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 唐诗解读——杜甫之《诸将五首》(其四)
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氛祲未全销。
越裳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
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貂。
炎风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圣朝。
注:
扶桑:指南海周围地区。唐朝,岭南道设有扶桑县,属于禺州。
铜柱:是东汉名将马援所立,玄宗时,何履光用兵平定南诏,曾再次设立东汉马援所立的铜柱。
氛祲:即所谓的“妖氛”,战乱叛离之气。当时南诏欺瞒唐朝,私下与吐蕃勾结。这两句是说回首望见铜柱所标志的南方疆界,战乱之气依旧没有消歇。
越裳:周代南方古国名,地接交趾。唐时设有越裳县,属安南都护府。
翡:赤雀。翠,青雀。这两样都是交趾所盛产的动物。
南海:唐代时是岭南道中的一县,属广州,其地产珠。这两句是说南方各地被战乱所隔绝,贡赋都断绝。
殊锡:特别的赏赐。
大司马:即太尉。唐朝将太尉、司徒、司空作为三公,正一品官阶。当时中兴诸将当中只有李光弼、郭子仪曾任三公。
侍中:唐门下省有侍中二人,正二品,其冠以貂尾作为装饰,插在左边。这两句是说一般将帅还有节度使,或者加官太尉,或者加上侍中的头衔,冠上都插有貂尾,没有例外。
炎风:指南方疆土,即前四句所说的。
朔雪:指北方的疆土。
天王地:即《诗经》提到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翊:辅佐。最后两句是说诸将得到朝廷如此丰厚的奖励,应该为国效命,恢复国家南北边地故有的版图。
解读:
这首诗与前首诗意相连,诗的前四句述南望所感,言南疆不靖,贡赋不修,今昔对比,无限感慨。后四句含蓄地指出造成上述南疆不靖,贡赋不修的原因,讽刺朝廷用将非人,指责朝廷的军政大权为宦官所左右,诸将却不知报效国家。
黄生说:“首三首皆道两京之事,此首则道南中之事。以'回首’二宇发端,则前三首皆翘首北顾而言可知。他人诗皆从纸上写出,惟公诗从胸中流出,口中道出,而且道时之神情面目,俨然可想,所以千载犹有生气也。”
回过头再说南诏等处,大唐将军曾经在那里复立马援的铜柱。南诏背唐与吐蕃勾结,昏昏的妖气还未销解。越裳国的翡翠已不再朝贡,南海郡的明珠也久无影踪。朝廷已将大司马的官街作为殊荣来封赏,侍中官衔的貂尾头冠也都戴在了将帅的头上。蒙受皇恩的将军们应当知道,南方和北方一样是大唐的土地,要使国家统一,只有忠心耿耿地辅佐神圣的王朝。
“扶桑”本指东海以外之地,此借指南海一带。“铜树标”,后汉时,马援征交趾,建铜柱,作为汉极南地界的标志。“越裳”,古南方的国名。唐安南都护府有越裳县。回头远望天南,只见那昏晴的妖氛至今未销。历来越裳进弱翠,南海贡明珠,这些年来早已消息断绝。门下省侍中二人,正二品,掌出纳帝命相礼仪,与左右常侍、中书令并金蝉珥轺。诸将中得到特殊恩宠的曾官至太尉,这相当于汉代武官的极品——大司马。一般将帅和节度使都加上侍中的头衔。他们该尽忠报国,为恢复大唐江山而效力啊。
杜甫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没有逃避现实,始终忠实自己内心所信仰的理念,这也决定了他的作品尽管充满了对现实政治的失望,但骨子里却透露着对未来的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