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军:致敬60后一代中师生

致敬60后一代中师

刘向军

在网上看到了一条令我触目惊心的话:无论80后90后成功都属于努力后。

成功属于努力后,这是没错的但这句话是说给80后和90后的人们听的70后的人们已经在被边缘化了,更不用说我们这些60后的中等师范毕业生了。——其实80后和90后也不用太得意,不少00后已经站在了舞台的中央大放光芒,80后、90后退出舞台也是早晚的事。在奔流的时间长河里每一代青年都曾意气风发被带到舞台的中央,又被无情的流水推出舞台。

可不是,我们这一代60后中师生已经站在了舞台的角落而有一些同龄的女同学已经在55岁的时候光荣申请了退休。看着那些曾经灿若朝霞而今带着一身疲惫、满脸沧桑刚刚告别教坛不时做回眸留恋状的女同学、女老师们,我心里满是羡慕、感慨和惆怅。

这些在满55岁时申请退休而不再坚持工作到满60岁退休的女老师们,可以及时结束中小学教学生活,拿着退休金,在身体健康许可的情况下,开始自己能够做主的自由生活这是一辈子努力最终希望的一个结果,这是令人羡慕的。

我感慨的是我们这些60后中师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以优异的中考成绩考上了中等师范学校,在十八九岁的年龄就早早的进入了乡下的小学或者初中开始了漫长的教书生涯,而不能够像当年初中绝大多数同学那样到高中去读书到大学去读书。这是我的感慨之一。

在中国教育发展的特殊时期,60后这一代天资、学业、习惯都一流优秀的中师生,用他们稚嫩的肩膀撑起了共和国基础教育的脊梁。上学不掏钱,工作包分配,这是那一代的中师生所能享受到的最大的实惠。然而,这些一流优秀的中师生们所付出的代价却几乎被世人和历史遗忘或者忽略。这些在此前和此后都难得拥有的素质一流的中师生们,绝大多数一辈子奋战在偏僻、贫穷、落后的中小学校园里,拿着微薄的工资,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他们的才华和付出与他们的所得远不成正比。这是我的感慨之二。

早早工作,沉重的日常教学,微薄的工资收入,使得60后一代中师生绝大多数过早地耗尽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严格来说,大多数60后中师生他们的视野和精神生活一辈子没有机会超出过他工作的校园、乡镇和县域。一样的青春,不一样的轨迹,这是60后一代中师生的骄傲,也是60后一代中师生的叹息。这是我的感慨之三。

想起了我最初在中条山脚下那所中等师范学校里读书的日子。那时,学习和生活条件是那样的艰苦,但是,少年不识愁滋味,怀着单纯的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我们那些60后中师生们奋发学习,意气风发地度过校园的每一天。

想起了最初走向乡村中学开始工作的日子。工作和生活条件是那样的困难工资是那样的微薄,不少男老师找对象都挺困难。但是凭着对教育工作的青春激情,分散在各个小学和中学的中师生们朝气蓬勃地投身教学工作,成为校园里温暖而明亮的风景

不觉5年10年15年20年就这样过去了。当年告别中等师范学校母校的时候,我们曾唱着“再过20年,我们来相会……光荣属于80年代的新一辈……可是,20年过去了,我们不曾在母校相聚。有些同学已然英年早逝,就连曾经的母校也已经荒芜弃用,而“中师生”也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但是,作为一名奋战在中小学教学线的中师生们我们虽然不可能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伟大荣耀,这一群优秀的中师生在最平凡的岗位上确曾为千家万户的子弟带来了生命的光荣。

时间的长河继续向前,60后的中师生已经工作超过30年了。早年所读的发苍苍、视茫茫、齿牙动摇的句子,今天都早已成了自己身上的现实。但在教学工作的每一天都要全力以赴,这是这一代中师生的基本素养。

再有三五年的时间,我们这一代60后中师生就要陆续全部退出教坛了。在教坛耕耘的最后时光里,我们这一代中师生能给年轻一代的老师留下些什么呢能给永远活泼的一代一代的孩子再留下些什么呢?又能够给自己即将终结的教书生涯留下些什么呢?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此时已惘然啊!

作为男老师我必须得工作到整60岁少一天也不行——还得工作5年时间,或者,换个上进的说法:工作时间只剩5年了。

教坛最后的时光应该怎样度过?

