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周日 | 看明白《小团圆》,就读懂了张爱玲

一个热情故事,完全幻灭了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 | 第1774期
今日豆瓣评分8.2分,5768人评价

简介:《小团圆》以一贯嘲讽的细腻工笔, 刻画出张爱玲最深知的人生素材,在她历史中过往来去的那些辛酸往事、现实人物,于此处实现了历史的团圆。那余韵不尽的情感铺陈已臻炉火纯青之境,读来时时有被针扎人心的滋味,故事中男男女女的矛盾挣扎和颠倒迷乱,正映现了我们心底深处诸般复杂的情结。

本书据张爱玲手稿整理出版。原稿共六二八页,一九七六年完成后,张爱玲寄给香港的好友宋淇邝文美夫妇,后因各方原因未能发表;二〇〇九年二月,经张爱玲遗产执行人宋以朗授权,皇冠出版社首次出版单行本。

关于作者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於上海,原名张煐。1922年迁居天津。1928年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和《三国演义》。1930年改名张爱玲,1939年考进香港大学,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投入文学创作。两年后,发表《倾城之恋》和《金锁记》等作品,并结识周瘦鹃、柯灵、苏青和胡兰成。
1944与胡兰成结婚,1945年自编《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同年,抗战胜利。1947年与胡兰成离婚,1952年移居香港,1955年离港赴美,并拜访胡适。1956年结识剧作家赖雅,同年八月,在纽约与赖雅结婚。1967年赖雅去世,1973年定居洛杉矶;两年后,完成英译清代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1995年九月逝於洛杉矶公寓,享年七十四岁。
原文摘录

1.但是自从写东西,觉得无论说什么都有人懂,即使不懂,她也有一种信心,总会有人懂。曾经沧海难为水,更嫌自己说话言不达意,什么都不愿告诉人了。每次破例,也从来得不到满足与安慰,过后总是懊悔。

2.走着看着,惊笑着,九莉终于微笑道:“你决定怎么样,要是不能放弃小康小姐,我可以走开。” 他显然很感到意外,略顿了顿便微笑道:“好的牙齿为什么要拔掉?要选择就是不好......” 为什么“要选择就是不好”?她听了半天听不懂,觉得不是诡辩,是疯人的逻辑。

3.以为“总不至于”的事,一步步成了真的了。九莉对自己说:“'知己知彼'。你如果还想保留他,就必须听他讲,无论听了多痛苦。”但是一面微笑听着,心里乱刀砍出来,砍得人影子都没有了。

