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的一生:突厥毗伽公主,从高贵到悲愤自杀
中国王朝史上为了与周边国家或民族保持和平稳定的发展,便提出和亲的政策,而和亲的程序就是王朝的公主嫁给另一方的势力。在史料记载中,最早可见周襄王(公元前651至前619年)时期,襄王想伐郑,娶狄女为后,以换取戎狄援助。此后的所有朝代中都有和亲的记载,但基本都是汉人女子嫁入其他民族。
唐代碑刻《毗伽公主 墓志铭》楷书
但历史的发展总会出现一两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唐代开元初,突厥第二汗国墨啜可汗的女儿毗伽公主,因为草原动乱兄弟全都被杀而南下附唐。几年之后时过境迁,让公主没想到的是,唐玄宗赐她唐朝公主的身份,并作为和亲公主再嫁到突厥,而所嫁之人竟然就是他的杀兄仇人—默棘连。最终毗伽公主临行前在长安去世,而默棘连可汗也因为与大唐帝国议和而被草原势力杀害,此次的和亲最后以悲剧收场。
以胡人之女冠以唐朝公主身份后再嫁给胡人,这种和亲模式在中国古代实属第一次,在风云激荡的时代背景下公主命运也让人唏嘘不已。
笔者将通过毗伽公主的坎坷命运来梳理公元七世纪到八世纪前半叶唐朝与北方草原各民族之间微妙且复杂的关系。
突厥第二汗国的成立
突厥第二汗国,也叫后突厥汗国
723年6月11日,突厥第二汗国墨啜可汗的女人毗伽公主在长安怀德坊去世,葬于龙首原,而她当时年仅二十五岁。昔日无比荣耀的突厥公主,在经历国家巨变后流落大唐悲愤而终,只可惜历史对她的记载只是只言片语。
因为在历史的构建过程中笔墨永远都是掌握在男人的手中,并以中原王朝为叙述主体,后来人对毗伽公主的了解,只能从出于长安的《唐故三十姓可汗贵女贤力皮甲公主云中郡夫人阿那氏之墓志并序》来研究。
该墓志之主就是毗伽公主,志文撰写之人是谁没有记载,碑额处写的“驸马都尉故特进兼左卫大将军云中郡开国公踏没施达干阿史德觅觅”,就是毗伽公主的驸马,上面记载的“驸马都尉”、“左卫大将军”、“云中郡开国公”等都是唐朝时期的官爵,记载阿史德觅觅在归附大唐后被受封的官职和爵位。
墨啜可汗
根据对志文的研究,可以知道毗伽公主是墨啜可汗的女儿,出身在突厥王族阿史那氏,在草原生活了十几年后,因为突厥第二帝国的崛起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突厥本为匈奴别种,最早以前居住在金山之阳,西魏大统间在北疆见过,以阿史那为首领,到隋朝至唐初时国力越来越鼎盛,甚至一度兵锋直指长安。李世民上位后励精图治,终于在贞观四年(630年)将其覆灭,并生擒首领颉利可汗。在此之后,从贞观到永徽的几十年间,北方草原没有大动作,唐朝边境也比较安定。
然而,突厥人复国的梦想一直都没有停止过,高宗调露元年(679年),漠南定囊都督府管辖区域内的突厥首领阿史德傅与阿史德奉职,原来的东突厥王族出身的阿史那泥孰匐,以复国为号召,发动叛乱。定囊都督府管辖内的突厥降户人多势众,而阿史德温傅又极有声望,当他发出第一个号召后,山西、河北一带的原突厥降户组成的二十四州迅速聚集成十万多人,叛乱范围自此由南囊扩大到整个漠南。
此次叛乱发起时,大唐王朝也作了及时的反应,唐高宗下令远征西突厥刚刚凯旋而归的裴行俭为定囊道行军大总管,并在最短时间内集结三十万人马,最终于680年成功镇压叛乱。
在平定定囊叛乱时,朝廷也开始调整对突厥降户的政策,对六胡州内取消突厥人的自治权利,这个政策所有人都能看的出来时唐王朝对阿史得温傅为代表的地方官员心生戒备,通过收回突厥人的自治权,对突厥降户加以监督。
