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热点:生活乃艺术之源泉一一画家赵国毅教授最新煤矿工人写生
生活乃艺术之源泉
一一画家赵国毅教授最新煤矿工人写生
本市热点讯:
赵国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黑龙江省政协画院研究员,曾任黑龙江远东学院艺术学院院长。现定居北京,任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画院高研班导师。兼任中国长城书画院理事,中国国际友人协会书画院常务理事,北京北国风书画院副院长,北京中华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作品多次入选中美协主办的全国大展,时有获奖。在北京、哈尔滨、香港、俄罗斯、迪拜等地举过办个人画展,作品被多家美术馆或私人收藏家收藏。
《矿工写生之一》
《矿工写生之二》
《矿工写生之三》
《矿工写生之四》
《矿工写生之五》
《矿工写生之六》
《矿工写生之七》
《矿工写生之八》
《矿工写生之九》
《矿工写生之十》
《赶工图》189X90Cm
《矿山兄弟》189X189Cm
《八百米深处》189x90cm
《矿山兄弟》之二189×90cm
再谈走进生活——赵国毅
改革开放前,极左文艺路线强化阶级斗争,上纲上线,一花独放,违背了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曾极大地束缚了美术创作的发展。可是这些年来受商品经济的冲击,不少画家不愿下大功夫去深入生活,闭门在家,主观臆造“纯粹的美”,画些赚钱的东西。没有生活就没有艺术,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这并不是老调重谈,要想真正成为一名让人民大众爱戴的艺术家,要创造出真正感人至深、影响深远的艺术“精品”,还必须走出自我封闭的大门,走近现实生活。
一谈到走近生活,有的人可能会说,这不又提倡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了,似乎现实主义艺术有什么过错。其实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也好,浪漫主义原则也好,唯美主义的现代派也好,就其本身来说都没有错,原因是作为艺术,它们的源泉都应是现实生活,只不过有直接和间接的区别,只不过你承认还是不承认而已。
从艺术实践来说,无论什么艺术表现手法,都只能(直接、间接)从生活中来。原始时期旧石器时代的艺术无论是西方的壁画中的野牛,还是北极圈内的冰鹿,以及各种描绘人的劳动状态的图画,都是直接来自作者对生活的表现。即使是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我国商殷青铜器图中的饕餮、传说中的伏羲、女娲及龙与凤等,虽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人物和动物,但也是先人们在现实生活的斗争中幻想出的理想化的形象。没有人们在大自然的探索中的困惑就不会产生女娲造人和炼石补天的艺术创造。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的《离骚》描写他为求得理想而到天国,去叩天门,守门人却闭而不纳;又下而求佚女以通天帝,仍旧未能如愿。这似乎是浪漫的精神幻化,而其实正表现了他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危难处境及其愤世嫉俗、追求光明现实的伟大理想。
大学者王国维说过:艺术“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现实二派。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要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要邻于理想故也”。当然,艺术家在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自己独特的发现和感受,没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语言,而仅仅对客观生活进行表层的描摹和照抄,就不会有独创性。石涛在《石涛画语录》中写道:“在墨海中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这个我是什么?显然不仅仅是石涛孤立的人本身,也是他对现实生活的全部体察感悟的精神内涵之所在。
走近生活是艺术家的责任。人们在与环境的矛盾中,由于环境的限制和制约造成心理的倾斜,失去平衡,需要通过想象活动,在幻想和虚构的世界中改造自然、社会,激励情绪,战胜困难,求得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艺术家由之有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他们用自己的艺术创作,去实现人们心理平衡的需要和渴求。当然,这种平衡之术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一种是积极向上,催人奋进;一种是麻醉灵魂,逃避现实。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时代无疑需要的是前一种,那就是通过我们的艺术激励人们的情绪,美化人们的心灵,使人们认识现实,展望未来,使人们心灵更加丰富、愉快、积极、健康,以便更好地投入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斗争实践。艺术只有能够满足人们的渴求,只有起到平衡人们心理的作用,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离开对现实生活的体察,闭门造车,是不可能完成历史使命的。
