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东丨记忆1978/系一条“军需极品”武装腰带才威风
1978年,我们一家五口人随父亲从部队转业复员到小城周口。那年我才5岁多。记忆里,当时的周口还称镇,既没有几条像样的马路,也没有如今耸入云端的高楼大厦。当时,小镇最热闹的地方不过是沙河堤子上的田园和大十字街罢了。
父亲在部队是名营职干部,所以我家里就有不少军用品。象军装帽徽领章啦,挎包军帽水壶啦等等,对我们兄妹三人来说是一点也不稀罕,我和哥哥心目中只有父亲的那条牛皮武装腰带才是真正的“军需极品”。听父亲介绍说,这条武装腰带是他参加全师军事比武时配发的。全营300多号人,除了教导员还有一条同样的外,其他的军官和士兵统统都配发是人造革的。父亲还骄傲地说,他就是扎着这条武装腰带佩带着“五四”手枪,率领着战士们参加的演习并取得了全师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比武结束后,父亲就再未舍得扎过这条腰带,所以武装腰带保护得一直很好。三指多宽的纯牛皮泛着诱人的红铜色,带扣是黄铜的,威武地凸现着一颗镶着“八一”的红五星。武装腰带很多时候都被母亲锁在大衣柜里,看都不许多看,更甭说让我们扎在腰上上街出门炫耀了。
那时候,我们居住在老街的一个大杂院里,十多户人家,二十多个孩子,每日里就知道疯玩。当然百玩不厌的游戏就是“打仗”:一方扮演红军,一方扮演坏蛋。其中有几个稍大些的孩子每次都扮演红军司令,而我们几个年龄小的,不是演坏蛋就是扮小兵。特别是一个叫铁牛的邻街孩子,仗着手里有把假手枪年龄又大些,总是当司令并欺负我们。有一次,我不服气地说:你神气什么?连条武装腰带都没有,一点也不象司令!过了两天,铁牛腰上扎了条窄窄的人造革腰带,别着假枪,摇摇晃晃地拦住我说:怎么样?咱现在象司令了吧?我很不屑地回答:恐怕你就没有见过真正的武装腰带吧?我家有一条,牛皮的,三指多宽呢!铁牛就鼓动我说:尽是吹牛皮!你家要是真有,那你拿出来让大伙瞅瞅?可我回到家缠了母亲半天也没有讨得父亲的武装腰带。小伙伴们就羞我吹牛,还威胁我说以后不和我玩了。我哭着再次回了家,母亲没我缠的没法了,就从衣柜里取出了用牛皮纸包着的武装腰带扎在了我的小腰上。待我神气地寻见小伙伴,大家的目光一下子都直了!天啊,谁亲眼见过这么威武和漂亮的腰带呀!铁牛马上讨好地向我表示:只要允许让他扎扎腰带,今天“打仗”的游戏就让我当副司令。面对大家的啧啧称赞和突如其来的幸福“提拔”,我早把母亲对我的嘱咐丢掉了九霄云外。当下我顺手就脱下腰带递给了铁牛。接下来,铁牛带领着我们来到田园的林子里玩起了“打仗”游戏。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我们遇到了七八个十几岁的痞孩子,他们拦住了铁牛开口就索要那条威风凛凛的武装腰带。铁牛不认识他们,当然不肯。可还未来得及逃跑,就被这伙人掠去了腰带、抢走了假枪、还挨了几个嘴巴。惊醒过来之后,首先是我开始大哭:我没有腰带了,没有腰带了。铁牛挨打时都没有哭,这时也吓得大哭起来……
父亲的武装腰带就这么丢失了。事后,铁牛的父母来到了我家,夫妻俩诚恳地对父亲说:这两天我们跑遍了百货商店,可就是买不到那种武装腰带。我们家在部队上也没有熟人,要不,就赔你们些钱吧?父亲却若无其事地说:算了算了,一条腰带丢就丢了呗。只要咱小孩没事就行了。再说啦,我还有一条呢!当时,我知道父亲是在说谎。可六岁的我却还不能读懂父亲内心中的失落和惋惜。
1989年,我辍学后到一家企业从事专职消防工作。在集训时,我领到了一条人造革的武装腰带,于是儿时弄丢父亲的那条武装腰带的事就浮现在眼前。领到我人生第一次薪水后,我就坐车到漯河的3515工厂选购了一条牛皮武装腰带,作为礼物送给了父亲。父亲接过腰带,先是一楞,随后他就明白过来,他说:你还记得小时候的事啊?哦,这腰带和当年我那条差不多,是军用品。但我知道,尽管这是条军用腰带,可又怎么能和父亲那条具有纪念意义的腰带相比呢?而且如今的人,谁又还会扎着条武装腰带去到处炫耀呢?
谈对象时,女朋友在我生日时送给我一份包装精美的礼物。我打看一看,是一条黑色牛皮的“鳄鱼”牌腰带。我随口说:你见过武装腰带吗?她不屑地说:谁稀罕那东西呀!难看的要命,你可不许扎那东西!听呀,昔日曾令人着迷的武装腰带竟成了“那东西”。
这几年,腰带更换了好几条,都是漂亮的小牛皮黑色腰带,价格也都不菲。可我扎在腰上,却怎么也找不到小时候扎父亲的那条武装腰带的威风和气派。前几天,母亲在拾辍物品时扒出了十几年前我特意买给父亲的那条武装腰带。我十分怀恋地特意扎在腰上试了试,感觉竟然十分别扭。年迈的父亲说:这东西恐怕要“收藏”了吧?说着他拉了拉他腰上扎着的簇新的“金利来”皮带自语道:还是这样式的舒服,既好看又方便,比武装腰带可是强多喽!
是呀,改革开放都30多年啦,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不知多少倍。像抢军帽、穿绿军装、扎武装腰带的事情早已是过眼云烟了。
作 者 简 介
王旭东,男,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人,业余爱读史籍,喜欢摆弄文字和相机,喜欢垂钓,喜欢在阅读和自由行走中感受、参悟人生。偶有小文发表,散见于国内一些报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