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版《中庸》赏析(16)天之生物,必因其材

《中庸》赏析16)天之生物,必因其材

各位网友,《中庸》第十七章,引述孔子对舜的评价,说明“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的道理。全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舜有大德,故而得到上天的重用和厚待。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所谓“宗庙”,是古代天子、诸侯祭祀先王的地方。“飨”字,读三声,与享受的“享”字同音同义,是古代一种祭祀先王的形式。“飨之”的“之”字,是代词,这里指舜。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舜,真是个大孝之人啊!德行方面是圣人,地位上是尊贵的天子,财富拥有整个天下。宗庙里祭祀他,子子孙孙都保持他的功业。”孔子儒学把“孝”视为品德的根本,舜是有名的大孝子,他以孝治天下,施行仁政,倡导和合,被后世尊为“五帝”之一。正因为如此,孔子在这里称颂他“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并得到后世的尊崇和祭祀。

第二段,由舜的功业推导出“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的观点。“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必因其材”的“材”字,指人的资质,本性。“笃”字,本意是厚,这里指厚待。“栽者培之”的“培”字,指培育。“倾者覆之”的“覆”字,指倾覆,摧败,这里引申为淘汰。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地位,必定得到他应得的财富,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名声,必定得到他应得的长寿。所以,上天生养万物,必定根据它们的资质而厚待它们。能成材的得到培育,不能成材的就遭到淘汰。”

第三段,引用《诗经·大雅·假乐》中的诗句,进一步申述“天之生物,必因其材”的道理。“《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诗中的“嘉乐”二字,也就是这首诗题目上的“假乐”,“假”与”嘉”相通,是美善的意思。“宪宪”二字,形容显明兴盛的样子。“令德”的“令”字,指美好,“令德”就是美好的品德。“自天申之”的“申”字,指重申,这里指上天给予的使命。诗是大意是:“高尚优雅的君子,有光明美好的德行,让人民安居乐业,享受上天赐予的福禄。上天保佑他,任用他,给他以重大的使命。”行文至此,孔子水到渠成地得出了一个结论:“故大德者必受命。”意思是说:“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会承受天命。”

舜的事迹和功德说明,从孝敬父母这一日用伦常的事情做起,坚持修身以提高自己的德行,“居易以俟命”,就会有受命于天,担当起治国平天下重任的机遇,到那时,名誉、地位、应得的待遇也会自然而然地享有。孔子儒学并不绝对地排斥功利,而只是反对那种急功近利,不安分守己的做法。“立德、立功、立言”是儒学所推崇的“三不朽”,《大学》也好,《中庸》也好,这些经典所反复强调的是,从苦练内功做起,循序渐进地修养自身,提高自己的德行和才能,建功立业,光宗耀祖,这才是最大的孝,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诗仙李白在《将进酒》这首名作中的诗句,意指上天生下我,一定有需要用到我的地方,需要我去完成。它充分体现了李白高度乐观,看透人生的性格,体现了他对人性的深刻感悟。今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考察中国政法大学,他满怀深情地对学生们说:“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这是对广大青年的殷切希望,也是对每一个中国人的激励和鞭策。“玉不琢,不成器”,雕琢自己的过程,就是循序渐进地修养自身的过程。它所体现的,正是中庸之道的精神,不走偏锋,不走极端,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光明的前景其实就在这日用伦常之中。

附:

【原文】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宗庙:古代天子、诸侯祭祀先王的地方)飨(飨:音xiǎng,一种祭祀先王的形式)之(之:代词,指舜),子孙保之。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材:资质,本性)而笃(笃:厚,这里指厚待)焉。故栽者培(培:培育)之,倾者覆(覆:倾覆,摧败)之。

《诗》(《诗经·大雅·假乐》)曰:‘嘉乐(嘉乐:即《诗经》之“假乐”,“假”通”嘉”,意为美善)君子,宪宪(宪宪:《诗经》作“显显”,显明兴盛的样子)令(令:美好)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申:重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译文】

孔子说:“舜,真是个大孝之人啊!德行方面是圣人,地位上是尊贵的天子,财富拥有整个天下。宗庙里祭祀他,子子孙孙都保持他的功业。

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地位,必定得到他应得的财富,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名声,必定得到他应得的长寿。所以,上天生养万物,必定根据它们的资质而厚待它们。能成材的得到培育,不能成材的就遭到淘汰。

《诗经》说:‘高尚优雅的君子,有光明美好的德行,让人民安居乐业,享受上天赐予的福禄。上天保佑他,任用他,给他以重大的使命。’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会承受天命。”

(0)

相关推荐

  • 中庸原文译文

    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上天赋予人的这一点真灵,就是人的自性本性.人依循天理良心(本性)的所思所做所为就叫做道.接受圣人的教化,改毛病去脾气,能调整自己的太过或不及,而回到自性中 ...

  • 礼记·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 ...

  • 中庸研读第8讲:第15-17章解读

    教学内容:<中庸>第15--17章解读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中庸之道要从身边做起:祭祀活动及鬼神之道的细微精妙.了解舜帝具有高尚的道德才能成为圣人,并最终获得了相应的地位.财富和寿命,理解& ...

  • 《中庸》注释(十六)

    [原文]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诗 ...

  • 部编版小学语文1-6年级上下册必背古诗课文字帖(三)

    楷书行书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今天 <楷书行书> 书法作品欣

  • 语音版《孝经》赏析(16)谏诤章第十五

    <孝经>赏析(16)谏诤章第十五 各位网友,今天,我们讲<孝经>第15章:谏诤.这一章,是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为臣之道和为子之道.孔子认为,当君王或父亲有过失的时候,臣子或儿子应当 ...

  • 语音版《孟子》赏析(16)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赏析(16)此之谓大丈夫 --第四单元 论涵养 第三节 各位网友,今天,我们讲<孟子>系列第四单元的第三节,节选自<滕文公上>,孟子阐述怎样才能称得上是大丈 ...

  • 语音版《中庸》赏析(32)学者入德之路

    <中庸>赏析(32)学者入德之路 各位网友,<中庸>第三十三章,大量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借以阐发作者的观点. 作者引用<诗经·卫风·硕人>说:&quo ...

  • 语音版《中庸》赏析(31)至诚之道

    <中庸>赏析(31)至诚之道 各位网友,<中庸>第三十二章,承接上章所言至圣之德,讲至诚之道.朱熹在<中庸章句>中说:"至诚之道,非至圣不能知:至圣之德, ...

  • 语音版《中庸》赏析(30)至圣之德

    <中庸>赏析(30)至圣之德 各位网友,<中庸>第三十一章,阐述圣人的品格及其深远影响. 首先,作者从五个方面概括了圣人的品格.其一,"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quo ...

  • 语音版《中庸》赏析(29)圣人风范

    <中庸>赏析(29)圣人风范 各位网友,<中庸>第三十章,在对中庸之道方方面面进行理论阐述的基础上,转向实际,落实到一个具体的榜样上来,这就是孔子的风范. 作者说:" ...

  • 语音版《中庸》赏析(28)王天下有三重

    <中庸>赏析(28)王天下有三重 各位网友,<中庸>第二十九章,是对"居上不骄"的阐释和发挥. 作者开宗明义,提出国君治理天下的三件大事."王天下 ...

  • 语音版《中庸》赏析(27)不可自用、自专

    <中庸>赏析(27)不可自用.自专 各位网友,<中庸>第二十八章,承接上章"为下不倍(背)"加以引证发挥. 作者首先引用孔子的话说:"愚而好自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