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靖婵| 忆母校 忆童年

忆母校  忆童年
Table qing in Xining
作者|汪靖婵(青海)

说起我的母校,然则有三。其一,就是家附近的小学;其二,离家稍远的中学,其三,位于镇上的高中。这三所学校皆成了我的母校,在这三所学校里,我汲取了丰富的营养,收获了良师益友,恩师同学,留下了欢声笑语,有快乐,有烦恼,有彷徨,有向往,有希望,有梦想。把我童年的所有时光全留在了这里,这里成了我毕生眷念和依恋的地方。

正是品读了贾平凹笔下的母亲和小学生涯,脑海里顿时浮现出妈妈和姐姐稍年轻时的样子和儿时的种种趣事,还有我的第一个母校,小学。

记忆深处的小学,并不大,有四排瓦房组成。校门是两扇铁门,进了校门的左手边是半排瓦房,这是老师的宿舍。校门右手边是男女厕所,那时候师生共用厕所,厕所不大,男生厕所没进去过,女生厕所有两个蹲坑。整个厕所都是土墙,泥土地,木头搭制的房顶。厕所门是个“几”字形的土门,进了土门,是一块空地。空地便可分成两条路,一条通向男厕所,一条通向女厕所。这两条小路是用石块铺成的,隔块空地摆放一块石头,没有铺放石头的地方就是泥土地,铺放的石头之间的间距正好可以跨一步的距离,这样的石头小路蜿蜒通向男女厕所门,这是男女厕所的分界点,那时候的孩子特别守规矩,男生从不进女厕所,女生也从不进男厕所。也不会在土墙上乱涂乱画,土墙表面洁净光滑。记得小时候的雨水分外充足,经常下雨,于是没有铺石块的泥土地特别滑,常常上厕所得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得慢慢的踩着石头出入厕所,一不小心就会滑倒,摔得一身泥。现在想来,还会笑出声来。“几”字形门的左右两旁各栽着一株红刺玫树,攀墙而生。年岁久了,两株刺玫树的枝叶便长到了一起,正好在“几”字形的最顶端汇合在一起,整个门被刺玫树包围,每到夏季,枝繁叶茂的刺玫树形成了一个花门,玫红色的刺玫花挂满了墙,散发着扑鼻的清香。记得每次去厕所,都会在花丛里寻找蜜蜂,会用自己用废作业本折叠的捉蜂器偷捉蜜蜂,有幸的是从来没有被蛰过。厕所左侧紧挨着校门的墙壁,厕所右侧又是一排瓦房,这是老师的办公室和宿舍。瓦房正前方是两座砖砌的椭圆形的小花园,两座花园间相距有一米之远。一座花园里是老师种的菜,有小油菜、葱、菜花、大头菜、萝卜、芹菜。另一座花园里是种的花,麦穗花、格桑花、杨竹兰、石榴花、菊花。那时候的学生很安分,不会去糟蹋老师种在花园里的菜,还会拿喷壶帮老师浇菜地,蔬菜长势旺盛。记得最清楚的是,这排瓦房的墙壁上固定着一个电铃,每到上下课时间,拉动开关才会发出清脆的铃铃声,这是最喜欢听到的铃声,有几次有幸被老师喊去,代替老师按电铃,那是一件无比自豪的事情,至今难忘。

最是难忘那两座花园墙,那里成了老师体罚学生的领地,不管春夏秋冬,没完成家庭作业的学生都会被老师留下来,中午不让回家吃饭,直到完成作业上交给老师,被老师批改完了才能自由活动。我也不知道那时候怎么会有那么多不爱写作业的孩子。他们不怕冷,不怕热,也不怕晒,更不怕饿。每到中午放学回家吃午饭之时,那些没完成家庭作业的学生都会被老师留下来,让他们趴在花园墙上写作业,往往会排上一整溜,他们一边写作业一边眼巴巴的看着老师们做午饭,还时不时地飘出来一股饭菜香,那是最折磨人肚子的。我那时候成绩好,从来没有体验过趴在花园墙上写作业是什么感受,每次都是在他们羡慕的目光注视下骄傲的跑回家。很多次我回家吃完饭回来了,他们还趴在那里写作业,现在想想挺可怜的。