但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突厥降户对这个举措产生了巨大的抗议行为,并为以后更大规模的叛乱埋下了祸根。就在首次叛乱被镇压的那年,阿史德温傅又自夏州迎奉颉利可汗的近亲阿史那伏年,并再次叛乱,最后还是以失败收场。这一次次的叛乱,看似是突厥降户对唐朝剥夺自治权利的反抗,其实就是突厥降户内心强烈的复国意愿的体现。
单于都护府不复存在,后突厥建立
682年,阿史那一族的骨咄禄第三次叛乱,并得到阿史德元珍的加入,虽然两人起兵之时人数不过七百人,但得到了突厥许多降户的支持,并在683年攻陷了单于都护府,最终让消亡了半个世纪的突厥汗国复活成功。而这个由骨咄禄建立的突厥政权被称为“突厥第二汗国”。
“骨咄禄得之,甚喜,立为阿波大达干,今专统兵马事”—《通典.卷一百九十八》
突厥第二汗国成立后移往漠北地区,因为当时漠北干旱导致大量难民迁徙,随后骨咄禄称颉跌利施可汗,称为第二汗国的初代可汗。
逃亡大唐
骨咄禄与691年去世,其弟墨啜继承他的王位,此时的中原为武周时期。696年契丹入侵大唐边境,墨啜派遣协助武周退兵,事后武则天遣使册封墨啜为左卫大将军、归国公,册拜迁善可汗。这次的册封等于中原王朝对墨啜突厥汗位的认可,也确定了大唐和突厥的上下君臣关系。
墨啜去世后,以墨啜的嫡长子匐俱一派和初代可汗之子默棘连为代表的一派展开了王位的争夺。最终匐俱一派被默棘连屠杀殆尽,默棘连登上王位成为毗伽可汗。因为对这场王位争夺资料太少,所以无法知晓更多细节,只有在公主墓志中粗略记载:
“须属家国丧乱,蕃落分崩,委命南奔,归诚被阙”。
墨啜一族在权力斗争中失败后,毗伽公主与兄墨特勤、驸马觅觅等人,被迫离开草原家乡,前往长安寻求保护。
另类的和亲
墨啜的残存的子嗣们归附大唐后的情况,史书也没有详细记载,但在《金石录》记载的《唐右神武将军史继先墓志铭并序》可以补全一些遗漏的历史。
《志》云:“(史继先)曾祖牟雨可汗。祖墨啜可汗,讳环。父墨特勤,讳逾轮,肇归皇化,封右贤王。又云继先,元宗时为左金吾卫大将军、酒泉郡太守、河西节度副使。肃宗初,知神武军事,赐姓与史氏,卒建中元年。”
从这段资料中可以知道,毗伽公主的兄长墨特勤在唐朝时期被封为番将后比较活跃,但公主的驸马就没有什么记载了。但从墓志题名来看,驸马后来被封为云中郡开国公,职左卫大将军,赠特进,看这种待遇是挺受朝廷重视的。但在后来犯了重罪,甚至牵连到毗伽公主,“家婿犯法,身入宫闱”,而究竟犯了什么罪,却没有记载了。
但有史料指出,当时的突厥降户有许多叛乱后逃回草原的,有人怀疑是驸马觅觅参与了叛乱之事而回到草原,因此被定了重罪。由于毗伽可汗默棘连与公主有杀兄夺位之仇,所以她没有跟随驸马回到草原。但根据唐朝的法律,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受到牵连,所以到最后毗伽公主也因驸马的叛乱之罪,被罚入掖庭。
唐与第二突厥汗国战争不断
突厥在墨啜之后实在再次强大,已经使得大唐帝国北部边境受到压力,虽然默棘连希望与唐朝交好,但唐玄宗并不答应。之后玄宗发兵三十万,与开元八年(720年)秋讨伐突厥,并让奚、契丹联合出兵分道抓捕默棘连,而墨特勤在当时已经是唐军将领,也参与了讨伐毗伽可汗的行动。
当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次的讨伐行动因为奚和契丹动作迟缓导致被突厥第二汗国各个击破,唐朝帝国的西域重镇基本陷落,再绕道河西、甘州、凉州等地,唐军纷纷落败。但在此士兵斗志昂扬之际,毗伽可汗并没有继续进攻大唐,而是再次与唐朝求和。
