就退下来。
特别怀念小磨磨出的豆腐,烙出的淋饼,还有那百吃不厌的甜沫子粥。印象中小磨比碾子更早的退出了历史舞台,有了机器加工豆浆做豆腐再也不用人工推磨了,其实推磨是很累人的事,机器几分钟的活人工需要半天或大半天,推磨人更辛苦,一锅豆腐磨下来汗流浃背胳膊酸疼,做豆腐一般都是家庭主妇的事,所以有了机器加工做豆腐,石磨迅速被拆除,磨拐子烧了火,磨盘成了压缸石,磨架子也成了杂物架或烧火柴。女人——总推磨的懒女人心中一定暗喜——这家伙终于淘汰了!这只是我的臆测
重新搭建的石磨和碾子同处一坊,不知道谁在怀旧,谁在思念石磨老豆腐亦或是甜沫子粥还是淋饼干粮,有了权利花钱村村建碾房,美其名曰: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家祖传磨盘依旧压着酸菜缸,无法恢复原职,晚辈们只认识它是一块打磨成型的压缸石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