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之后胁痛、失眠,越鞠丸摆平!“老医骨”的故事,值得揣摩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丹溪心法》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讲好中医故事,做好中医科普。这就是我要做的事情。

也许有一天,文老师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但是中医的理念却深扎在读者的心中,那就是文老师最大的收获。

今天,我给你讲一则故事,关于大怒之后的胁痛、失眠。

我不知道,你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大怒之后,气得你肝疼,胁肋胀满窜痛,晚上也睡不着觉。

这个现象,很多人都有。

话说有这样一个女子,年57岁,医案记载姓阮。

有一次,也不知道为什么,此人突发暴怒。

暴怒,就得骂。骂完了,才能爽。

结果,她骂也骂了,爽也爽了,却发现自己两侧肋条骨以及肝区部位,来回作痛,有窜痛气冲之感。到了晚上,整宿睡不着,脑子里翻来覆去想那些不愉快的事儿。

这个状态,持续了很久。此人被折磨得精疲力尽,于是决定投中医治疗。

找的是谁?是我国中医内科大家赵绍琴老师。

现在有个词儿很流行,叫“老戏骨”。照这么说,赵师,就是“老医骨”。他是三代御医之后,是新中国中医发展史中,举足轻重的奠基人。具体的生平介绍,您可以参照网络,我就不再多说了。

当时,赵师仔细诊察,发现患者脉象弦滑而数,舌红且干,舌尖部甚至有芒刺出现。

当时,赵师想了想,提笔书方一首,但见:

川芎6克,苍术3克,香附10克,川楝子10克,枳壳10克,竹茹6克,杏仁10克,延胡索6克,姜黄6克,炒山栀6克。所有这些,水煎服,一共是开3剂。

结果,药喝完,患者疼痛、气窜、不寐的现象完全改善。这时候,赵师嘱咐患者用成药越鞠丸善后,加以巩固。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原载于《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里。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去好好翻阅。

现在,恕我冒昧,文老师用粗鄙的文字,帮你分析这背后的道理。

实际上,这个患者的问题,在于肝郁化火。

她的病,起于暴怒。肝主情志,五志主怒,大怒必然伤肝气。所以说,一次恼怒,令她肝郁气滞。

气为血之帅。气郁,则血不行。血瘀于内,则经脉滞涩不通,所以患者胁肋部位就疼痛。肝胆经,就是走胁肋的。

气有余,便是火。肝郁日久,就会化火。火扰心神和肝魂,患者一定失眠不寐。

肝属木,心属火。木生火。母病及子,所以患者的心火就会偏旺。舌为心之苗。因此,患者舌头发红,少津,而且舌尖部起刺。

患者脉象弦而滑数,也是肝郁化热的表现。

这个时候怎么办?肯定是疏肝化火,清热理气。在诸多方法中,当时赵师采用了越鞠丸加减。我们看看当时的配伍——

川芎6克,苍术3克,香附10克,川楝子10克,枳壳10克,竹茹6克,杏仁10克,延胡索6克,姜黄6克,炒山栀6克。

我想简单说一下这个方子:

香附、枳壳用于疏肝理气,川楝子、延胡索,理气止痛。姜黄和川芎,活血化瘀而止痛。栀子清泻肝火,竹茹清热理气。杏仁一味,理通肺气。肺属金,肝属木。金能克木。肺气通畅,有助于制衡肝气。苍术,性味辛散,行气的同时,更善于健脾。这可以有效减轻肝木横逆对脾胃的伤害。

我这么说,希望你能看懂。

不过,这里最精髓的,还是香附、苍术、川芎、栀子这四味药。

读者朋友,你记住,这四味药,如果加上一个神曲,就古方越鞠丸了。

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善于行气解郁,治疗的是以肝郁为首的六郁之证。其中,香附解肝气郁,苍术健脾解湿郁,川芎活血解血郁,栀子清热解火郁,神曲解食郁。这五郁一解,痰郁自消。所以,这是解气郁、血郁、湿郁、火郁、痰郁、食郁的方子。当然,还是以疏解肝郁为主。

既然上头医案里的患者,病起于肝郁,而且有肝郁化火之势,那么用上越鞠丸,疏肝郁,去火势,自然是合适的。在这个基础上,配上大队理气止痛、活血化瘀、清热去火之品,就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了。

其实,这种因为暴怒而出现的胁痛、失眠,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尤其是五六十岁的女子,生性好强咬尖的,常常会因为家庭琐事、生活琐事而郁怒发作。我身边的,就有好多位。导火索,常常是夫妻关系和婆媳关系。

这个时候怎么办?我个人认为,如赵师之法,以越鞠丸加减调治,算是不错的理念。我希望中医同行们,能够对此有所体悟。非专业的读者,您也学习一下这里的精髓,将来有机会,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我觉得,如果理解其中的精髓,合理加以运用,是可以帮助很多人解决问题的。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给你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