开元九年(721年),毗伽可汗同唐朝约为父子,以子臣身份侍奉大唐,遭受战争失败后的玄宗也乐得答应此事。但在不久后默棘连遣使到大唐,希望取以为大唐公主促成和亲,以巩固两国关系,默棘连在书信上表示,“吐蕃以为书约与连和钞便,默棘连不敢从,封上其书”。这句话看似向玄宗表示忠心,但话中已经有了威胁的意思,也就是说如果玄宗不答应和亲,那么突厥将会与吐蕃联手入侵唐帝国边境,唐帝国将会再起战火。
本来和亲之事在中国历史上常有,出嫁一个公主也并非难事,可这次的和亲问题却让玄宗头疼不已,因为默棘连要求取得公主竟然是毗伽公主。如果让归附唐朝的曾经突厥公主再次嫁回到突厥,这不免让人笑话。但因为要远嫁胡地,后宫子女们也人心惶惶,为了安抚后宫子女,玄宗最后还是决定将已被没入掖庭的毗伽公主立为唐朝公主,让她嫁到突厥与默棘连和亲。
毗伽公主其实跟默棘连是兄妹关系,并且她与毗伽可汗还是杀兄(移涅可汗)夺位的仇人,因为他导致自己和兄长墨特勤逃亡到唐朝。而墨特勤在归附唐朝后,每一次对突厥的战争中必定踊跃参与,可见墨特勤对默棘连的仇恨。这种仇恨也被毗伽公主牢记在心,所以在驸马觅觅叛逃回突厥时,她没有跟着去。
壁画中的毗伽公主
当时的毗伽公主是宁愿被唐朝责罚到掖庭也不跟驸马回草原,这是牺牲自己的家庭和自身被责罚为代价也不归附默棘连的一种仇恨。面对玄宗把他许配给默棘连时,虽然没有后宫女子那样恐慌,但也是强烈的抵抗这道旨意。她明白默棘连的意图,一旦再次回到草原,那么毗伽公主的身份就会被恢复,而等待她的就是步她家族一样的命运,被默棘连图屠杀。
毗伽公主出嫁前允许到兄长墨特勤的府邸暂居,按照原本礼仪规定,出嫁之前公主是风风光光的,但墓志的记载却是她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死了,年纪仅为25岁。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毗伽公主自然死亡的开率极小,因此后世学者认为,她应该是含愤自杀的。
而毗伽可汗那边发生的事情也让人极为震惊,默棘连曾派遣使者梅录啜出使长安请求和亲之事,当和亲之事谈判成功后,他回来就把默棘连给毒死了,这里面的具体细节和梅录啜到长安时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但可以看出他应该是对唐朝有“好感”之人。
从梅录啜毒杀默棘连事件中可见突厥政权对于和亲之事意见冲突很是剧烈,当然里面应该也有唐朝插了一手导致的结果。因为和亲,毗伽可汗成被毒杀,而毗伽公主如果真的回到草原,也肯定会被杀死,于此如此不如自杀。
毗伽公主令人惋惜的一生
以悲剧收场的突厥毗伽公主
毗伽公主在婚前的自杀,除了保全自己尊严的同时,也可以看出唐朝在处理周边少数民族关系时确实不妥、处理不当。毗伽公主原本是草原血脉,当自身的遭遇使得原来的政治身份充满了变数,从而让民族身份和政治身份产生强烈的冲突,归附大唐后的现实处境让她极为尴尬和绝望。
玄宗是希望通过唐朝公主这个身份来改变其民族身份,从出发点上是好的,但他忽略了自己的立场是建立在汉族思想上的,而疏忽了突厥汗国是一个民族色彩极为鲜明的政权。从这件事中是可以看出玄宗还是以华夏为中心的民族局限观,他的民族观与太宗的“四海一家”相比,就稍逊一筹。
毗伽公主的到大唐之后的遭遇,从开始的归附到责罚掖庭再到成为和亲的牺牲品最后自杀,从这件事的过程到后来的结果,可以看出玄宗的民族政策极不稳定,因正是因为他的态度导致周边民族关系越来越恶劣,而单纯的依赖武力控制,如在东北和西北设立八个节度方镇守御,是一种低端决策。
这样的决策必然导致周边少数民族对大唐王朝的不信任,关系紧张矛盾加剧,最后促成“安史之乱”的爆发原因之一,国运也一落千丈。毗伽公主的墓志虽然寥寥几句,但也足以看出一个夹缝中生存的女子,其悲哀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