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者的行程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一个打折的书店里,最初吸引我的是它的出版社的名称。翻开看看,里面有几个自己知道的名字:杜威、海德格尔、伽达默尔。自己不是专研哲学的,但颇有好奇心,尤其是喜欢看一些自己看不太懂的东西,因为前些日子买了一本跟伽达默尔有关的书,因此所以以半价购得。慢慢地翻看,渐渐地对罗蒂的思想有了一些了解,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感受。虽然自己无力阅读罗蒂的英文原著,读这本书也是在吃别人嚼过的馍,故难逃误读与无味的下场,但坚信自己有且仅有发言的权利,因此,写下一些文字,作为阅读的见证。
  
  罗蒂是一个叛逆者。他的叛逆在于他从分析哲学中走出来,用分析哲学的方法指出分析哲学的末路,他从杜威的思想中看到了,哲学的地位可以被其他内容取代,他对戴维斯、德里达等人理论的解读与阐释总是能发现一种新的可能性……这些内容证明了罗蒂是一个感觉敏锐的解读者。他具有与其他人颇为不同的视角,在他的视角中,他对以往哲学理论的审视,与其说是“误读”不如说是在“提醒人们注意那些曾经被忽略的价值”。
  
  罗蒂是一个独语者。他的孤独来自于站在他对面那个敌对阵营的庞大。在与不同的哲学家的对话中,他建立了自己的风格,积极而尖锐,准确而顽强,以开放的态度把传统的“哲学至上”这一坚果层层剥开,试图把哲学从云端拉到地面上来。举例来说,当人们日益习惯了用“大厦”来称呼高层建筑的时候,罗蒂提醒人们:“大厦”的特点虽然突出,但只不过是一种房屋。
  
  罗蒂更像是一个破坏者。罗蒂的哲学发展的关键词不是建立而是消解。每一种哲学思想都试图揭示世界的规律,但其实越是精细的研究,越是远离我们的实际生活。因此罗蒂更像是一个具有好奇心的坏孩子,他拿过各种名称的哲学玩具一一拆开并从不打算使之复原。他要把哲学专制的神像放到,他不会在一片空旷的广场上驻足,而是试图置身奥林匹斯山上使众神欢愉的盛宴现场,在那里哲学,艺术,文学有着相同的地位,彼此也有着各自的优缺点,虽然各司其职,但谁也无法越俎代庖。
  
  罗蒂是一个开放主义者。他坚持大陆哲学的传统,他欣赏尼采、弗洛伊德、海德格尔的努力,他反对人们用固定的语汇评价其他的事物,而人们当认识到多元、平等和开放的价值时,才会知道艺术与文学的价值。(个人觉得罗蒂以艺术与文学代替哲学的思想仍然有着理想的成分。他没有认识到人的精神状况并不取决于人所创造出来的成品,而取决于人内心的冲动与欲望。但这不会有损于他对哲学的思考和贡献。)
  
  罗蒂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这些特点,叛逆、独语、破坏、开放是我能够接受罗蒂的地方,因为在他让我想起了庄子——虽然这种比较可能并不准确。
  
  最后,说一说本书的行文,张国清先生的研究无疑是十分细致有序的,在表述上清晰而又有条理,语言平实准确,易于阅读。如果说我上面的那些感受,有一些还算是正确的话,那无疑得益于张先生的工作;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那要归罪于我个人的误读与曲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