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讲故事的人
一个讲故事的人
——写在我的第23个教师节
我想,当老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是要有好口才吧。而这基本功,我在30多年前就开始练了——虽然我现在也就四十岁出头。
当年的小丫头酷爱通俗文学,装了一堆武侠神怪的故事在脑袋里,后来居然沾了这一堆故事不少光。
那时候,仲秋时节农活多,摘棉花,剥玉米皮,都是小孩子可以干的。可是,哪个孩子愿意把自己晒在大太阳底下?这时候,我的故事就派上用场了。为了把弟弟妹妹留在棉花地,为了把邻居小伙伴凝聚在我家的玉米堆前,我讲《长发妹的故事》,讲《乌鸦的羽毛为什么是黑的》,讲《山羊的角为什么是弯的》,讲《猫为什么会爬树》,讲《山大王》……
可是,听故事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当我绞尽脑汁也讲不出现成的故事,可还是想留住弟弟妹妹和小伙伴时,我灵机一动,开始编故事:在地里看见受惊逃窜的蟋蟀,就编小蟋蟀找妈妈的曲折故事;在街里看见弯腰驼背、步履蹒跚的老头,就编一个老爷爷的凄惨故事……
故事有逻辑吗?故事精彩吗?我早不记得了。我只记得,我绞尽脑汁,不停地编啊编,小伙伴们只急急催着问:“完了吗?再讲一个,再讲一个呗!”
树影下,月光里,一个编得起劲,一群听得入迷。
我常常想,我是有当语文老师的潜质的。那一个个熟稔于心的故事,那棉花地里、玉米堆旁的原生态的作文创作,不就是文学懵懂的样子吗?
每带一个新班,我都会神采飞扬地作自我介绍:“语文老师,张素玲,最喜欢做的事,写文章;最擅长做的事,讲故事!”于是,总会有按捺不住的孩子冒一嗓子:“老师,那咱这节课就讲故事呗!”于是,教室里万千呼应;于是,我在心里偷偷一乐,“故事汇”开讲!——长得太普通,又没琴棋书画的才艺,我只能靠一堆故事凝聚点人气儿。
……
今年,我的教龄整整23岁了。23年,一个娇嫩的婴儿早已长成健硕的青年;23年,当年的青春早已变换了容颜;暮去朝来,春秋代序,留下的,是一串串平凡的故事。我喜欢回味这故事,它们如一朵朵小花,在长长的岁月中摇曳出淡淡的香味……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