时常以革命人永远是青年来自我勉励也想起了一些虽然老气横秋却依然热血涌动的话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朝闻道夕死可矣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但得夕阳无限好,何必惆怅近黄昏!是的,成功属于努力后它属于每一代努力的青年,当然也属于每一代奋斗不已的老年。

因为历史的机缘,使得奉献和奋斗成为了我们这一代60后中师生人生的主旋律,因此无论退休与否,无论身处生命进程中的哪一个节点,我相信这一代中师生的绝大多数都必定会以一个教师的使命去演绎完整的人生。

致敬60后一代中师生远逝的青春

致敬60后一代中师生耕耘的岁月!

致敬60后一代中师生绚丽的黄昏!

2021.10.5

(0)

相关推荐

  • 【中师生-专栏】永登往事——记我永远的母校“永登师范” / 作者:满庭奎

    永登往事--记我永远的母校"永登师范" 作者:满庭奎 题记: 中等师范学校以不同方式已相继退出历史的舞台.为缅怀那段难忘的师范岁月,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师长.校友,母校. 无题 红旗飘 ...

  • 李俊松 || 曾经年轻的山百合:致红河州师范学校校友们

    曾经年轻的山百合 (云南)李俊松 我们绝大多数来自农村 甚至是高寒山区的少数民族 54个兄弟姐妹汇聚到 离国境线不足200公里的 云南省红河州师范学校 学校当时还有一幢办公的木楼 踏过楼板时 像拖拉机 ...

  • 【中师生-专栏】寇振朝 || 回忆汲县师范学校趣事

    回味 坐在校园的花坛旁,望着眼前正怒放的花朵,思绪不由的回到三十四年前初到汲县师范学校上学时的一件事,顿生许多回味. 那时的我刚刚15岁,瘦瘦的身材,个子也不到1米5,一脸的调皮,稚气满满.农家的孩子 ...

  • 教师节前,最早那一届中师生,他们要正式退休了

    原标题: 一代中师生:一生守望唯庠序 作者:靳迎春 又是一年教师节. 但是最早的那一届中师生不再迈进新学年的大门,他们要正式退休了. 是的,转眼间他们已经在三尺讲坛上耕耘了30多年,好多人的教龄比教师 ...

  • 『一代中师生的回忆』井陉师范18班的同学们,你们还好吗?

    (井师18班同学:贾建伟.杨彦林.王细堂.高占义.王建芳.赵鹏飞.冯润花在冶河畔边) 九莲洞前冶河畔,撑诗篙,划小船,三年同窗成兄妹,草色青,雨蒙蒙...... 一代中师生的回忆: 文:飞翔的夏天 中 ...

  • 我们的浑江师范

    这个晚上,我喝了一碗咖啡.原谅我俗一些,咖啡应该喝得文雅些,可是在家中,我还是习惯用碗冲了,静静地任咖啡的香气散了整个屋子. 待要敲打我想好的话题时,竟然看到了临江作协主席董知远老师转发的" ...

  • 洪胜生语文教学文集《教之韵》序言|温青

    向福建师大附中140周年校庆献礼 56届老校友60万言著述 <教之韵一一洪胜生语文教学文集> 即将出版 福建师大附中校长温青作序 一堂课 就是一首诗 一堂堂课 就是为师者的生命印记 他把爱 ...

  • 《中师生,青春不散场》

    <中师生,青春不散场> 张帆 如今奔赴中年的我们 已不再刻意追问 是风起云涌的时代选择了我们 还是我们,诠释了风起云涌的时代 1980-1990年代 一群18岁的肩膀 扛起过一个国家民族的 ...

  • 作为一名中师生,我们曾是有母校的人

    原题:彬县师范,我们永远的根(一) 作者:侠公子 说起中师生,这个命题有点宏大,因为他涵盖了一大批60.70.甚至80后的终身命运,演绎了与中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息息相关的命运交响曲.同时,这个群体有点 ...

  • 【中师生-专栏】彩霞满天 || 温暖一生的师范生活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一代中师吐芳华.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中师生是我国教育金字塔的基石,支撑着当时薄弱的基础教育.再回首,我们是一群没有母校的人.可是,温暖的回忆,足能回味一生.01同学情谊至纯 ...

  • 中师毕业这么多年,你们聚会了吗?用诗文来纪念逝去的芳华

    从1979年到2000年,全国一千多所中师学校里,走出400多万名中师生.一代中师生,用青春撑起中国教育的大半个天空. 历史车轮已至2020年,毕业最晚的中师生,也要举办20周年聚会了.岁月飘逝,何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