两座花园的正前方是一排排得整整齐齐的松树,各个笔直挺拔。每当夏天下雨的时候,松树叶子上挂满了水珠,我们会用舌头舔饮,不觉得脏。冬天的时候,松树叶子上落满了雪,我们会用手轻轻地捏成一个小雪球,含在嘴里,不觉得冷。这一排松树前面是两米多宽的一条走廊,走廊对面又是一排排列整齐的松树,松树前边是一片空地,这是我们用来升国旗,做操,默写字的地方。右边这排松树中间树立着一根高高的旗杆,这是一根用两根木头拼接成的旗杆,虽然是木质的,但是拼接的还算笔直。每到周一,我们几个年级的学生会排着整齐的队伍聚集在旗杆前面的这块空地上,唱国歌,升国旗。这里成了最庄严的地方。每到课间时分,我们又都会聚集在这里做广播体操。其余时间,我们会在这里默写字。说起这个默写字可有意思了,我们都会找一块石块,在空地上画上两条长长的竖线,可以画的很长很长,两条线之间的间距大约有一米,然后蹲在两条线的中间,以两条竖线为界线,在竖线中间画上几条横线,便成了属于自己的作业本。谁都不能跨越界限。就这样每人占一列属于自己的作业本,你拼我赶的练字。每写完一行再画一条横线,往后移一小步。字越写越多,竖线越画越长。默写在地上的字像一条蜿蜒的长龙,曲折在校园里,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地上画的属于自己的作业本里默写字,不能踩别人写的字,更不能被别人踩字,如果违规,马上报告老师。迎来的就是一顿斥骂。想想太有意思了,想必现在的孩子们体会不到这样的乐趣吧。

走廊通向右前方的两排瓦房,那都是我们的教室。走廊的中端是一排瓦房,瓦房被走廊从中间分开,走廊经过的地方留有一间有屋顶的过道,教室分布在过道的左右两旁,左右各一间大教室,穿过左右教室中间的过道便又是一段走廊,走廊的末端又是一排瓦房,这是三间瓦房,自然是三间教室,走廊两边也栽了两排松树,左边松树前面是块空地,空地上用竖立的砖块磊了一个圆形的小花园,花园里种了花,每当夏天,花园里蜂蝶共舞,花香阵阵。冬天里,小花园成了我们倾倒污水的地方,天寒地冻的时候,小花园成了我们的小型溜冰场,每到课间时间,都会玩的不亦乐乎。右边松树的前面也是块空地,这里也是我们默写字的地方,靠墙边上有一个水井,当然是安装了水龙头的水井,那时候的夏天不知道从家带杯子,不知道喝水,却喝了不少井里的生水,却很少闹肚子。我们会在这里提水洒教室的地面,洗拖把,玩水,一不小心就会弄湿衣袖,弄湿鞋裤,那时候穿的鞋是妈妈做的千层布鞋,很容易弄湿,很容易进水,往往也容易晾干。水井对面便是我的教室,在这个教室里,我的写作启蒙才刚刚开始。

记得这是小学三年级,老师第一次要求我们写周记,我人生的第一篇周记《春天的花园》被语文老师张胜录贴在了教室后墙壁上的《学习园地》里。这是用红纸剪的细长条拼出的一个长方形的大方框,方框顶端贴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字样。字体是老师用红纸剪的,鲜红的剪纸贴在白墙壁上格外耀眼好看。这是成一字排列贴上去的。这一排醒目的字体下面,用绿色的纸剪贴了“学习园地”字样,这几个字是按半圆的扇形贴上去的,映衬着红红的一字排开的字体,显得格外有层次感。绿色扇形“学习园地”的下面便是红纸拼成的长长的红色长方形,长方形里面贴着的都是我们优秀学生的优秀周记、手抄报、画、整齐规整的漂亮的字。正是这个“学习园地”萌生了我的写作爱好,不为别的,只为自己的周记贴在“学习园地”里被老师表扬,被同学羡慕,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我得感谢我的写作启蒙老师,就是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张胜录老师,老师长得眉清目秀,写得一手好字,字体漂亮极了,脸上始终挂着微笑,老师笑的时候露出洁白整齐的牙齿,额头的抬头纹微皱。这是他给我留下的最清晰难忘的样子。那时候的教室里很简陋,木桌子,长条宽木板凳,很沉,两个人每人抬一头才能搬得动。往往一条板凳上能坐下五六个人。因为宽,坐着挺舒服的,只是外露的木楔子会夹屁股。打扫卫生的时候可费劲了,得两个人合作才能搬移。冬天很冷,得生炉子。我记得好几个轮到我值日的早上,天还没亮,就抱一撮家里的麦草往学校跑,为的是去学校生炉子,打扫卫生。黑漆漆的天伴随着一阵又一阵的狗吠声也不觉得害怕,最主要的是不怕冷,虽然艰苦,却乐在其中。那是开心的记忆。

出了学校门,右拐几百米,是一个大操场,操场的中央有一台篮球架子,这里成了男生们的乐园。老师经常带着我们在这个大操场里玩游戏,玩的最多的游戏便是老鹰捉小鸡、丢手绢、打沙包、跳皮筋、踢毽子。因为踢毽子不小心将额头磕碰在学校的砖墙上,于是额头上留了一道疤,当时缝了四针。这是在母校唯一一处留在我脸上的伤疤,至今还有。