悦读者荐
王小波说,他不喜欢张爱玲的小说,看得心烦,认为“这种故事发生的场景总是在一个封闭的地方,人们在那里浪费着生命;这种故事也就带着点幽囚恐惧症的意味。”可以想见,清末民初,旧式家庭,女人须得依靠男人,男人自然成为女人争夺的生存资源,约略是古装宫斗戏搬到了民国。
照现代女性的视角,值得么,为争个男人机关算尽,还可能误了卿卿性命;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何必拘于内室那一亩三分地?但历史要放到其所在的环境中评判,当时即便有了五四运动的革新,女性的出路依然很少。
虽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掀起了女性独立的热潮,但鲁迅先生的《娜拉走后怎样》也客观剖析了女性寻求独立后的困境:女性觉醒不仅仅要靠自己,更要有广泛的社会支撑。既然自己凭实力打拼要多难有多难,找个生活上有保障的男人来依靠多安稳?岂不知,郎“财”女貌至今仍大行其道的。
《小团圆》里处处有张爱玲的影子。作家也是人,去掉光环,不妨从五色的角度来看身为普通女性的张爱玲。
红色张爱玲,天生吃作家这碗饭。
生活是多面的,既可以是一地鸡毛,也可以捡起鸡毛做成掸子回给鸡飞狗跳的生活一顿痛击。然而痛击不仅需要巨大的勇气,还要有坚韧的内心,而这两点,对破碎、没落、缺爱的旧式大家庭里长大的张爱玲,无疑是不可能的,也无希望可言。
如此境遇,除了天生的性格使然,也与张爱玲的成长经历不无关系。自幼父母感情不好,追随内心的母亲执意和父亲离了婚,远赴重洋;不着调的父亲醉了酒又打又骂,继母也没好脸色,更别指望家中仆人给予关爱,所谓的宽慰不过是为尽好自身职责罢了。
待长大少年,母亲归国,流连于各类男性,顾着自己的情感着落,总是在嫌弃,不拿女儿来疼爱,而当女人来苛责;甚至还“争风”其挡了自己的情路——难怪她(蕊秋)在病榻旁咒骂:“你活着就是害人!像你这样的人只能让你自生自灭。”
于是谨小慎微,生恐给别人添了麻烦,知足于别人哪怕一点点的好意,更没信心期许那些人与人之间本能的好感能存在长久——“别的都是她爱的人。是他们不作长久之计,叫她忠于谁去?”“说了人家不信,她从来不好意思再说一遍。”“喜欢她的人太少了”。
不过敏感自有敏感的用处,至少是一个成熟作家必备的特质。不够敏感,怎能洞察芸芸众生的内心;不够敏感,怎能与读者共情。敏感才会生悲悯,没有悲悯就做不到细致入微,做不到平视,做不到感同身受,自己都感动不了,又如何能感染读者。虽然用稿费养活自己都捉襟见肘,但张爱玲对自己的作品很有要求,即便成为当时的偶像级作家,也不会趁着名气滥写。
白色张爱玲,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张爱玲的小说是对当时女性生存环境的深刻洞察。敏感让她对旧式大家庭有了切近的、细致入微的体会。加之性格内向自闭,在动乱的年代,缺少安全感的她,完全沉浸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小团圆》这本自传体小说,是张爱玲对自身经历的回忆,是内心波澜的精细刻画,至此,即可理解为何她的作品里总带悲凉。
张爱玲在小说中化身九莉,对童年及青年时期的生活一一回眸,对内心分毫观照,三十多年的岁月像过尽了一生,剖析得犀利深刻,坦陈得毫不隐晦,算是对那段兵荒马乱的生活有个交代。
这个交代,当然不无私心。是对《今生今世》中某些故事的反讽,也是避免让那个逃到台湾的“无赖人”有再行记述的机会。
黄色张爱玲,所爱非人,幸有至交
世人皆谓她孤傲,那不过是变相的自我保护。小时候唯一陪伴/照顾的仆人离开,即发现无论什么事都有结束,因此她不妒忌过去的人,或是将要成为过去的。
“我不知道怎么,喜欢起来简直是狂喜,难受起来倒不大觉得,木木的。”也有十分痛苦的时候,“见九莉这时候痛苦起来,到底是个平凡的女人。” 虽说她是最不多愁善感的人,抵抗力很强;但事实是只有她母亲与之雍给她受过罪,而且伤得足够久,久过一生;伤得足够深,深得无以填补。
而她真爱过的那个他,“对他的朋友都是占有性的,一个也不肯放弃”。他洋洋自得地喜欢女人(老的女人不喜欢),从十六少女,到三十几的有夫之妇甚至寡妇都去撩拨,处处沾花,地地留情,并且把滥情说得坚贞动人,什么都好,什么都想要。别人感情有用尽的时候,他的感情却绵绵不绝。因此见一个爱一个(爱得总是很轻易),爱一个结婚一个(结婚是为上床),而且同时爱好几个,也怪当时没有重婚罪一说。
2009年初版的这本小说,是张爱玲个人生活的近距离呈现。对张爱玲有较深研究的学者许子东说,《小团圆》出版后,他之前对张爱玲的很多评价都要推翻重来。从写成到几易其稿再到出版,时隔三十多年,因张爱玲好友宋淇夫妇对张的劝阻和保护。如果在张生前出版,无疑于当红文学偶像自爆“家丑”,“民国女神”的地位也岌岌可危。
序言中宋子以朗对两家书信来往的叙述是书中甚为动容的部分,宋氏夫妇悉心为挚友的名声安危考虑,并且保密到身后,难能可贵。张爱玲将其著作遗产都留给宋氏夫妇也是实至名归。2009年,王小波已离开十年有余,假若时光倒流,其生前就能看到这本自传体小说,会否对张氏作品有另一番解读?至少同情可能会有的吧。五色图书,五彩人生,周日缤纷日快乐!
悦读者:伊朵尔
编辑:MM豆
审校:夏语冰

这本书里,藏着张爱玲一生的情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