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微探赜】李求真 | 联语用典探概

索微探赜

第二十九期

责任编辑/杨茂东 潘洪斌

图文制作/林看云

联语用典探概

文:李求真

用典又称用事,是文学创作(包括诗、词、联及其他艺术形式)中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在其他一些文体中也经常采用。

何谓用典?《辞源》第二义说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毛泽东同志深谙我国古代文史,不论写政论文还是文艺作品,都喜欢用典,而且是用典的行家高手。如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他就曾引用明代才子解缙的一副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批判那些没有科学态度,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简直是入木三分。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文采,提高了文章的可读性,而且使批判也更加形象、生动和有力。在写作中古人用典比今人用典更为普遍,“引经据古”(后多作“引经据典”)便出自古人之口。

我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古国,我国成语之多也是世界罕见的,《万条分类成语词典》就收入了近万条成语。在这些成语中,很多都是有典故或有出处的词语,如“哀兵必胜”、“按兵不动”、“拔苗助长”、“班门弄斧”等等。任何文体,只要用上成语,用上典故,不仅能省去很多笔墨,更能使文章生色不少,比干巴巴的叙述或议论,更能吸引读者,从而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在对联创作中,用典也是很普遍采用的一种创作手法。

一、用典在对联创作中的作用

(一)用典能使对联具有更浓的文采。如毛泽东借集明代李贽《藏书》句题赠叶剑英的对联:

诸葛一生惟谨慎;
吕端大事不糊涂。

  上、下联皆用了典。诸葛即三国蜀相诸葛亮,他一生都十分谨慎,很多事都亲力亲为。吕端,北宋时曾任宰相,太宗称他“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这副集句联恰当地评价了叶剑英光辉的一生。“叶剑英每逢革命的关键时刻,他总是挺身而出,义无反顾,以超人的无产阶级胆略,勇敢机智地捍卫革命利益。”(聂荣臻语)这副短短十四字的题赠联十分精炼,比直书其事更胜一筹,文采斐然。

(二)用典可使作品无形中显现典雅。所谓“典雅”,就是“文章、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例如,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袁崇焕题故居联:

子美集开诗世界;
伯阳书见道真源。

  上、下联皆用了典。上联的“子美集”指的是诗圣杜甫的诗集,下联的“伯阳书”指的是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耳的《道德经》。联语道出了作者对哺育他成长的杜甫(及其诗)和老子(及其充满辩论唯物论的著作)的尊崇。由此可见袁崇焕出自名门,也道出了杜甫和老子对袁的一生及其事业的影响,是何等的深远。由于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加上用的是名典,更显不俗,更显高雅。

(三)用典常能以少许胜多许。如清代陈大纲题岳阳楼联:

四面湖山来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此联称得上岳阳楼短联中的精品,全联仅十四字,内容却非常充实,上联写景,下联抒情,上、下联情景交融。上联让人眼界开阔,下联让人心胸宽广,抒发了作者游览岳阳楼的感慨,其中“忧乐”二字浓缩或化用了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用典,不但非常贴切,而且精炼,省去了许多笔墨。

(四)用典使联语曲折婉转、含蓄,更富感染力。例如,民国抗战时期,褚辅成登峨眉山题联:

惟有洗心能革面;
虽非造极已登峰。

  这是一副景观联,联语却富含哲理,并且抒发了作者一生的亲身感受。联语上联的“洗心”和“革面”出自《周易·系辞上》:“圣人以此洗心。”及《周易·革》“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合起来比喻彻底悔改。下联的“造极”、“登峰”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简文云:‘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登峰造极”比喻成就达到最高境界,也可比喻做坏事猖狂到了极点。褚先生曾经是封建社会的监生,写此联是一九四四年,当时他已七十三岁,是九三学社的创始人之一。他从一个封建文人逐步成长为杰出的爱国进步人士,联语十分简炼,却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这除了与他的学识渊博有关外,也应归功于恰到好处的用典。在这一联语中用这样的典,比实话实说,来得委婉含蓄,也更富艺术感染力。

(五)用典能提高联语的表达效果。如,笔者曾创作过一副警策联:

