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也需要“工匠精神”——不懂这些规则,就别说自己发音好
在前面的文章里(英语教师也需要“工匠精神”——专业功底多好才算好?),小编跟大家聊到了英语教师的“”工匠精神“”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专业功底,其中就包含该老师的语音语调方面的水平。作为非英语国家本土语言学习者,要想说出一口地道的英语是非常非常难的。对于我们大多数非母语国家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要说语音语调好的话,可以粗略地分为两个等级:标准(standard)和地道(native-like)。
【标准】
这里所说的标准是个形容词,指的是某人的英语语音语调都发得很规范、很标准;通俗点说,就是每个音该怎么发就怎么发,每个调的升降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如果说要再具体点,你只要打开中央电视台的外语频道,听听那些中国主持人的英语就可以了。TA们的发音就是典型的标准水平的。
其实,语音语调要做到标准也是很不容易的。小编在此就不跟大家去啰嗦什么自然拼读或是国际音标等繁琐的语音课程了,但是以下几条发音规则还是很有必要跟大家掰扯掰扯的。
1、连读
所谓连读,指的是在同一个意群(“意群”是一个稍长的句子分成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若干个单词或短语——短语为主,它是根据语意、语速的需要而自然产生的一种语音停顿现象)内,当前一个单词以辅音结尾而后一个单词以元音开头时,这两个音就会连起来读。
如:I will come into the room if you don't mind. 整句话中理论上讲有两个地方需要连读,即come into和room if,因为都符合辅音结尾和元音开头的特点,但是room if一般不会连读,因为这两个单词不属于同一个意群。
在连读中,有一种特殊情况需要注意,有人把它称作击穿连读,是指当前一个单词以辅音结尾,后一个单词以/h/开头时,这个/h/会被击穿,前面的辅音后/h/后的元音直接连起来读。如:Kill him! 这句话乍听上去是这样的:/kɪ lɪm/,之所以会是这样的发音,就是因为him的首字母h的音被击穿了,kill和im直接连起来读了。类似的例子还有:take home (/teɪ kəʊm/)、 let her (le tɜː)等,当中的h都不发音了。
2、爆破的消失
所谓爆破的消失,指的是英语里的六个爆破音(/k/, /p/, /t/及其浊辅音/g/, /b/, /d/)后面紧跟辅音时,前面的爆破音在发音时,往往只是形成阻碍,并不发生爆破。也有人称之为“失爆”或“不完全爆破”。
比如:Good morning! 句中Good中的d,因为后面的单词是辅音m开头,所以会产生失爆现象,听上去像是不发音,只有一个短暂的停顿。
3、浊化
所谓浊化,指的是当一个单词的某个音节开头是清辅音/s/,后面紧跟爆破清辅音/k/、/p/和/t/,而且整个单词的重音又在这个音节上时,/k/、/p/和/t/就会分别发作它们的浊辅音/g/、/b/和/d/。
如:street,音标的注音仍然是/striːt/,但其中的tr要读作/dr/。再比如:restrain,音标的注音仍然是/rɪ'streɪn/,但其中的tr要读作/dr/。
4、音变
所谓音变,大多指的是以下情况:
1)/d/和/j/相邻,会发成/dʒ/,如:would you中的d和y相邻,原本的发音分别是/d/和/j/,此时两个音会发生音变,一起发作/dʒ/。
2)/t/和/j/相邻,会发成/tʃ/,如:last year中的t和y相邻,原本的发音分别是/t/和/j/,此时两个音会发生音变,一起发作/tʃ/。
3)/s/和/j/相邻,会发成/ʃ/,如:this year中的s和y,原本的发音分别是/s/和/j/,此时两个音都会发生音变,一起发作/ʃ/。
【地道】
这个地道也是个形容词,指的是某人的语音语调听上去就跟英语国家本土人士(native speakers)说的一样一样的。比如,同样是中央电视台的外语频道里的那些老外主持人的英语。
地道的英语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小编的语音语调也不地道,所以估计只能靠大家自己去意会了。
不过,如果你的嘴巴张合幅度很小的话,你的英语肯定不地道!为什么?因为英语的很多音,都需要我们较大幅度地张合嘴巴。
正因为这样,小编倒是有个办法,可以让不懂英语发音的人,很直观地八九不离十地瞬间辨别出主持人到底是中国人还是老外。你只要这么做:
打开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关掉电视声音,然后只观察主持人的嘴巴(记住,视线只集中到主持人的嘴巴上),你就基本可以通过主持人嘴巴的张合幅度来判断TA是中国人还是老外了——小家碧玉式的张合幅度(嘴巴基本不露齿的),大多是中国人;大家闺秀式的张合幅度(嘴巴张合得像金鱼一样的),大多是老外。
不信?你试试就知道了!这也算是发音的妙趣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