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作对】诗情画意:乐饮清风,每于静夜歌吟起(王乃谦)
本期收稿 :江中月、董景萱
图文制作:林看云
● 扫码入群全心作对
全心作对之古句新配
第七十九期
蟋 蟀
[ 宋 ] 艾性夫
不从草际伴啼螿,偏逐西风入我床。
心事甚如愁欲诉,秋吟直与夜俱长。
一年时节虫声早,半树梧桐月影凉。
忆得重胡衰柳下,健儿笼汝斗斜阳。
作者简介
艾性夫,字天谓。江西东乡(今属江西抚州)人。元朝讲学家、诗人。与其叔艾可叔、艾可翁齐名,人称"临川三艾先生"。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中前后在世。
艾性夫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为"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咸淳贡生,晚年出仕元朝,曾任浙江道提督。据明曹安《拦言长语》谓余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隐,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
艾家阖门教授,求学者络绎不绝。性夫工诗,气势清拔,以妍雅为宗,尤擅长五、七言古体,笔力排荡,精新华妙,脍炙人口,为时绝唱。《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其诗气韵清拔,以妍雅为宗,绝不似宋末有韵之语录。"著有诗集《孤山晚稿》,原本已佚。《四库全140书》存有《永乐大典》辑本《剩语》2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合《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卷。
古诗词里蟋蟀鸣
文/刘昌宇
“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正得雨声多。”蟋蟀是报秋的使者,在一声声“唧唧”的蟋蟀漫吟轻唱中,凉风四起,秋意渐浓。
蟋蟀,又名“促织”,俗称“蛐蛐”。“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每当秋天来临时,我就会想起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这首隽永的诗章。蟋蟀好比一个个天才的演奏家,或单奏或合奏,时断时续,交替错杂,不紧不慢地在秋夜里弹唱,清脆悠扬的鸣声,清脆响亮,温婉动听,使秋的夜、秋的色在诗人的笔下得到淋漓尽致地弥漫开来。聆听着床下蟋蟀那情真意切的呼唤,伴随着绵绵秋雨,着实也给诗人深思和期盼,也让长期客居他乡的诗人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最早有关蟋蟀的诗吟见诸《诗经》的《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古人往往以蟋蟀对气候的反应来表达季节的变迁。到了十月渐冷趋寒,蟋蟀在野不堪凄冷,入室而叹秋意的萧瑟。“蟋蟀在堂,岁聿其莫。蟋蟀在堂,岁聿其逝。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除”,这首《国风·唐风·蟋蟀》告诉人们:天凉好个秋,蟋蟀已经来到我的家,日子过得如此之快,还是让我们尽情享受美好生活吧!但华年易逝,绮梦难偿,鸣声凄凄切切,又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岳飞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夜静月明,寒蛩惊梦,绕阶独步,松竹老,两鬓白,知音何处,壮志难酬。失落、无奈和惆怅的意境,融入这秋夜蟋蟀的悲吟之中。作者满腔的爱国忠愤化作了记梦之词,因此成了千百年来“壮怀蕴藉”的名篇。
韩愈说:“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秋风萧瑟时,蟋蟀鸣声不仅给人幽思,也给人快乐和振奋。宋代姜夔题记:“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好事者或以二三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以贮之。”明代诗人顿锐的《观斗蟋蟀》曰:“见敌竖两股,怒须如卓棘。昂臧忿塞胸,彭亨气填臆。将搏必踞蹲,思奋肆凌逼。既却还直前,已困未甘踣……”在此首诗中,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将蟋蟀激烈争斗的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并由虫及人,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超然态度。蒲松龄《促织》中的描述,也更进一步说明斗蟋蟀的游戏源远流长。自古以来,蟋蟀就是一种被人们喜爱的灵物,它用短暂的生命谱写了秋天时节的完美,乐意为人们带来灿烂和欢悦,无怨无悔地鸣奏出生命最铿锵的乐章。