很是难忘小学母校的校长——宋长奎,瘦高瘦高的个子,喜欢穿着笔挺的西服,看上去更显个高,炯炯有神的眼眸里透着慈祥,总是温言细语的话语里皆是敦敦告诫,他是我们的音乐老师,他教给我们的第一首歌是《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至今还是记忆犹新,还能整首歌完整的唱出来。可惜的是恩师已经不在世了,我在江苏的年月里听说恩师患了糖尿病逝世了,如今已经十几年之久了。老师的夫人是我的小学数学老师。老师个子不高,始终留着非常好看的齐肩短发,头发很直,一点都不弯曲,在我的印象中,老师始终如一的保留着此发型,这个发型让我羡慕了一整个童年。

其实我的小学是在四个学校里渡过的。它们都离家很近。我注重写的是我从学前班到三年级的学校,它留给我的印象是最深刻的。所以我称它为小学的母校,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离我家最近,走路几分钟的时辰,也是我在小学呆的最长的学校,也是我最先进入的学校,我的数学基础和语文拼音基础都是在这里学到的,有了这里的知识铺垫,才有了文化启蒙,所以我特别感激我的启蒙老师和学校。

在第二个学校里只呆了半学期,这是修有两层楼的教室,教室是砖砌的,水泥台阶,铁栏杆。学校离家也不远,那是四年级第一个半学期,因为呆的时间短,所以印象不深。

第三个学校离家稍远点,在那里渡过了一年时间,完成了四年级的课程,印象也不算太深,唯一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我的语文老师——杨永郁老师。圆圆的脸,微长的头发有时会遮盖住眼睛,双眼皮,两眼睑经常是肿着的,好像没睡醒的样子,脸庞有颗大痣,脸颊上有两个酒窝,牙齿微黄,笑起来挺和蔼,凶起来挺可怕,喜欢喝点小酒,喜欢用筷子做的笔。那是一支最朴实无华的笔,老师就爱用它。笔是用筷子做的,把筷子的一头用刀削成扁平状再削成笔尖状,蘸着红墨水改作业,写批语,效果和钢笔一模一样。老师的字体也很漂亮。之所以对老师印象深是因为他也是我的作文培养老师更是我的书法启蒙老师。老师喜欢读书,尤其是作文书。老师经常在语文课上拿作文书,给我们一遍又一遍地朗读作文书上的范文。我的语感就是在这时候培养起来的。词汇也是在这时候积累起来的。我的语文成绩好,字写的好,作文写的也好,老师经常表扬我。在我的作文本上用老师的专用红笔画满了红色的波浪线。那时候老师觉得你的作文里的词用得好,语句写得好,便用红笔把老师觉得写得好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而我的作文本上全是老师画的红色波浪线。评语都是赞美的,每次都会把我的作文当范文在班级里朗读,朗读完了还会夸赞一番,那时候别提有多高兴了,而且特别自豪。老师对我也非常好,我记得那时候我还是语文课代表,经常去老师办公室的炉子上烤火,那时候教室里的炉子一点也不热,冬天会很冷。现在想来那简直是VIP待遇,挺自豪的。老师经常会揍那些不听话、顽皮、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而且揍的很凶,所以大多数的同学都怕老师,而我从来都没有怕过,反而觉得老师很好,对我确实挺好的。我的第一堂书法课是四年级开始学的,也是杨老师教的,我清楚的记得,老师在我的大楷本上画满了红色小圈,这是优秀的表现。老师会把学生写的毛笔字本收上去批改,批改方式很简单,他会把写得好的字体用他的筷子笔蘸着红墨水画个圆圈圈起来,红圈越多说明写的字越好,我的本子上全是红圈,现在还清晰的记得本子的样子。让我有了书法爱好和读书的习惯得感谢我的杨老师。

