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实战:嘴里发咸两年,全是肾虚惹祸!这张方子,值得推敲

本文理论依据:《中华药海》、《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藏象学》、《中医药高级丛书·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带您领略一张医案。

它就是关于嘴里发咸这个症状的。

其实,嘴里有异味,这个是很常见的。有的人发苦,有的人总发酸。也有的人,嘴里头咸。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不难看到。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性,年52岁。几乎是从两年前开始吧,他就感觉自己的嘴巴里,总是有阵阵咸味。这个症状时轻时重,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开始加重了,以至于吃什么都是咸的,似乎嘴巴里总有咸盐。

这怎么回事啊?西医一筹莫展,后来,他去投中医。

  

中医刻诊,见脉细数,舌红苔薄,自述平时咽干唇干,尿发黄,晚上睡觉尚可,只不过有轻微的盗汗,另外心情失常觉得烦躁。

医师觉得,所有这一切,都是肾阴不足所致。于是,写了一个配伍:

生地15克,山药12克,山茱萸10克,茯苓15克,泽泻12克,丹皮10克,知母12克,盐黄柏15克,五味子10克,牛膝10克,水煎服。

结果,仅仅两剂之后,口中咸味消失,吃饭如常。

患者对此觉得不可思议。其实,在中医内行人看来,这里头并没有什么玄妙的。

读者朋友,你记住,口中如果有咸味,要考虑是不是肾阴不足,肾气上犯所致了。中医的藏象理论认为,肾,五味在咸。当一个人肾气不足的时候,肾的本味就会上浮于口腔,让我们嘴里发咸。当然,不是所有肾虚的人都这样。

  

像文中的这个患者,很明显,就是人到中年以后,肾精不足,肾阴亏虚,肾的本味上泛于口了。怎么知道肾阴不足?你看,他烦躁,微微盗汗,脉象数,舌红,这都是肾阴不足,有虚热的表现啊。这个时候,就得滋肾阴,清虚热。

文中的配伍,其实用的是知柏地黄丸加减。总体来看,就是生地、山药、山茱萸、五味子来滋补肾阴、敛津液,泽泻、茯苓、丹皮来清热泄浊,配知母和黄柏来降火坚阴,牛膝引血下行,把口中的咸味引下去。这就是基本意图。

你看,这多简单啊。

  

有人看到这里可能会问了——文老师,肾的味道上泛到口腔,这个说法有科学根据吗?我跟你说,中医对此拿不出让你看得见、摸得着的所谓证据。但是,经过千百年的临床实践,中医已经看到,通过益肾的办法来改善口中咸味,是有效的。根据这规律,中医总结,口中发咸,病在肾脏。也就是说,这种认识,基于实践经验。实践经验放在这儿了,至于说怎么解读,怎么解释,那就是留给研究者的课题了。不管你能不能研究出来,这样的一个规律,都是存在的。这就是中医经验医学的特点。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先给你讲到这。关于口中异味的其他问题,我以后再给你慢慢说。

全文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