蜀道虽难终可步;
珠峰纵险亦能攀。

  意在激励人们“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要用十四个字来表达这一主题,选材非常重要,你可以选“愚公移山”的故事,也可选“大海捞针”以及宋代著名史家郑樵深山苦读三十年的故事等等。笔者最终选定李白《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及古今中外多少梦寐登上珠峰的运动员为例,而撰写此联。用李白“难于上青天”(还有什么更难的事)的典,选材准确,语言简炼,主题鲜明,可谓大大提高了作品的表达效果。

  用典既有如此神奇的作用,联作者以至其他文体作者,就面临着如何用好典的问题。下面谈谈用典的手法。

二、用典的手法

(一)拈用

饱读诗书的人,一旦确定了创作主题,便能很快从自己的“知识库”中进行检索。若有可用之材,也能较快检索出来,为己所用,这可称之为信手拈来。如,程颂万题《岳麓书院》联:

纳于大麓;
藏之名山。

  上联出自《尚书·尧典》:“纳于大麓,列风雷雨弗迷。”下联句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此联字数不多但切题。八个字完全取自古人之句,纯为“集句联”。似此例子,不是饱读诗书,没有过人的记忆力,是万万做不到的。

(二)连缀。

如伊秉绶题扬州平山堂联:

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上联前二短句取自范仲淹《岳阳楼记》,结句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下联前二短句出自王禹偁《黄州竹楼记》,结句出自苏东坡《放鹤亭记》。连缀就是把出自不同人物、不同作品中互不关连的句子连缀起来,共同为作品的同一主题服务。要做到这一点,作者也须读破万卷书,临时抱佛脚是不能奏效的。对有些人来说,有时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三)改造。

如清涂晫题云南石屏异龙湖来鹤亭联:

乾坤浮一镜;
日月跳双丸。

  杜甫五律《登岳阳楼》的颔联句云:“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诗中的“乾坤日夜浮”喻洞庭湖很大,“乾坤”指湖中之山。而涂联中的“镜”,指的是滇池,“乾坤”指滇池周围的高原。“乾坤浮一镜”实是从“乾坤日夜浮”加以改造而成的。至于“日月跳双丸”指的是日、月在滇池中的倒影,随着日、月的移动以及微波荡漾而跳跃。

(四)脱化。

湖南桃花源有联云:

山鸟似犹啼往事;
桃花依旧笑春风。

而云南太华寺则有一佚名题联:

听鸟说甚;
问花笑谁?

  两副对联,字数不一,其意则同,写的都是鸟语花香的景色。两联两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是从前者脱化而来的。脱化应比原典有所简化而原意不变。

 (五)翻新。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有七绝《嫦娥》诗云:“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诗人想象嫦娥在月宫夜夜孤单寂寞,一定悔恨偷了灵药而成仙。笔者反其意而用之,创作了一副《嫦娥联》:

窃药期奔月,碧海青天长不悔;
临空乐照人,经年彻夜永开怀。

  当今,有许多灯塔的守望者、深山信使王顺友、许多偏远的哨兵等,可以佐证此联不谬。这就是对李商隐诗的翻新。翻新就要翻出新意,特别是要有新的时代精神,化腐朽为神奇。

(六)藏典

联句中,从字面上是看不出用典的,但只要仔细分析句中的含义,即可体味到其中隐藏着的典故。如韩信祠联:

生死一知己;
存亡两妇人。

  上联中的“知己”指的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萧何。下联中的两妇人,指的是漂母和吕后。

 三、用典的要求

(一)要紧扣主题,深化意境。

当代联家楚石有一副《题中秋节联》,联云:

美酒正飘香,望月殿桂枝依旧,聊看一轮寄缱绻;
中秋又悄至,问天涯人影何处,但愿千里共婵娟。

  从古到今,中秋离不开两大永恒的主题:一是家人亲戚朋友团圆、共聚;二是怀念远方的亲人朋友。楚联也不例外。宋代著名诗人词家苏东坡曾有《水调歌头》词,也是写中秋的。词末有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楚联末句把它浓缩或脱化成“但愿千里共婵娟”。苏词、楚联主题一致、意境相同,楚引苏典,纯属自然。“千里共婵娟”把天各一方的亲人,无形中就把距离拉近了。此意境何等高远,只要远方的亲人平安,在同一月亮照耀下,就如同在身边一样。