第四个学校,也是我的初中学校,离家也不远,在这里完成了我的五年级课程以及初中三年的课程,印象颇深。学校门挺宽敞的,左右两扇铁门,铁门上有菱形的镂空图案,挺漂亮的。铁门左右两旁的墙壁呈梯形展开,白色墙壁上用红色的油漆分别刷写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字样,显得格外庄重。靠着墙壁,左右两端都栽着两排柳树,这是我们的功劳,记得这是我们五年级的时候栽的,每两人一组栽了一棵树,学校后面正好有一道水渠,每周都会从水渠里提水浇树,还有花园里的花,每周都会有劳动课,老师要求每位学生从自家带把铁锹和水桶,除草、浇花、浇树。学校是修有三层楼房的教学楼,教学楼分别设有小学,初中。教学楼的左侧是小学教室,右侧是中学教室,分别被两座楼梯隔开。教学楼正前方,有一座舞台。这是一座泥土的台子,一面靠着墙,另三面用水泥砌了光面,舞台的左右两端有几阶台阶,是通向舞台的通道,舞台上面是泥土地,还长着草。这个舞台给了我太多的童年的回忆。它是我校作节目汇演、运动会开幕式的主席台、六一儿童节节目汇演、歌咏比赛、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等。当然这是后话了,初中的时候我们班级的任何比赛都会获奖,三年以来,没有例外。所以我是喜欢这座舞台的。而且以这座舞台为荣,它见证了我们的欢声笑语。舞台和教学楼之间的空地皆是操场,操场很大,每次举行运动会都会很隆重,记忆深刻。一个班级一个方队,有鼓号队队伍,有举旗队伍,有领队队员,举着代表班级的牌子,全员穿白衬衫、黑色裤子、白球鞋,当然这是没有校服前的着装要求,有了校服后便是校服了。举着自制的花圈(用柳树枝扎个圆环,用各色皱纹纸剪的细长条,缠绕在圆环上,缠得厚厚一圈便是个漂亮的花环,每人做两个,左右手各拿一个),还有一种创意做法,只有我们班级的人才会做的,当别的班级的同学投来好奇和羡慕的眼光,那时候可神气了。那就是在空易拉罐里装上几粒石头,封口,同样在两端用各色皱纹纸剪出漂亮的细长条粘上厚厚一圈,举起来好晃动的时候有清脆的叮当声,两端的皱纹纸刹眼极了。也有用皱纹纸做两朵大花的,色彩各异,用皱纹纸放上两条长长的飘带。每当队伍走到主席台前,双手举着花环或花或易拉罐,喊着嘹亮的口号,踏着整齐的步子。那是镌刻在童年里最美好的回忆。

舞台右侧的一块空地上栽着小松树,榆树苗,这也是全体师生的功劳。再往右侧是块空地,空地连接着一座小门,从这座小门进去,是三个院子组成的四合院,三个院子的四周都由一排瓦房围着,这些瓦房年数已久,这是我姐(我姐比我大十几岁呢)那代人上学的时候的教室,如今修建了新的教学楼,旧瓦房成了老师们的宿舍,瓦房前的空地自然成了老师们的小菜园,都种着家常的蔬菜,我的初中的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老师的宿舍在进了小门的第一个院子里,老师在墙角种了萝卜,香菜和小油菜。我们时不时地会拔老师种的萝卜和香菜,用水一冲就直接吃了,那味道就是一个香。

出了小门右侧是块小树林,我们经常搬着小凳在树林里读书,复习。小树林成了我们课余时间的小天堂。小树林右侧是条通道,通道右侧是男女生厕所,这排厕所从老师宿舍的四合院的墙角修到新修的教学楼的右侧末端处。由于中小学学生颇多,所以厕所修的也大,厕所末端的右侧同样是块小树林,这也是我们的天堂,经常在小树林里读书玩耍,这是抹不去的记忆。这片小树林前是块空地,空地上有一座水井房,我们用来洗拖布,用水,老师们洗衣服,做饭用水都得从这里提。水井房前面的空地上有两台水泥做的乒乓球台,这里成了我们课间十分钟的乐园。

整个教学楼是水泥建筑,楼梯是水泥的,用铁栏杆做了护栏和扶手,外墙壁上贴了白色瓷砖,教室里的内墙壁刷的雪白,地面都是水泥地,有水泥砌成的讲台,左右两侧的墙壁上各有装有双层玻璃的三大扇窗户,一间教室一共有六组窗户,两个为一排的三列日光灯,甚是亮堂。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没有暖气,得学生自己生炉子,那时候没少早起,没少被烟熏火燎。前后墙壁上各装有一块大黑板,黑板的四周是用木框固定的,刷着棕红色的油漆,显得黑板格外黑,在这黑板上写字别提有多美了。前面的黑板老师讲课用,后面的黑板用来展示学生的黑板报,可以直接拿粉笔在黑板上涂写,自由设计,可写可画,内容积极向上,版面美观大方为好。每周都会有老师检查,评分,评比。设计新颖、字体漂亮、版面整洁为评分标准。往往是六人一组,一组一周的轮流写黑板报。那时候我们组经常获赞。那时候字体漂亮、作文优秀、画画优秀那都会成为引以为豪的资本。老师表扬,同学称赞羡慕,别提有多神气了。

