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为什么送旧帕子给黛玉?

问题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黛玉去探望,当天晚上,宝玉安排晴雯去看望哭肿了眼睛的黛玉。宝玉派人看黛玉,这在《红楼》里是很平常的情节,不平常的是,这一次宝玉让晴雯送的是两条旧手帕,这显然大有深意,原文如下:
晴雯道:“白眉赤眼,做什么去呢?到底说句话儿,也像一件事。”宝玉道:“没有什么可说的。”晴雯道:“若不然,或是送件东西,或是取件东西,不然我去了怎么搭讪呢?”宝玉想了一想,便伸手拿了两条手帕子撂与晴雯,笑道:“也罢,就说我叫你送这个给他去了。”晴雯道:“这又奇了。他要这半新不旧 的两条手帕子?他又要恼了,说你打趣他。”宝玉笑道:“你放心,他自然知道。”
注意,送东西是晴雯要求的,因为宝玉“没有什么可说的”,但宝玉并不是随意想起送旧帕子,而是“想了一想”,并且笃定黛玉一定不会恼!“你放心,他自然知道。”那么,宝玉究竟要传递什么信息给黛玉呢?怡红院里最了解宝玉心思的晴雯也完全不理解,偏偏黛玉就能体会?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关于送旧帕子的深意,红迷们解释有很多种,大致有以下几种:

拭泪,宽心?

这是最普通、最浅白的理解,因为黛玉晚间早些时候来探望黛玉“两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宝玉当场已经安慰过黛玉:
(黛玉探宝玉)
“……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
我们可以肯定,宝玉很容易想到黛玉必然仍在潇湘馆里痛苦流泪,前面眼睛已经哭肿,现在情形并未大改,黛玉当然伤心依然,伤心既不能止,能让黛玉拭泪,顺带也表达亲近以宽黛玉之心也是好的。这是最简单的理解,问题是:
为什么要送旧帕子呢?擦泪的话,新帕子也可以啊。

横也丝(思)来竖也丝(思)?

这是稍稍深一点的理解。
冯梦龙有一部《山歌》民歌集,卷十有一首诗,原诗为:“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拿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这般心事有谁知。”这显然是一首情诗,因为手帕由丝织就,不管是经线还是纬线,都是丝,而丝与“思”谐音,因此,用手帕表达相思,再合适不过。
还有一说,称《素帕》诗是明代才子杨慎的作品,但句子略有差别:“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相思。郎君着意翻复看,横也丝来竖也丝”。意思大致相同,我们不去讨论这句诗的版权,因为这不是重点。
(黛玉死前坚持处理的也是帕子)
冯梦龙、杨慎是明代人,“横也丝来竖也丝”这句情诗流传度也足够高,假设贾宝玉读过这首诗,那么,从小跟宝玉“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的黛玉应当也读过,他们两个的知识结构相对一致)。那么宝玉借手帕传递或表达相思是说得过去的。
但有疑点:
1、表达想思,新手帕也同样适用,为什么要用旧帕子?这个疑点看第一种看法的疑点相同,不用多说。
2、如果是表达相思这个意思,以黛玉之慧,她根本不用思考,应当立刻就明白过来了,可是原文是:
晴雯道:“二爷送手帕子给姑娘。”黛玉听了,心中发闷:“做什么送手帕子给我?”因问:“这帕子是谁送他的?必是上好的,叫他留着送别人罢,我这会子不用这个。”晴雯笔道:“不是新的,就是家家常旧的。”林黛玉听见,越发闷住,着实细心搜求,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连忙说:“放下,去罢。”睛雯听了,只得放下,抽身回去,一路盘算,不解何意。
不但睛雯不解,黛玉也先是闷住,然后越发闷住,直到“着实细心搜求,思忖一时”,方才“大悟过来”。显然,这显然不是“横也丝来竖也丝”那么简单。
有这层意思或许是真的,但并不这么简单,应当另有深意。

