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倒计时|健康促进: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在中国上海拉开帷幕的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正值《渥太华宪章》发表30周年。1986年11月21日,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的第一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旨在将健康促进作为推动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第一要素,也被视作全球健康促进事业的里程碑。
“数十年来,我们为忽视健康促进付出过代价,才逐渐认识到健康促进才是改变疾病危险因素的廉价'良药’。”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指导与培训部主任田向阳表示,健康促进概念的提出,是人类逐步了解健康、应对挑战的结果。国内和国际经验都表明,健康促进是非常有效的、成本效益很高的促进健康的途径。
通往健康的钥匙
《渥太华宪章》将健康促进的概念表述为“促使人们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的过程”。大会还进一步明确了健康促进的五大行动领域,包括制订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支持性环境、强化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调整卫生服务方向。此后历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的议题,均是对第一届大会的贯彻和发展,并紧密结合了当时全球卫生和发展需求。
健康促进这一概念的前身是健康教育。田向阳表示,早在上世纪中叶,健康教育与预防性服务就已经被视为公共卫生行动的主要工具。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近20年里,健康教育似乎被遗忘了。“各国把医学的重点放在生物医学技术研究、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上,而慢性病广泛流行,医院人满为患,医疗服务价格飞涨,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田向阳说,直到1963年,英国皇家医学院和美国外科总会关于人类行为与慢性病死亡率的报告引起了世人的注意,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才被重新认识。
从健康教育到健康促进的重要转折发生在上世纪70~80年代。1974年,加拿大卫生部部长发表了第一份健康促进文献,并于1978年成立“健康促进指导中心”。英、美、澳、法、德、日等国也先后颁布专门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法,成立国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专业机构。1986年发表的《渥太华宪章》,使健康促进正式进入各国政治议题。
最近一次的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于2013 年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会上,健康促进既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也面临来自强大商业利益的严峻挑战——很少有政府能将健康优先于大企业利益。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会上发表讲话称,“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意义重大。健康的决定因素是极其广泛的,其他部门出台的政策会对健康产生深刻的影响,很多时候是不利的影响。公共卫生应当跃居桌首,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多部门合作势在必行!
田向阳表示,支持性环境是保持健康持续改善的影响因素。在建设健康环境方面,需要通过全社会来共同动员,需要通过跨部门合作来开展行动。“健康促进不仅仅是卫生部门的责任,需要卫生部门和其他各个部门步调一致、各司其职。”
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角色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长宁指出,当前,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关注的焦点。随着全球从“千年发展目标”转为2015年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健康促进将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人人享有健康是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指标。
据介绍,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为人类、地球与繁荣制订的行动计划”,设定了17项覆盖全民的世界级宏伟目标,以保证所有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健康、尊严和公平中生活。可持续发展目标基于千年发展目标,但又不同于千年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将适用于全球社区和所有国家,不仅是针对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的发展需要。
李长宁表示,实践证明,健康促进对于应对许多健康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因素是有效的,是改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健康不公平、消除贫困的核心策略之一,且具成本效益。综合的健康促进策略如果可以成功实施,有助于实现国家和国际健康与发展目标,有助于创造更为健康公平的社会,增加人们对健康必要资源的控制力。在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目标3专门针对健康,而健康促进不仅对实现这一健康目标来说至关重要,还对实现所有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的将主题设定为“可持续发展中的健康促进”,对于保证可持续发展政策一致性及行动议程协同性而言,十分适时且必要。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卢永介绍说,由于每个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和经济背景,本届大会将阐明如何运用不同的健康促进干预平台和方法,更好的应对不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本次大会将聚焦健康促进可以依赖的“一个平台,两个途径和一个基础”。“一个平台”,即将城市和社区作为整合健康促进行动、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关键平台。“两个途径”,包括针对整个政府的跨部门行动和针对全社会的社会动员。“一个基础”,即通过提高所有人的健康素养,推动实现人人享有健康。这些平台、途径和基石,构成了本届大会的4个核心议题。
书写健康促进的中国答卷
爱国卫生运动与卫生城市创建,是中国健康促进的创举。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指出,我国的健康促进行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从那时起,爱国卫生运动始终围绕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作重点,先后开展了“除四害”“两管五改”“改水改厕”“五讲四美”、卫生创建、环境整治等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动,有力推动了城乡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群众文明卫生素质的提高,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爱国卫生运动的内涵,是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
田向阳表示,1996年,世界银行第七个卫生计划贷款健康促进项目启动,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健康促进时代。此后,我国相继发布《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规划纲要》,启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以及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县(区)”、健康家庭试点。2009年,我国首次发布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仅为6.48%。这意味着我国健康促进事业依然任重道远。
今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30%。毛群安表示,未来国家卫生计生委将推动把“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作为应对和解决人群健康问题的核心策略,推动政府成立跨部门高层协调机制,建立起健康影响评价制度,促使影响健康的社会、环境等因素得到进一步改善;深入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提升人群健康素养水平;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建设,充实基层健康教育服务力量;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健康科普工作,为相关机构提供权威的专家和信息资源。
田向阳指出,财政、农业、教育、交通、环保、工业、贸易等部门制定的公共政策,都将对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想要科学、有效地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在全社会持续倡导“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理念,就要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全民健康素养促进长效机制和工作体系。卫生计生部门不仅要为各部门开展“健康促进”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要告诉相关部门,在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又该怎样改善现有政策,以取得比较好的健康效果。“这是我们当前健康促进的一项主要任务。”
在田向阳看来,建立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就要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龙头,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12320卫生热线为基础,将工作网络延伸到学校、机关、社区、企事业单位中。正如美国医学会所言,未来国民健康水平的促进,不可能来自生物医学技术的突破,而几乎全部得益于人们在具有了健康的态度、信念和知识后,所主动进行的自身行为的改善。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将为此作出巨大贡献,极大地改善人们终生的生活质量。
文/健康报首席记者 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