(二)要贴切。

所谓贴切,就是妥帖、确切,贴近或切合联语的主题,不能搞风马牛。如,山西文水武则天庙有一联云:

六宫粉黛无颜色;
万国衣冠拜冕旒。

  上联出自白居易《长恨歌》中句,下联出自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律诗句。上联意为六宫的美女无人能与武则天匹敌(武则天也是宫女出身),下联意为武当了女皇,接受国内外臣子的朝拜。此联用在武则天身上,再适合贴切不过了,就象是量身打造一般。前面许多联例多很贴切。

 (三)内容一定要健康。

如《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有一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上联中的“破釜沉舟”,典出《孙子·九地》:“焚舟破釜,若驱群羊而往,驱而来,莫知所知。”《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后以“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义无反顾。下联的“卧薪尝胆”事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春秋时越王勾践战败,为吴所执,既放还,欲报吴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会稽败辱之耻。“卧薪”事不知所出。后通用为刻苦自励、不敢安逸之典。联中二典,对人均具有激励作用,这样的用典就是健康的,促人向上的。

(四)要创新,要与时俱进。

联家黄维善有一副修身联谓:

虚怀若谷青山小;
壮志凌云碧汉低。

  这是一副新时期的修身联。“若谷”,语出《老子》第十五章:“旷兮,其若谷。”上联的意思是,在胸怀宽广的人眼里,再大的青山也是小的;下联意即,在有凌云壮志的人看来,再高的天(碧汉)也是低的。这副修身联不仅能励己而且可勉人。若每个人都有宽广的胸怀,对构建和谐社会将能起到促进作用。创新就是古为今用,在创作中,利用典故而又不失时代精神。

四、用典的禁忌

(一)忌陈腐

如,当代有一副婚联,联云:

高梧堪引凤;
金屋可藏娇。

  且不说上联,就以下联而论,也够陈腐的了。“金屋藏娇”原出《汉武故事》,汉武帝为太子时,长公主欲以女配帝,问:“阿娇好否?”帝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他们婚后不睦,阿娇反被打入冷宫。后来称男子有外宠曰“金屋藏娇”。显然,作者误解了这一成语,以致出现了不良后果。对受联者来说,当是莫大的讽刺。

(二)忌错用。

如有一副题卧牛山的对联,联文为:

伏枥犹闲思远志;
舔蹄欲试展雄风。

  上联“伏枥”典出三国曹操的《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用对千里马的赞颂题牛,未免有点牛头不对马嘴。

(三)忌牵强。

有一副题《梅园酒家》的对联,联云:

梅下寻诗追李杜;
园中望月待嫦娥。

  这副嵌酒家名的对联,似乎和餐饮业关系不大,倒像是在咏才子佳人。李、杜显然是指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李白嗜酒是不假,杜甫就不见得。谁在“梅下寻诗”?顾客吗?与酒家有何关?酒家有梅吗?酒家只接待诗人吗?嫦娥可指月,也可代指美人,但前面已有月,难道这是酒家的环境?总之,一连串的问题,使人纳闷,怎么都难使人凭对联想象出,这就是酒家。

(四)忌晦涩。

有一副题云南石林联,联云:

灞桥春色观细柳;
古道西风动诗人。

  联中上联,细柳,指嫩柳或指细柳营(汉周亚夫将军屯兵处)皆可。但“细柳”前有“春色”,当指嫩柳。这与石林有何关连呢?令人费解。下联前四字是元曲名家马致远《天净沙》中的句子,即“古道、西风、瘦马。”马的《天净沙》把旅人在途中的凄苦描写得淋漓尽致,但和石林有什么关系?让人摸不着,猜不透。

  在对联创作中,用典只是对联创作中的一种创作手法,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不能因过分追求联语的典雅而滥用典。用不用典得视联语主题、意境、内容及作者的表达意图和学识而定。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能娴熟用典的人,必是学问博大精深的人。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用典,在联语创作中,有的是非用不可的(如述史、论史、某些比喻等),有的则是可用可不用,而有的完全不必用(如写新人、新事、新农村、新社区、新风貌等),即使要用,也要浅显易懂,千万不要钻牛角尖。

  用典,要给联语增光添彩,锦上添花,要画龙点睛而不是画虎类犬,或画成四不像,更不能画蛇添足。

原载:《对联》2008.3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终校版:转贴请注明

索微探赜

(0)

相关推荐

  • 对联第20讲

    成联(2)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成联的技法. 所谓技法,原本飘渺,自古哪有只学学诗法而能成为诗家者,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即在此.故言技法,不过表面招式,非内 ...