又闻秋夜蟋蟀鸣。听,丝丝缕缕、高高低低的“唧唧”声正从千年的古韵中飘来,它们用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纵情高歌,讴歌秋天的成熟和绚丽,让人心澄目明,心旷神怡……
——来源:网络
更多蟋蟀诗词:
早秋山中作(唐·王维)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感秋咏意(唐·白居易)
炎凉迁次速如飞,又脱生衣著熟衣。绕壁闇蛩无限思,恋巢寒燕未能归。须知流辈年年失,莫叹衰容日日非。旧语相传聊自慰,世间七十老人稀。
题李十一东亭(唐·白居易)
相思夕上松台立,蛩思蝉声满耳秋。惆怅东亭风月好,主人今夜在鄜州。
凉夜有怀(唐·白居易)
念别感时节,早蛩闻一声。风帘夜凉入,露簟秋意生。灯尽梦初罢,月斜天未明。闇凝无限思,起傍药阑行。
秋夕不寐寄乐天(唐·刘禹锡)
洞户夜帘卷,华堂秋簟清。萤飞过池影,蛩思绕阶声。老枕知将雨,高窗报欲明。何人谙此景,远问白先生。
新秋对月寄乐天(唐·刘禹锡)
月露发光彩,此时方见秋。夜凉金气应,天静火星流。蛩响偏依井,萤飞直过楼。相知尽白首,清景复追游。
崇圣寺别杨至之(唐·许浑)
萧寺暂相逢,离忧满病容。寒斋秋少燕,阴壁夜多蛩。树暗水千里,山深云万重。怀君在书信,莫过雁回峰。
寝夜(唐·杜牧)
蛩唱如波咽,更深似水寒。露华惊弊褐,灯影挂尘冠。故国初离梦,前溪更下滩。纷纷毫发事,多少宦游难。
秋日怀九华旧居(唐·杜荀鹤)
吾道在五字,吾身宁陆沈。凉生中夜雨,病起故山心。烛共寒酸影,蛩添苦楚吟。何当遂归去,一径入松林。
寄许融(唐·罗隐)
多病仍疏拙,唯君与我同。帝乡年共老,江徼业俱空。燕冷辞华屋,蛩凉咽晓丛。白云高几许,全属采芝翁。
登卢氏台(唐·温庭筠)
胜地当通邑,前山有故居。台高秋尽出,林断野无馀。白露鸣蛩急,晴天度雁疏。由来放怀地,非独在吾庐。
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唐·温庭筠)
一水悠悠隔渭城,渭城风物近柴荆。寒蛩乍响催机杼,旅雁初来忆弟兄。自为林泉牵晓梦,不关砧杵报秋声。子虚何处堪消渴,试向文园问长卿。
五更(宋·王安石)
青灯隔幔映悠悠,小雨含烟凝不流。祇听蛩声已无梦,五更桐叶强知秋。
试院中(其四)(宋·王安石)
萧萧疏雨吹檐角,噎噎暝蛩啼草根。闲却荒庭归未得,一灯明灭照黄昏。
尾犯·夜雨滴空阶(宋·柳永)
夜雨滴空阶,孤馆梦回,情绪萧索。一片闲愁,想丹青难貌。秋渐老、蛩声正苦,夜将阑、灯花旋落。最无端处,总把良宵,只恁孤眠却。
佳人应怪我,别后寡信轻诺。记得当初,翦香云为约。甚时向、幽闺深处,按新词、流霞共酌。再同欢笑,肯把金玉珠珍博。
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宋·苏轼)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扫花游·秋声(宋·王沂孙)
商飙乍发,渐淅淅初闻,萧萧还住。顿惊倦旅。背青灯吊影,起吟愁赋。断续无凭,试立荒庭听取。在何许。但落叶满阶,惟有高树。
迢递归梦阻。正老耳难禁,病怀凄楚。故山院宇。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数点相和,更著芭蕉细雨。避无处。这闲愁、夜深尤苦。
齐天乐·秋兴(宋·史达祖)
阑干只在鸥飞处,年年怕吟秋兴。断浦沈云,空山挂雨,中有诗愁千顷。波声未定。望舟尾拖凉,渡头笼暝。正好登临,有人歌罢翠帘冷。
悠然魂堕故里,奈闲情未了,还被吹醒。拜月虚檐,听蛩坏砌,谁复能怜娇俊。忧心耿耿。寄桐叶芳题,冷枫新咏。莫遣秋声,树头喧夜永。
水龙吟(宋·刘克庄)
病翁一榻萧然,不知世有欢娱事。雀罗庭院,载醪客去,催租人至。报答秋光,要些酒量,要些诗思。奈长鲸罢吸,寒蛩息响,茶瓯外、惟贪睡。
穷巷幸无干贽。或相过、莫知谁氏。柴门草户,阙人守舍,任伊题字。自和山歌,国风之变,离骚之裔。待从今向去,年年强健,插花高会。
菩萨蛮·秋(宋·朱淑真)
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欹枕背灯眠,月和残梦圆。
起来钩翠箔,何处寒砧作。独倚小阑干,逼人风露寒。
行香子·七夕(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行香子·天与秋光(宋·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卜算子·独自上层楼(宋·程垓)
独自上层楼,楼外青山远。望以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
独自下层楼,楼下蛩声怨。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