定情信物

这又深一层,作者前面大有铺垫。有“金玉”之说,有小红与贾芸的“手帕之恋”,又有湘云的麒麟雌雄之说……甚至,甚至还有宝玉与黛玉的共读《西厢》,让这两位主人公接受了足够的爱情启蒙。
(共读《西厢》的爱情启蒙)
帕子是最佳的定情信物,除了上面说的原因之外,因为手帕足够贴身,又足够私人化。但如果把这一段赠帕和题诗孤立地看作是男女私相传递信物和黛玉的情书,显然浅了,就算我们也可以把这件事说成是反传统礼教的行为,但总觉得这不过就是才子佳人“私订终身”的平常情节,更何况接下来黛玉的诗,表达的只是自我的伤感,除了哭哭啼啼之外,此外并无其他内容。
(宝玉与湘云说麒麟)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表达简单的相思不是《红楼》的格局,因为《红楼梦》不是一般的才子佳人故事,作者显然不会这样表达宝黛之间的感情。因为这里有一段含意很深的文字:
林黛玉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忽然好好的送两块旧帕子来,若不是领我深意,单看了这帕子,又令我可笑;再想令人私相传递与我,又可惧;我自己每每好哭,想来也无味,又令我可愧。……
可笑自然是因为只是两方旧的帕子,不像礼物;可惧自然是有私相授受之嫌,中间碍着男女大防,不是啥光彩事,可愧呢,送手帕难道只是为了说黛玉爱流泪吗,要她珍重身体吗?显然不是。
(黛玉甩给宝玉的帕子)
说这两方帕子是“爱情的信物”,是宝玉正面的回应当然也说得过去,因为故事发展到这里,宝玉处有黛玉用过的帕子(那次宝玉哭,用袖子擦泪,黛玉看到,甩给他的),黛玉处有宝玉用过的帕子,两人互换了贴身信物。但显然作者并不想让宝黛之恋堕入低俗的男女之情的层次,宝黛之恋必然是超脱世俗的,是更高级的爱,是超脱了肉体的,精神层面的爱恋。

我还是原来的我

黛玉之所以爱宝玉,是因为宝玉不同与一般的世家公子,你看他专爱在脂粉堆里打滚,宠优伶,戏丫鬟,不知经济仕途,不愿向传统的规矩礼教低头,对劝他规矩上进的宝钗、湘云完全不给面子,但却对真心相交之人一往情深,痴心不改,打死也不改!
(宝玉挨打)
这次宝玉为了蒋玉菡、金钏等挨打,打得不轻,四指宽的板子打了几十下是肯定的(下人打了十几下,贾政死命又打了三四十下之后,王夫人来劝,又另打了许多下),更何况最后是贾政亲自动的手,但黛玉来探时,他的态度是这样的:
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宝玉说的,正是黛玉要的答案。她不想让宝玉改掉自己痴心而自我的样子。
宝玉与黛玉互为知音,不是是简单的少男少女之爱,也不是简单的“还泪”之说的缘故,而是藏在作者思想深处的启蒙主义思想,是他们身上的人格的觉醒,这是独立自我的觉醒,在当时当世,在大观园的儿女世界里,他们好不容易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完全知心,这是世间难觅的真情。
(黛玉题帕)
因此黛玉最担心的是什么?是宝玉迫于传统与礼教的威压改变了自己。如果真的那样,黛玉在大观园中,在茫茫人世间,怕真的就再无知音了,因此,这才是她最大的担心。
而宝玉既是知音,自然知道黛玉的担心所在,所以,他送帕子,送“旧”的帕子,最重要的是要向黛玉说:我还是原来的我。旧帕子,老样子,不会改!这正是宝玉告诉黛玉的,当黛玉明白宝玉的深意之后,打从心底里彻底心安了。
从此之后,宝黛之恋完全进入平静期,两个人格对等,性情相似而又有独立自我的“时代叛逆者”,开始享受他们的爱情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