  • 用对联写出人间情味

    时长 01:12 >>欢迎订阅<< >>><对联>杂志<<< 2021年07期<对联>杂志 用对联写出人间情味 文 ...

  • 对联例话(43):对联中的用典与列品

    对联例话 (43) 对联中的用典与列品 朱英贵 (本文部分内容刊载于<晚霞>杂志2020年第11期) 典故一词,一般是指在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或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创作对联也可以运用典故,这 ...

  • 【索微探赜】成惕轩先生《楚望楼联语》摭谈

    索微探赜 第七期 责任编辑/杨茂东 潘洪斌 图文制作/林看云 本版投稿邮箱: yzltyzlh006@163.com 编者按 近日,一本书在对联界热卖,名为<楚望楼联语笺注>.原著为台湾成 ...

  • 【索微探赜】中国文学里的用典问题

    索微探赜 第二期 责任编辑/杨茂东 潘洪斌 图文制作/林红芝 本版投稿邮箱: yzltyzlh006@163.com 中国文学里的用典问题 成惕轩 文字是一种传达思想.宣泄感情的工具,他的功能,在使人 ...

  • 【索微探赜】潘洪斌||诗联创作说语感

    索微探赜 第三十八期 责任编辑/杨茂东 潘洪斌 图文制作/林看云 诗联创作说语感   文:潘洪斌 语感 我们在诗联创作和欣赏过程中,都离不开语感.本文所谈的语感,和语言学中的概念不尽相同.它是对文字的 ...

  • 【索微探赜】秦同培| 撰联指南(第二章)

    索微探赜 第三十五期 责任编辑/杨茂东 潘洪斌 图文制作/林看云 撰联指南 | 第二章  文:秦同培 前言 <撰联指南>,清末民初无锡人秦同培编著,民国十五年(1926)出版.全书共六章, ...

  • 【索微探赜】秦同培丨撰联指南(第一章)

    索微探赜 第三十四期 责任编辑/杨茂东 潘洪斌 图文制作/林看云 撰联指南 | 第一章  文:秦同培 前言 <撰联指南>,清末民初无锡人秦同培编著,民国十五年(1926)出版.全书共六章, ...

  • 【索微探赜】韩进卿 || 楹联中的重字

    索微探赜 第三十期 责任编辑/杨茂东 潘洪斌 图文制作/林看云 楹联中的重字 文:韩进卿 <联律通则>第十条的"避忌问题"中规定:楹联"忌不规则重字" ...

  • 【索微探赜】网络联坛 | 大肠世家的参赛之路(五)

    索微探赜 第二十五期 责任编辑/杨茂东 潘洪斌 图文制作/林看云 大肠世家的参赛之路 文:曾清严 [索微探赜]网络联坛丨大肠世家的参赛之路(一) [索微探赜]网络联坛 | 大肠世家的参赛之路(二) [ ...

  • 【索微探赜】网络联坛 | 大肠世家的参赛之路(四)

    索微探赜 第二十四期 责任编辑/杨茂东 潘洪斌 图文制作/林看云 大肠世家的参赛之路 文:曾清严 [索微探赜]网络联坛丨大肠世家的参赛之路(一) [索微探赜]网络联坛 | 大肠世家的参赛之路(二) [ ...

  • 【索微探赜】网络联坛 | 大肠世家的参赛之路(三)

    索微探赜 第二十三期 责任编辑/杨茂东 潘洪斌 图文制作/林看云 大肠世家的参赛之路 文:曾清严 [索微探赜]网络联坛丨大肠世家的参赛之路(一) [索微探赜]网络联坛 | 大肠世家的参赛之路(二) 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