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岭丨情系丰乐镇
丰乐镇,是地处松嫩平原腹地、三肇(黑龙江省肇东县、肇州县、肇源县)公路交通线上的一个明星集镇。镇子规模南北长二里二,东西宽三里三,是肇州县除肇州镇外多个乡镇中规模最大的一个,镇子的历史比肇州县城老街基还要早,从创建到现在一百多年里就一直比较繁华和富足,是当年北大荒、今日北大仓的一个组成部分。那里钟灵毓秀,那里物华天宝,那里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丰乐镇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至深热爱和魂牵梦萦的地方。
岁月无痕,沧桑有迹。42年前的仲春,北国仍冰天雪地,寒风刺骨,一位身材较高大清瘦,皮肤黝黑,衣着较破旧单薄的山东青年身负一个大大的行李包走进了丰乐镇,走进了镇东南隅的几间又老又破的土平房里,这位山东青年就是我,那年我还不满18岁,还是一个不谙世事、毛手毛脚的大小伙子。
现在我仍很清楚地记得我背负的用一床旧被做成大行李包里,除了父母和我的一些破旧的衣服外,里面还有一口大铁锅和一个小小的木书箱,书箱里装有一套四卷《毛泽东选集》,装有我仅有的几本课外读物和高中教材。这些就是我们从山东老家带出来的全部家当,并且这些家当是我亲自背负从济南上火车到肇东下车,三千里之遥,在火车上挤站了三天两夜,受多大累、吃多少苦可想而知。这些事对现在的有些年轻人讲,也许认为不可思议。我想现在还能有多少人真正了解那个艰难困苦年代,又有多少人经历过那些贫困潦倒的岁月和在那个岁月特殊条件下发生的事情呢?
为生活所迫,我高中还没毕业,就与父母一起来到父亲当年奋斗过的黑龙江省肇州县丰乐镇落户,期望改变家庭困境和自己的命运。就这样,我是怀着一颗向往之心,怀着一个美好愿望兴高采烈走进丰乐镇的。从那时起到1982年我离开丰乐镇,一共整整8年的时间,我离开丰乐镇至今也已34年之久。我如此热爱的丰乐镇,我一往深情的丰乐镇,那里有我祖、父辈拼搏奋斗、艰难创业的历史,那里有我的梦想和我奋斗成长的足迹,那里有我流洒下的辛勤汗水和辛酸泪水,那里还有我幸福的初恋……
上世纪20年代初,是国运衰败、军阀混战、土匪猖獗、天灾不断的年代,我的祖父、二祖父为生活所迫,兄弟二人手牵衣袖、肩负薄薄的行囊,和众多的山东老乡泪别亲人、背井离乡闯关东来到丰乐镇,以租地种菜、卖菜为生。二爷爷曾被土匪绑票,家里顷其所以才把人赎了回来,后来爷爷在50多岁时就因脑溢血病逝于那里,接着我的父亲、两个伯父等十几个亲人又相继迁徙而来。在伪满洲国统治东北的十几年和光复后的几年里,大伯、二伯和父亲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役,遭受伪警察、地主、土匪的欺压、勒索和剥削,流血、流汗和流泪,艰辛创业,饱尝苦难。解放初,我的父亲又回到山东老家照顾年迈的奶奶和家人,其他亲人一直生活在这里。
我来到丰乐镇后,因当时还没高中毕业,父亲让我到丰乐镇一中插班继续学习了三个月。在那里,我有幸结识了部分老师和同学,我们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陈淑珍像慈母一般关心照顾着我这个新来的学生,很多同学也像兄弟姐妹一样相处。但遗憾的是,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在学校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只有一个多月,近两个月的时间是下乡支农参加劳动。现在回忆起来,当年下乡参加劳动的事情也是很快乐和难忘的,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到当时的韩二撸屯、张兴斋屯、付家屯、老任屯子等劳动时争抢吃大切糕和大豆腐的情景,我今日仿佛还能嗅到当年大切糕的香甜和大豆腐的醇香。
1974年夏,我高中毕业后回到了先进大队任农村方田化技术员,不久又到先进六队任出纳员,一直到1978年春进入绥化地区师范学校学习。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除了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外,我还参加了生产队里的各种生产劳动,学会了多样农活。当年三九天挥镐刨粪堆,大风沙天人工种玉米,冒雨赶车往街里市场送菜,伏天顶着骄阳收割小麦,走街串巷卖菜购粪,跟随马车出门掌包等情景经常引起我的回忆。特别是一次我因为生产队白菜喷洒农药杀虫严重磷中毒的事让我永生难忘,感谢丰乐镇医院的医护人员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还有我利用为大队和生产队工作服务之便,我走遍了镇内的大街小巷,几乎走遍了镇内的家家户户,熟悉了镇里众多的父老乡亲,了解了镇里的诸多风俗民情等。
丰乐镇,是改变我命运的地方。在生产队任出纳员和参加生产劳动的三年多里,我一直没有放弃过我热爱的读书学习。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童少年时期读书只是为求知与爱好,根本不理解此话的意思,但到了青春朦胧时期逐渐开始知道其含意。因此在从1974年到1977年恢复高考前的三年多时间里,在劳动休息之余,在晚睡之前,甚至在帮母亲做饭烧火和吃饭时我都手不离书。由于这样,使我眼睛视力下降很多,以致最后达到近视五、六百度,这也许是书中的“黄金屋”和“颜如玉”对我的极大诱惑和付出的代价吧?功夫不负有心人,1977年秋我凭着一点微薄的底子考上了绥化地区师范学校,虽然只是一个中师学校,这在当时农村青年中也算是凤毛麟角了,所以当时在镇上也引起不大不小的轰动,得到了很多同龄人甚至更多人的羡慕,我那60多岁的老父亲在很长时间里满脸褶皱的老脸上都泛着骄傲自豪的红光,我的命运从此也得到了改变。
丰乐镇一中不但是我的母校,也是我工作过的地方,我和她有着无比深厚的情缘。1979年我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丰乐镇一中任教,三年的教学工作无论从文化业务还是教学能力等方面我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为我从事一生的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开始任县教师进修学校中学历史教研员后,丰乐镇一中也是我经常深入和进行教研活动的地方。
丰乐镇,那里有过我幸福的初恋,在那里我找到了心仪的人生伴侣,1980年元旦我和爱人结婚,我们养育了一双儿女,携手一直走到今天。
1982年秋,我因工作调离丰乐镇一中到县城,可我的父母、弟兄及其他很多亲人还工作和生活在那里,我经常回去探望亲人们。现在那里还有我的亲人,我的乡亲,我的同事和朋友。
还有在丰乐镇西那片诺大的公共墓地里,长眠着我的父母、伯父伯母等多位亲人和无数乡亲们,我每年都多次到那里扫墓和祭奠。
艾青《我爱这土地》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丰乐镇,我的故乡,我深沉地爱着你!
2016年5月
作 者 简 介
吕秀岭,本名吕修岭,籍贯山东省东平县,原任黑龙江省肇州县教师进修学校历史研究员,中学高级教师,文学爱好者,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自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曾在《新青年》、《黑龙江教育》、《岁月》、《东方散文》等十余种刊物和《作家在线》、《行参菩提》、《东方散文》、《青年作家》等多家微信平台发表报告文学、散文、诗歌若干篇(首),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黑龙江教育》、《历史学习》、《初中生学习》等刊物发表历史教育教学文章多篇,主编、参编史志和历史教学辅导书籍等多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