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香炉为何“生紫烟”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他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诗以抒情为主,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间文艺、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诗的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交待了瀑布所在地庐山的香炉峰,香炉峰位于庐山西北,终日烟云缭绕聚散,峰顶尖圆,型如一个硕大的香炉,故称为'香炉峰'。在清晨时分,香炉峰上,冉冉腾起阵阵白雾,缥渺弥漫于苍天山川之间,在金色的阳光的照耀下,化作了一片紫色的云霞,从而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氛围。
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诗人站在山脚之下抬头远望。'遥看'瀑布如千寻白练,悬挂山前。正是这个挂在山前的瀑布,在下落的过程中产生的细小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化作紫色的烟云。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眼前的一切太壮观了,缭绕香炉峰的紫色云霞,挂在山前的瀑布,瞬时间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难道是人间的景象吗?诗人也发生了怀疑。这是不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呢?于是最后一句诗“疑是银河落九天”应运而生,李白借天上的“银河”来比庐山的“瀑布”,让它从“九天”落到 “庐山”给人以浪漫的想像和无穷的魅力,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它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如果没有这一句,《望庐山瀑布》诗可能就不会如此千古流传、尽人皆知了。
图源:baidu.com
山峰被紫色的烟雾缭绕,一般很难见到。在李白的笔下庐山的香炉峰却生出了紫烟,是不是诗人看花了眼?或者是做了牵强附会的描写?都不是,诗人是做了细致的观察,这样的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能发生的。
当太阳光进入大气后,就会遇到空气分子和微粒(尘埃、水滴、冰晶等),由于这些物质分布是不均匀,且颗粒的大小可以与光的波长相比拟,就会将太阳光向四周散射。散射是一种光学现象,光束通过不均匀媒质时,部分光束将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从侧向也可以看到光的现象。在太阳光中,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光是我们可以看见的光。正午时,太阳直射地球表面,太阳光在穿过大气层时,各种波长的光都要受到空气的散射,其中波长较长的波散射较小,大部分传播到地面上。而波长较短的蓝、绿光,受到空气散射较强,天空中的蓝色正是这些散射光的颜色,因此天空会呈现蓝色。但是,当空中有雾或薄云存在时,因为水滴的直径比可见光波长大得多,选择性散射的效应不再存在,不同波长的光将一视同仁地被散射,所以天空呈现白茫茫的颜色。
如果说短波长的光散射得更强,你一定会问为什么天空不是紫色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太阳光透过大气层时,空气分子对紫色光的吸收比较强,所以我们所观测到的太阳光中的紫色光较少,但并不是绝对没有,在雨后彩虹中我们很容易观察到紫色的光。
有关光的散射问题19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做了深入的研究。他为了解释“天空为什么呈现蓝色”等长期令人不解的问题时,导出了“瑞利散射定律”。这个定律告诉我们,散射光的强度与微粒的大小有关。当微粒的直径小于光的波长时,散射强度和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
根据瑞利散射定律,波长越短的的光受到的散射越厉害。当微粒的直径小于可见光的波长时,不同波长的光被散射的比例不同,这时就会有选择性的散射。我们所看到的蓝天就是因为空气分子和其他微粒对入射的太阳光进行选择性散射的结果。
正是由于波长较短的光易被散射掉,而波长较长的红光不易被散射,它的穿透能力也比波长短的蓝、绿光强,因此用红光作指示灯,可以让司机在大雾迷漫的天气里容易看清指示灯,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日落西山时,太阳光穿过的大气层的厚度,比正午时太阳光穿过的厚度要厚得多,按照瑞利散射定律,因此在傍晚时,阳光经过的路程要比正午长一些,被散射掉的蓝光,比被散射掉的长波长红光会更多一些。所以落日时天空看上去呈红色。实际上,太阳表面发出光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
大气分子的散射,是我们不能看到明亮天空的主要原因,如果地球表面没有大气层,那么,即使在白天,抬头仰望天空,也只能看到在漆黑的本底上挂着一个发出耀眼光斑的太阳。在月球上人们所能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图像,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
阳光照射到庐山香炉峰时为什么会出现紫色呢?这很可能是李白观看瀑布那天香炉峰瀑布产生的水雾微粒的直径和紫光的波长差不多,所以散射光中紫光最强。李白注意观察了这个现象,原原本本写进了他的诗中,“日照香炉生紫烟”便成了当时庐山香炉峰景色的真实写照。
征稿启示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微信公众号欢迎赐稿!
稿件内容以反伪破迷为核心思想,科学普及、科学文化、科技哲学、科学与公众、世俗人文主义、科技伦理等领域均可涉及,旨在将科学探索结果无偏见地告知公众,避免公众上当受骗。
稿件一经采用,将奉上稿酬。
投稿邮箱:
kpsbsh2017@163.com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
崇尚科学 反伪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