那么怎样才能走近生活呢?当然极左文艺时期的那套生硬的与工农兵同住同劳动的死教条已经过时,我们经该拥有一个更加博大的胸怀,与时代的脉搏共振,与人民的呼吸同声。这种走近生活不是把自己的行李搬到农民炕头上就完事了。艺术家要以宽阔的胸怀时刻倾听着时代的脚步,感悟着人民的疾苦,体察着人们的精神渴望。我们必须深切认识到没有生活作为基础的创作,很容易公式化、概念化,这类作品很难打动观众心弦。
走近生活首先要体察生活。记得罗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经历都会从外貌上表现出来,他说:“一个人只要认真仔细观察一小时,那么这人什么也别想瞒过去。”在我自身的创造实践中,也深深感到体察现实生活的重要性。如创作国画《山里红》,先是依模特画了一张肖像,人物后添了些必要的景物,但画完了怎么看怎么“假”,景物别扭。没办法,我深入到林区,观察小兴安岭秋季“山丁子”树的外貌特征,并接近山里女孩子,观察她们与城里女孩子,甚至与农村女孩子的不同之处。目观默识,画了一些速写,回来后重新组稿,画出的感觉就与前大不相同,参加展出后深受人们的好评。
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讲的是“搜尽千山打腹稿”,这运用在我们深入生活方面是有很大指导意义的。走近生活,不能走马观花,要下马看花;走近生活也不能只用一个角度不变地去观察,而要把眼界放开,全方位地观察生活。古人讲海纳百川能容为大。所谓大者,是在深入生活中要力求把自己溶汇到生活中去,溶汇到人民中间去,全面地理解生活的真正内涵、人生的真谛,理解艺术的目的。所谓大者,是讲通过走近生活会使我们渐渐感到生活中的美是无穷无尽的,任何狭隘教条创作方法都是渺小的。我们会渐渐学会宽容,觉得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派等各种艺术手段都是可以并行不悖,共同生存在现实生活这块肥田沃土之上的。
走近生活并不是照搬照抄生活,而力求通过观察生活,进而理解生活,最后把生活提炼成高度概括了的生活——带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品。有一次带学生到千山写生,为了画一块叫“仙人台”的巨石,我围着它转了好几天,观察体味着这块石头的外观和内在精神,以及人们赋予它的人文理想,然后把它夸张地画下来,又在巨石后面增添了阴郁的林木和高山瀑布。学生看了说不像那块石头了,也有学生说,老师画得不像,这不是失去了走近生活的意义了么?我说不然,我们不走近这块石头,能感悟到它的神韵吗?感悟不到它的神韵,闭门造石,这块石头仅仅是一块不会说话的石头。所以,正是为表现它的神韵,才不能照像似地把它抄下来。我是体悟到石头的神韵,加上了一些由此产生的联想,画了林木和飞瀑,用以增加对此石头的感受。把对生活的外在感受升华成为艺术,像不像已不是画画所需要考虑的事,需要的是能够自己激动,也能使观众激动的带有情感的艺术品。
走近生活没有过时,走近生活也不是一种时尚,它是从艺者的必由之路。我们已经说过,走近生活并非只为了什么现实主义,什么浪漫主义或什么现代派,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源泉,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需要提高物质生活,艺术家就要走近生活,了解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邓小平同志生前曾动情地讲过:我们的文艺应当在描写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丰硕的成果。要塑造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创业者,表现他们那种有革命理想和科学态度,有高尚情操和创造能力,有宽阔眼界和求实精神的崭新面貌。要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来激发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推动他们从事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创造活动。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要通过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人们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本质,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并且利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给他们以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让我们在邓小平同志的文艺思想指导下,走近生活,深入生活,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和力作,用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精神需求,把我们的文艺创造推向一个崭新阶段。
编辑:红雷 ●投稿或订购作品:请留言