在这之前的黑板报,都是手抄报,学生自己用彩笔在白纸上画上四边漂亮的花边作装饰,再画上精美的图案、抄写诗句、名言、好文章等;被老师贴到教室后面的展览墙上,无数张手抄报组成黑板报。比起之前的瓦房泥墙泥土地,简直是到了天堂。

记忆中的教室很长,五年级在教学楼三楼的最左边,也算是处在相对高的位置了,那时候最喜欢下课时间趴在教室门口的铁栏杆上极目远望,能看到教学楼前的两座花园,花园坐落在整栋教学楼的左右前方,中间被高耸的旗杆分开,一座花园在小学教学楼前偏左侧,另一座花园在中学教学楼前偏右侧。虽然中小学教室左右两边分开了,但是惯例的升旗仪式和一周各项评比汇总都是一起参加的,运动会、节目汇演都是集体参加,所以中小学老师我们都认识。

五年级的老师到现在也是记忆犹新。语文老师是王富林老师,瘦小的个子,一头卷发,戴副框架眼镜,走起路来腿笔直笔直的,喜欢穿一套黑色西服,手里拿着一条细长的竹鞭,是用来体罚我们的,大多数学生怕极了的。数学老师是胡元忠老师,中等高个,细长的小眼睛,从来都不笑,可严肃了,生了气了眼睛就眯成了一条缝,喜欢穿一身灰色衣服。最是难忘英语老师,何梅老师。个高,国字脸,头发微长略卷。教我们英语的时候,老师正好有身孕,喜欢穿件蓝色背带裤,挺着圆圆的肚子,讲话温声细语。这是我的英语启蒙老师,老师对我很好,我也很喜欢她,很喜欢英语,初中的英语,老师也带了一年,我的英语成绩突飞猛进,可惜到初二就换英语老师了,对何老师也是百般想念万般不舍。计算机老师是郭全彪老师,瘦小的脸,戴副眼镜,头发是微卷的分头,喜欢穿件灰白色夹克衫,这是我的电脑启蒙老师。

除了五年级,小学生涯虽然艰苦却很快乐。其一,小学时的我学习成绩好,从来都没有挨过老师的批评,其二,虽然教学环境不是很好,但是课余生活非常丰富,宋校长会带领我们爬山、放风筝、野炊、劳动。正是这些课外活动,丰富了我们的童年时光,现在想来依然回味悠长。

中学三年,我们的教室在教学楼最右侧的一楼最边上,出了教室门,右拐,便是乒乓球台和小树林,那里是最难忘的初中时光。难忘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老师,李萍老师。老师的头发总是柔顺笔直,大多数情况下头发是披着的,老师的头发很漂亮,老师很爱美,当然也很漂亮,喜欢各种风格的衣服,各种打扮。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兼地理老师,写的字很漂亮,美观大方,是龙飞凤舞的美,字如其人,果真老师性格开朗豪爽。老师是我们学校的节目主持人,老师编排的舞蹈,节目会频频获奖,我们班级成了学校耀眼的班级,皆是因为我们的班主任是李萍老师。

我的语文成绩一向都很好。作文写的也好,老师经常表扬我,拿我的作文当范文读。记得学校有个红星广播站,评选优秀学生去播音,我的作文自然成了播音的对象,五年级的周记,初中的作文,都会在广播里播出,因为学校离家不远,所以学校广播站播音的时候站在家里的院子里就会听的一清二楚,每当播到我的名字的时候,爸爸总会偷着乐,但他从来都不表扬我,但我知道,他是打心里高兴的。老师对我非常好,我们几个成绩好的同学经常去老师宿舍蹭饭吃,老师会做拉面给我们吃,尤其是那凉拌萝卜的味道,妙极了,那都是迄今为止最美好的回忆,记得有次我生病请假了,老师晚上来家里看我,给我买的水果。我感动极了,那时候铁定心了要好好学习。第二天早上老师来家里接我上学,冬天的天气是极冷的。老师戴着帽子,帮我拎着书包,我空手紧随,一路上说说笑笑去学校,这是我忘不了的记忆。

