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老师说教育第3期】课堂教学管理中的4个心理学通识
以下内容转载自“名师新课”公众号
作者简介
钟志农,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顾问,全国第一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浙江省名师名校长工作站心理健康教育首席导师兼德育导师,浙江省学校心理学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首届“十佳家长”,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首届“十佳专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国培专家。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新的问题,产生各种冲突与矛盾,发生各种各样的偶发事件,使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受到干扰。而且,当前学校里班主任和广大任课教师遇到的难题,一大半都发生在课堂上。所以,维持课堂教学秩序无疑已经成了教师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其中,教师必须熟悉和掌握4个心理学通识:
第一个通识:整体关注课堂行为的四大要素:知情意行
第二个通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管理的前提
1.安全感需求
安全感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一个吸引自己的学习环境。当学生觉得课堂环境很安全时,往往显现出对学习的爱与执着。那么,学生的安全感来自那些课堂管理要素呢?
(1)安全感来自学生对教师的信任。
(2)安全感来自对学习目标可行性的确认。
(3)安全感来自小组学习的课堂组织形态。
(4)安全感来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会受到负面的评判。
那么,什么因素会威胁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安全感呢?安全感的最大威胁就是,当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时,没有得到肯定和关注,教师继续自说自话,好像对学生不屑一顾;或者干脆就是劈头盖脑一顿批。
2.爱和归属的需求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每一位优秀的教师也都会发自内心地去爱自己的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由于要分秒必争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爱的表达方式应该与平时课外不同,课堂教师之爱的主要表达方式是4种:
第一,保持微笑。
第二,目光专注。
第三,真诚赞美。
第四,细微的肢体接触。
相对于爱的需求而言,学生更加重视归属感的满足。因为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总的趋势是与父母渐去渐远,而高度重视同伴群体对自己的接纳。这就是说,归属感需求的满足要远远大于对关爱需求的满足。
讨论两个案例。
3.自尊需求
什么是自尊?自尊就是有头有脸有面子,就是一种生存的尊严。
青少年学生格外重视自己在同伴面前的尊严和面子,如果在课堂上当众羞辱了一个学生,或者让学生在公开环境下受到惩罚,用这样的“后果”迫使学生感到恐惧而有所收敛,这种做法肯定是收效甚微的,甚至会导致与教师的公开对抗,再有甚者则会酿成重大校园危机。
讨论一个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