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凌丨不如抛却去寻秋
大学问家朱熹当年曾写下:“书册埋头何时了,不如抛却去寻春”的诗句。让人觉得如他这般笃定、严谨之人天真活泼一面的可贵,不觉深受感染,便于一帮文友相约,也做一回“寻秋”之人。
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终于有幸置身于神农山仙境。
神农山位于焦作沁阳西北部的太行山南麓,是一个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山中有谷,谷中有峰的自然景区。据专家考证,神农山是炎帝部落活动最频繁最集中的地方,神农氏曾在这里尝百草、辩五谷、设坛祭天,因此得名神农山。
拾阶而上,满眼的树木历经春夏的孕育、生长,至秋,已是满眼丰硕,尽显风姿;有名的无名的花儿,不求名贵,不择环境,盛开到令人眩目的境地,不言自俏,无语自美;叶子,简单的绿色凝练再凝练,栉风沐雨,修身养性,出落得绿莹莹,金灿灿,红彤彤,远观,气定神闲,近视,怦然心动;果实,独自丰硕,缀满枝头,任人采撷。分明是一派无求而自得的怡然天成景象!老子曰: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道至简。庄子曰:大美无言。于此,当是最好的注解。
正自陶醉间,几只灵巧的猕猴毫不害羞地现出身来。或向人讨要吃的,或三三两两在树上玩耍嬉戏;得到美味后做着鬼脸开心而去,得不到的一脸失望。我一时童心发现,忘了在山下导游的叮嘱,从手提袋里给迎面走来的一只猕猴拿吃的。冷不防,手提袋被猕猴抢了过去,只见猕猕把袋子里的东西一股脑倒在地上,迅速抓起一个鸡蛋吞进嘴里,一系列动作干净利落。同伴见状,忙帮我去捡钱包,猕猴却不乐意地做呲牙咧嘴状,吓得我们连连后退,猕猴却一闪身跃到了树上。
一路直上。不时听到山泉的声响。细微而绵长。沿泉而望,一线水帘于山溪里蜿蜒而出,左缠右绕,一路滋润着山花,树木,不知疲倦的朝山下奔去。
山水相依,经过了多少载?流过了多少岁月?一滴水,捧在手里是童话,溶入江河是碧浪,汇进大海是波涛。你心有怎样的境界,便有怎样的风景。伴你长大的老家荷塘,已过了碧荷深处藕花红的时令,秋来了,留得残荷听雨声,当是另一番心境吧。叮咚、叮咚,来自山崖的水,若有若无,如丝如缕。包含了水怎样的执着与柔情啊!它滴水穿岩,义无反顾,百转千回,滋润着大地养育着万物,直到汇入大海。一路听来,便生出这样的想法:做一滴水也挺好的。
登到海拔1028米的主峰紫金顶之上,但见整个峰顶矗立中天,气势雄浑。那一株株闪着银光的珍稀树种白皮松,遒劲而傲然,骨感而庄重,把生命之美融进大山深处,令人赞叹。悬崖峭壁如鬼斧神工般耸立着,把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演绎到极致,任枝枝蔓蔓自由攀岩,好一派刚柔相济的和谐景象。
回眸间,一路上给我无限遐想的景色又隐藏于浓雾紫气之中,飘然若仙。难怪当年道教创始人老子曾在此筑炉炼丹,成道仙升。
山水于人类来说,是大自然无私馈赠的共同财富。人类因山水而倍感生命的顽强与坚韧;山水因人类的流连往返而风情万种。让我们学会珍惜大自然的赐予,让青山常青,碧水常流。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山中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姿态是那样的安详,自在,寂静,让人不忍打扰,敬意顿生。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大自然之美就在我们放下心事,仰望蓝天的惬意里;就在我们感知日月星辰、四季更迭的奇妙里;就在我们感恩大地万物、山川河流的给与里。抛却身边事,执意去寻秋。抛却的是烦愁的躯壳,寻来的是清爽的秋意,沉淀的是内心的宁静……
作 者 简 介
孙燕凌,女,生于1968年11月21日,现供职于平顶山市叶县公安局。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平顶山市诗词协会理事,叶县《澧水》杂志编委。自幼热爱写作,并致力于散文、诗歌创作。有十万字的作品发表于国家级、省级、市级报纸杂志,并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