除了难忘校园生活,小时候玩的游戏,丢沙包、跳皮筋,甩大绳、踢毽子、玩石仔(一堆小石仔摊开了,手里拿一个石子向上抛起再抓起摊在地上的几个石子连同抛起的那一个石子一起抓在手里,谁抓的多为赢,有时候会抓一堆石子在自己跟前堆着,一玩就是一下午)、包袱石头、玩骨节、捉迷藏、抱大树、下方、每逢二月二的时候玩猜赢大豆、过娘娘家儿、糙雪蛋儿、挖锅锅灶儿、在墙边挖拉拉根儿、在土墙洞里掏不蛰人的蜜蜂,吃油菜杆等等也同样难忘。太多太多的趣事,仿佛无声无息的已飘远,我相信从那个时候过来的人都记着吧,可是现在的孩子又有谁还能再去玩那些看似没意思的游戏呢?!只叹时光匆匆一去不返呀!转眼间玩那些游戏的孩子已经30多了,怎能不叹息呢?小学的学校、操场、厕所、那两排松树、老师、同学、小学时因调皮留在我脸上的两块伤疤、家门前的泥路,半夜三更拿着家里的干草和柴跑去学校烟熏火燎地生炉子、夏天用化肥袋子做个三角戴到头上其余的披在后背当雨披,冬天在厚厚的积雪里打雪仗,在雪地里倒上水将其结冰后滑冰,在马路上滚大雪球,站在路中间打羽毛球,冬天拿着家里杀的猪肉上切的瘦肉块和姐姐打毛衣的铁签子及福满多方便面里的调料包跑到家后面河边的树林烤肉串,在结冰似路的河面滑冰,摘冰块吃还要蘸着方便面调料,夏天在减了水位的河里玩跳石头,时常掉水里,鞋里全是水,在石头底下摸鱼炖汤,在河中央的树林里摘野花,用纸叠纸船,还要写上纸条,插上野花,许下心愿将船放入河中,一边祈祷一边目送它随着流水飘远,更是忘不了初中的学校,老师,同学,还有学校后边的那条河和附近的那条大河,很多时候的中午我们会夹一本书,偷偷溜去玩,那里有草地,有野花,经常坐在树上,头发上插满黄色的野花,到现在已经过去将近二十年,时间啊,溜的太快,这些趣事仿佛就在昨天,历历在目,全在脑海,清晰如昨,那时候爬树,翻墙,摘野果,摘毛杏子,摘酸刺叶……时间啊都去哪了……要写的东西太多了,一定会将它们一一写出来,拿来祭奠我的童年和青春,那将是永恒的记忆和惦念……

高中生活,多了份成熟和酸涩,少了童真和乐趣。高中的学校在几里之外的镇上。需骑自行车上学,春夏秋冬,风雨无阻。遇到大风大雨天气,那简直要命。都会被雨淋得是前胸贴后背,半裤腿全是湿的还粘满泥土,鞋子更不用说了。但还是会坚持去。下雪天,有时候轮胎里被雪塞满,没法骑行,只好推着走,结了冰的路面上箭步如飞。还不能紧握手刹,现在想来也够艰辛的,往往是天还未亮就往学校赶,晚上放学回家已是天色已晚。这样往返两年后,高三住校了。宿舍是一排瓦房,往往一间宿舍里能住下全班一半的女生,上下铺。空间极小,经常会为鸡毛蒜皮的事同学之间闹别扭,现在想来,还想笑。

高中的教学楼稍大了许多,它由镇上的初中和高中组成。值得一提的是,教室里装了暖气,不用一大早跑去学校生炉子了。冬天,一进教室门都是暖哄哄的。学校门是个大铁门,左右分开,进了校门的左手边是个大操场,操场极大,做课间操、开运动会、上体育课都在此地。操场一边的一角是一栋新楼房,五六层高,这是部分老师的家。楼房后面是西纳河,楼房右侧是镇上的街道。操场正面一侧的砖墙上留有一个砖砌的小门,只容得一人出入。我们经常从这里截近道上街,会省段路,上街很方便。进了学校大门的右手边又是一道门,进了这道门才能去教学楼,这道门的边上是排瓦房,紧接着是横竖陈列的几排瓦房这都是老师宿舍,最右侧边上的那排瓦房是食堂,食堂设有三个大灶,两个汉族灶,一个清真灶。再往前走是一排新修的教学楼,这排教学楼是在我们高二的时候建成使用,我们是错过了享用机会,顺着这排教学楼往前走,是一条长走廊,走廊右侧边上又是并排的两三排瓦房,瓦房尽头是厕所,这些瓦房这也是老师的宿舍,夹在老师宿舍和厕所中间的两排瓦房是男生宿舍。走廊左手边是一栋很大的教学楼,教学楼有两个可进入的门,前面是初中部,后面临着西纳河的这边是高中部。楼层较高,每次课间上厕所都是跑着去,跑着回来,跑的是气喘吁吁。教学楼后面是块空地,以前是学生放自行车的地方。后来在靠着河边的地方搭了一长溜铁皮房,集中存放自行车了,这块空地自然成了学生的环境区域。顺着铁皮房往前走,右手边是一溜二层转砌的楼房,这正是女生宿舍。再往前走便是厕所了,厕所离教学楼挺远的,每次上厕所都得争分夺秒,下课铃声一响便冲出教室,然后一路小跑,遇上下课铃声响过了,课还没结束的老师,那真是焦急万分,上厕所更是着急了。

