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19岁在考场上写首排律,不识货文人称没水平,却照样流传至今
千年诗坛,名篇佳作层出不穷,但是有一种类型却是极难写出佳作,那就是应试诗。
喜爱古诗词的朋友应该也会有这种感受,很多关于科举考试的佳作,或者是考试前的忐忑疑问,就像朱庆馀的《近试上张籍水部》,其中“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可以说是别具匠心;或者是考试后的志得意满和无奈愤懑,就像孟郊考中进士后的《登科后》,其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至今为人称道,还有罗隐多次落榜后无奈写就的《蜂》,其中“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也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那么为什么科举考试前后都能有这么多佳作,真到了考场上却鲜少有流传千古的名篇呢?其实究其原因还是应试诗的限制太多,不仅会限定“诗题”,同时对于格律也会有严格的限制,这就让应试诗很难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惊艳之作。毕竟你所要表达的内容和你此刻的心境不能契合的话,很难写出能打动人心的文字。
不过应试诗佳作少并不代表没有,就像唐代诗人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和祖咏的《终南望馀雪》都是应试诗中的经典之作。而笔者本期要介绍的也是一首经典的应试诗,不过它却被清代不识货文人狠批没水平,那么这样的评价到底有没有道理呢?下面就来和笔者一起走进这首应试诗。
《赋得清如玉壶冰》
玉壶何用好,偏许素冰居。
未共销丹日,还同照绮疏。
抱明中不隐,含净外疑虚。
气似庭霜积,光言砌月馀。
晓凌飞鹊镜,宵映聚萤书。
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
这首诗的作者是有着“诗佛”之称的唐代大诗人王维。不过当时的王维还没有后期那么大的名气,当时的他还只是一位19岁参加京兆府试的考生,当时的诗题是“清如玉壶冰”,这句话出自南朝鲍照《代白头吟》中的“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王维见此诗题便即兴写了上面这首排律。所谓排律就是在一般律诗平仄、对仗、押韵等规则之上,又增加了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用对仗;各句间也都要遵守平仄粘对的格式等规则。在这样的重重限制之下,排律诗很容易写得堆砌死板,所以历来都少有名篇。但王维的这首却却写得颇为不俗。
这首诗起首两句是以设问破题,玉壶有什么好的呢?为什么偏偏要将素冰盛放其中?这自然而然也引起了读者的好奇,也顺势引出了后文对于玉壶和素冰的详细阐述。三、四两句则是用反衬之法点出了玉壶的功用,它可以让素冰在赤日之下不被融化,同时素冰盛放其中也能被人多看到。
接下来六句,诗人则是从不同角度描写素冰明、净、光、亮等特点。它通透得中间的部分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外表上看就像是虚无的一样。素冰四周冰气环绕如同庭院中的霜累积,它映照出的光华比起台阶边沿的光更为明亮。那这个光亮到底有多亮呢?“晓凌飞鹊镜,宵映聚萤书”两句便用两个典故反衬了素冰之光亮,白日里比能照见妻子之心的飞鹊镜还要亮,晚上可以像车胤聚萤那样照着看书。这样的典故反衬也是别有巧思。
最后两句则是全诗的升华,一下子从状物过渡到写人,从玉壶冰的性情描写转入对于人品格的称颂。表现出诗人对于磊落澄澈的品格的推崇。
细细品读,王维这首诗全诗环环相扣,由玉壶冰升华到对于人品格的赞扬,意境高远,实乃不可多得的佳作。但是清代文人毛奇龄在《唐人试贴》中却评价这首诗“(首联)破不佳。(二联)承亦大拙。(三四五联)六句极刻画,自可冠场;若律以清如字,似未到矣。(结)结将“如”字反出,亦一法。”简言之就是他觉得这首诗通篇都有问题,写得很没有水平,不过即便如此,这首诗照样流传至今为人所称道。而且对于这样的评价很多古诗词迷也并不赞同,反倒是觉得是毛奇龄不识货才会这般评价这首诗。
那么对于王维的这首诗和毛奇龄的评价,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