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面瘫1例思考
导读面瘫迁延日久,面部筋脉长期得不到营养支持而萎废不用,形成难治性面瘫。西医认为面神经受到不同原因,主要以病毒为主,局部感染发炎而成。发病轻重与感染病原体、发生部位、年龄及体质不同有关。中医治疗面瘫方法众多,一般认为是由于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外邪侵袭面部阳明、少阳经筋所致,故而选取阳白、太阳祛风明目,下关、地仓、颊车祛风通络开牙关,合谷通经活血。
面瘫,又叫周围型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或者贝尔麻痹,起病突然,常在受风寒或者病毒感染后出现一侧口眼歪斜,表现为一侧面神经支配区感觉、运动障碍,具体可见患侧抬头纹变浅或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口角下垂歪向健侧,鼓腮漏气,露齿不全等,可有不同程度听觉、味觉障碍。面瘫的致病原因多种多样,一般常见于受寒受凉、循环不足、病毒感染等,造成血管痉挛,面神经水肿,形成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绝大部分病患在 2 个月之内康复情况较为理想,2 个月后则恢复较慢,临床常称为难治性面瘫 [1]。特此分享一例近期诊治的难治性面瘫患者,以期共同学习,发现不足。
1.病例资料
患者朱XX,男,56岁,未婚,因“口眼歪斜2月余”前来我科就诊。患者2个月前出现右侧外耳疼痛不适,至私人诊所予外耳道滴药治疗,夜间汗出较多,未予保暖,次晨起发现口眼歪斜,至当地县医院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住院予甲钴胺营养神经、利巴韦林抗病毒、吡拉西坦营养脑细胞、地塞米松缓解神经水肿治疗,效果不显。后经他人介绍,遂来我科就诊。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可,体型中等,查体合作。头颅大小正常无畸形,双瞳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光反射灵敏。右侧额纹变浅,蹙眉不能,右侧眼睑闭合不全,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左侧,伸舌居中,鼓腮右侧漏气,露齿试验:右上1颗,右下0.5颗,左上下各4颗。心肺腹阴性。生理性反射正常,病理性反射阴性。
2.诊治经过
患者入科后予完善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治疗上予维生素B1/B12肌肉注射,甲钴胺分散片口服营养神经,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冲服,配合穴位针刺,具体选穴包括:患侧阳白透刺鱼腰、攒竹穴、太阳穴、承泣透刺四白穴、地仓穴透刺颊车穴、迎香穴、翳风穴、合谷穴、足三里穴、太冲穴等。针刺时患者取仰卧位,穴区常规消毒。足三里采用补法,余用平补平泻法,快速进针,捻转得气后留针 30 min,翳风穴温针灸,共计两壮,每天1 次。针刺后配合面部闪罐,额纹变浅者可闪阳白穴区,口角下垂者可闪地仓、牵正穴区,以面部泛红为度。针刺10天为1疗程,疗程间隔3天,进行第二疗程,共计20天患者面瘫告愈,随访3月未再复发。
3.诊治思考
面瘫迁延日久,面部筋脉长期得不到营养支持而萎废不用,形成难治性面瘫。西医认为面神经受到不同原因,主要以病毒为主,局部感染发炎而成。发病轻重与感染病原体、发生部位、年龄及体质不同有关。中医治疗面瘫方法众多,一般认为是由于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外邪侵袭面部阳明、少阳经筋所致,故而选取阳白、太阳祛风明目,下关、地仓、颊车祛风通络开牙关,合谷通经活血。值得一提的是,太冲穴隶属于足厥阴肝经,肝经支脉联系目系,上出额部,与督脉会于颠,又从目系下行至面颊处,环绕唇内,因而可选取肝之原穴太冲调经理气通络。依据“病久则虚,病久则瘀”的理论,难治性面瘫在后期往往伴有气虚血瘀之象,配合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益气温阳通络,往往可事半功倍,增强疗效。方用大剂量黄芪补中益气为君;配伍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等为臣,行瘀活血、疏肝祛风;加入血肉有情之地龙活血通络。共成补气活血通络之剂。另外辅以局部闪罐,可促进面部血循环,利于面神经炎症、水肿的吸收,激活末梢神经,使毛细血管扩张,改善组织营养,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诸法合用,共达温经通络、祛瘀、活血、通络之作用,促进难治性面瘫较全面地恢复,减少不良后遗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石学敏.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87
【2】郝利君.难治性面瘫诊疗探讨 [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7): 784-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