高中三年,有多位老师,最难忘的还属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刘启元老师,语文老师张学武老师和英语老师罗慧萍老师,数学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老师,陪伴了我们三年,高子较高,短头发,脸很白,牙齿整洁白净,留着胡须,喜欢戴顶帽子,眼睛一眨一眨的,喜欢穿身黑色西服或是一套灰色运动夹克衫。老师对我们挺严厉的,老师的数学教课在学校里是属一属二的,老师带的班级的数学成绩在年级组排名也是属一属二的,班级里数学成绩好的人太多了,尤其是男生。可是我的数学成绩总是不理想,现在想来总有一种难以忘怀的心绪,尽管时光远去,但依然清晰闪现。曾忆高中生涯,数学成绩总是不理想的我是怕极了我的班主任老师,因为严重偏科,语文成绩总是超前,数学成绩总是落后,因此没少挨班主任老师的批骂,到现在想起来都是怯生生的,但是现在想来,依然感激,老师总是很早就来学校,很晚了才回去,我们上晚自习的无数个日日夜夜老师都是陪着的,无论老师有多忙,总会来教室转上一圈,这才安心。我们也习惯了老师的严厉。语文老师个子不算高,头发微卷,双眼皮,皮肤略黑,总爱笑。喜欢穿件深蓝色西服,喜欢一只手托着课本,一只手塞进裤兜,在讲台上渡来渡去。我是高中三年的语文课代表,自然和语文老师走的近些,老师比较随和,但凶起来也让人胆战心惊的。我和两位同学经常去老师宿舍聊天。寒冷的冬天,围着炉子坐着,放着磁带放的歌曲能聊几个小时,纵然外面寒风刺骨,老师宿舍可暖和了。这也是一段忘不了的记忆。英语老师留着顺直的披肩发,肤白,貌美,双眼皮的大眼睛,小嘴,老师个子算中等高,走路总是挺直了脊背,显得格外有精神。老师的声音很好听,单词发音很标准,喜欢听老师朗读课文。只可惜只陪伴了我们一年时间。但是跟老师的关系很好的。到高二换了个男英语老师,对高一的美女老师甚是想念。

最是难忘高中学校对面的那座山,那时候我们天天往上爬。山不算高,爬上去是很平的草地,很大一块。我们在中午时间经常拿本书去山上,原本是去山上背书的,结果一到山上不是睡觉就是聊天,一晃就是一中午的时间。那时候,下山的时候,一边拍打着粘在屁股上的草渣和泥土,一边小跑回学校,怕被班主任老师看到,恨不得变成有翅膀的苍蝇悄悄的飞回去,不留踪迹。因为老师家就在山前面的空地上。那时候总是感叹时间过得太快。还有教学楼后面的西纳河甚是难忘,中午时间也常去,顺着露出河面的石头跳过去,便是一片树林,灌木丛生,绿草丰厚成荫,我们常常在草地上打滚,摘野花,捡野草莓,挂在树杈上酣睡,快到上课时间又急匆匆跑回,现在想来也挺有乐趣的。

如今高中毕业已经十五年了,除了语文老师外,其他的老师自从毕业后再未谋面,不知道都安康否。回忆起来甚是想念。前几天突然联系上我的高中班主任,也是数学老师,有一种难以言表的亲切感。现在回首细想那段时光仿佛就是昨天发生的事,谁曾想已经过去了十五年啊,真是不可思议。时光溜的太快了,一晃我们都三十多了,已为人母人父了,学生时代的记忆是永生难忘的。

自从毕业后高中的学校再未进去过,尽管很多次都从学校门口经过。如今的学校变化甚大啊,以前的那两扇铁门换成了电子移动门。教学楼加盖了两栋,之前我们用过的那栋教学楼也重建了,完全变样了,那些曾经的作为老师宿舍和学生宿舍的瓦房也不见了,透过校门,还能望见一座雕像,一看就是一座高等学府的样子。为这几年的学校变化高兴的同时也感叹曾经的时光再也找不回了。每次从学校门口路过。有种说不出的情绪萦绕很久,有时候还会莫名其妙的伤感。为逝去的时光,为逝去的青春。

初中的母校,自从毕业后也再未走进去过。尽管每次回家都会路过,都会看到,亲切中又夹杂着一缕陌生感。学校也加建了一排教学楼,扩建了,学校变大了,变豪华了,却回不到童年了。很是留恋但是怎么也找不到曾经的感觉了。但是我们栽在校门口的柳树依然存活着,枝繁叶茂,仿佛在见证着时光和我们的成长。