秋霁·江水苍苍(宋·史达祖)
江水苍苍,望倦柳愁荷,共感秋色。废阁先凉,古帘空暮,雁程最嫌风力。故园信息,爱渠入眼南山碧。念上国,谁是、脍鲈江汉未归客。
还又岁晚,瘦骨临风,夜闻秋声,吹动岑寂。露蛩悲,青灯冷屋,翻书愁上鬓毛白。年少俊游浑断得,但可怜处,无奈苒苒魂惊,采香南浦,剪梅烟驿。
小重山(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清平乐·候蛩凄断(宋·张炎)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宋·陆游)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霜叶飞·重九(宋·吴文英)
断烟离绪。关心事,斜阳红隐霜树。半壶秋水荐黄花,香噀西风雨。纵玉勒、轻飞迅羽,凄凉谁吊荒台古?记醉踏南屏, 彩扇咽寒蝉,倦梦不知蛮素。
聊对旧节传杯,尘笺蠹管,断阕经岁慵赋。小蟾斜影转东篱,夜冷残蛩语。早白发、缘愁万缕。惊飙从卷乌纱去。谩细将、茱萸看,但约明年,翠微高处。
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宋·吴文英)
人去西楼雁杳。叙别梦、扬州一觉。云澹星疏楚山晓。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
雨外蛩声早。细织就、霜丝多少。说与萧娘未知道。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宋·文天祥)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大德歌·秋(元·关汉卿)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秋蝉烦噪罢了蟋蟀又叫,渐渐沥沥的细雨轻打着芭蕉。
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清·纳兰性德)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入选出句
2.一夜蛩鸣秋入梦(浅斟低唱)
8.秋露垂时声瑟瑟(百合)
10.凉夜孤吟声断续(草木本心)
12.乐饮清风,每于静夜歌吟起(王乃谦)
14.瑟瑟残秋,时有寒蛩声入耳(四叶草)
24.秋夜阑珊,虫鸣促促乡愁起(风之舞)
27.悒悒声稀,寒蛩已识秋光老(雪静道人)
31.败草残秋,丛间吟露愁霜白(子牙情)
出句:乐饮清风,每于静夜歌吟起(王乃谦)
对句
共收对句32比,择优3比。
1、闲邀古月,时在空庭酒畅欢(王桂芝)
2、悲鸣寒露,但得流年霜降迟(郭敬文)
3、专情秋野,常对同族挑衅来(李和平)
4、深藏绝技,多在金秋冠亚争(张玉波)
5、喜邀明月,藏在墙根曲赋成(百川)
6、低鸣白露,犹是寒秋客思归(张志敏)
8、闲观明月,常在忙时曲赋来(赵金贵)
9、甘居细洞,偏向秋声赋诵回(刘克宽)
10、闲弹雅韵,长向深秋露白时(浅斟低唱)
11、闲闻细雨,常在深秋曲斌成(周俊)
12、勤鸣懒妇,总在深秋织促成(长乐舞)
13、 静观万物,常有露寒呜咽终(京廊人家)
14、留连幽籁,偏向高秋斗醉酣(子牙情)
16、 喜居碧草,常在深秋爱梦牵(孙秀菊)
17、勤修净土,常在深窟慧悟生 (素履之往)
18、习栖丛草,当遇惊时弹跳离(王章羽)
19、闲居幽境,岂共凡虫徙倚行(驿外芳林)
20、欣钻乱草,常向新天跳跃来(傅士文)
21、喜居草穴,常在相逢斗志生(幽若兰)
22、遍求强敌,一到金秋战斗酣(雪静道人)
23、勤修雅室,常在晴天泥土抛(江中月)
24、喜欢格斗,常在寒秋争战忙(燕树志)
25、轻撩纤草,且趁余秋玩耍添(海之恋)
26、高依秋草,自向长天斗志扬(盈盈)
27、闲吹竹笛,独望朝霞曲荡徊(石圣茂)
28、愁思佳句,空忆高堂杯酒欢(一联百对)
29、喜餐明月,多在金秋曲调新(姚 凯)
30、困居小罐,常在娱场力较量(百合)
31、内服利水,常盼新春酒送服(美丽邯郸)
32、愁居闷罐,常在斗盆翅振欢(灏)
点评:张颖(石家庄)
入选对句
优秀:
7、深藏曲穴,偏向残秋笑傲生(东篱主人)
15、久藏荒草,偏向长天笑傲生(王乃谦)
33、痴迷角斗,偏向残秋笑傲生(马永平)
评:三比对句推优的原因是因为字句比较流畅,用语自然,其它诸句不同程度存在生硬、滞塞的问题。但此三比撞车严重,因是对句,所以并未按先后取优。三句的不同在于第一分句的四字,这四字给对句设定了不同的场景,也就选择了不同的表达角度,其中应以“深藏曲穴”为佳。
总评:
总评:出句虽以蟋蟀为题,但亦可喻人,对句如果对得太实,反而不美。在这三十余比对句中,第一分句的四字,颇多可取之处,但问题大都出在了末句最后三字上。静夜歌吟,动静相衬,自有一种洒脱之感,再看对句,大多是凑字,并且对仗不工整,“歌吟”应以并列相对,对得工整者寥寥。
公众号
hbyingl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