小学的母校成了我们村的村民委员会,翻新了,砌了砖墙,刷了白墙,铺了地板。没有了学校的味道,已然把童年的痕迹抹了个净。那小学的第二个学校和第三个学校成了村民的院舍,学校的痕迹消失殆尽,甚至都想不起来当年学校坐落的具体位置了,大概记得那里曾经还是一个学校。我想也只有我们这批同龄人才记得吧,我们的下一代肯定是记不得了。

时光啊……

作者:汪靖婵
(0)

相关推荐

  • 中学生优秀作文欣赏:我最喜欢的学校

    我最喜欢的学校 我最喜欢的学校莫过于我的母校了.且不说母校的依山傍水,也不说她的花木繁荫,单就那至今仍回响着我们一串串笑声的教室,记录着我们一行行脚步的操场以及映照着我们一次次活动的路灯,多无不引起我 ...

  • 换伞

    今天(2021年4月21日)的早读是新单词和一些口语练习,原打算再接着上正课,孩子们告诉我是第三节的课,我坚持说第一节.这时数学老师来了,看来真的不是英语课.我对孩子们"那我就第三节来上,一 ...

  • 【校园小说连载】 《哥哥就读高中体育班》:【第6章 赶紧的】

    第6章 赶紧的 (上课的同学们最好等下课再看这章,不然笑死不赔钱.被老师逮到玩手机也不赔,一点都不赔.我不负责!) 余文博解答了问题,自然回到座位上,并且坐直腰杆不敢再神游了. 老师则继续讲了一遍碳在 ...

  • 难忘的母校田背小学

    我的家乡田背村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她依山傍水,群山环绕,一年四季鸟语花香-- 我的母校田背小学是个美丽的学校,她绿树环绕,环境优美,每天清晨书声琅琅. 我童年最难忘的当然是我的田背小学,从我家到小学校大 ...

  • 焕然一新的乳山市第二中学(现改为崖子中学),你还能认出来吗?

    乳山市原第二中学为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创建于一九五二年,现在乳山市第二中学已经撤并,旧校址改造后变身为乳山市崖子镇初级中学,一幢幢教学楼拔地而起的同时,新的塑胶运动场硬化铺装完毕,乳山二中走出去的小伙 ...

  • 独爱那一行法桐——致敬我们逝去的青春!

    --致敬我们逝去的青春岁月! 听说,母校的老教学楼要拆了! 老教学楼年长失修,并且早就不适应母校的大发展需要,拆除重建是早已在意料之中的迟早的事,这是母校前进的表现,我们应该为之感到骄傲.但,每每想到 ...

  • 【滋水·散文】王锐锋:忆儿时母校

    忆儿时母校 王锐锋 小学同学的再次相聚就注定今年是一个怀旧之年.我重走了当年上学的路线,路依然在,往昔岁月却不在!        村里路面硬化,房子盖得整齐漂亮,唯独走到当年的学校东边的城壕边时,还留 ...

  • 昆师,一生情结

    昆师,是我们永远自豪的母校! 我们,是永远骄傲的昆师人! 麦溪,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名字. 昆师,一个留下了我们十七八岁最美时光的地方. 百年名校,悠悠历史. 万千师生,殷殷真情. 清晰记得最北边是教 ...

  • 牵肠挂肚三十载,旧容新貌母校情。难忘太平街小学

    各位朋友好,各位校友好,还记得我们一起度过的童年时光吗,还记得我们一起就读的太平街小学吗?本文融入大量太平街小学旧照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感谢校友联络,特别感谢学校提供照片),一起来看看吧. 点击下面链接 ...

  • 消失的母校  永存的深情||朱宝树

    作者:朱宝树 春节前疫情还没吃紧,腊月二十六下午,回老家烧过纸,在几乎空无一人正复古修缮的老街上走着,来到印象中老岔小门口,却找不到"岔小"一丝痕迹,暴殄天物怀念惋惜之情油然而生. ...

  • 惠师记忆

    "泱泱大学止至善,巍巍黉宫立东南."在一个深冬雾霾的天气里,偶有机会,我又回到了阔别三十余年的母校---山东省立惠民师范学校,简称惠师.惠师位于惠民老城东南方巍巍峨峨的老城墙下,建 ...

  • 让我来告诉你,郑州47中是什么!

    美丽的郑州47中 图书馆 林荫小道 蓝天白云下的47中 "楚河汉界" 生物园 湖里的金鱼 夜幕下校园 来华留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在一起 少林武术节 这是一篇来自郑州47中20 ...

  • 六一节前,重返我的母校:武阳中心学校

    六一节前,重返我的母校:武阳中心学校 司马狂/文 首先,我必须坦白,今天的这些照片并不是最近回家拍的,而是春节时候拍摄的,只是一直找不到一个恰当的时机来写这篇文章,所以一直拖延至今.眼瞅着,没有几天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